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沙遜大廈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沙遜大廈

圖片來自qunar

沙遜大廈(Sassoon House)曾經為華懋飯店(Cathay Hotel),今為和平飯店,為位於中國上海外灘20號(南京東路口)的歷史建築,也是上海的地標之一,曾被譽為「遠東第一樓」。

其是由當時維克多·沙遜擁有的英資新沙遜洋行下屬的華懋地產股份有限公司投資240萬元,興建的一幢9層大樓(局部13層),建成時是外灘最高的建築物。建築委託公和洋行設計,華商新仁記營造廠承建,在1926年啟建,並於1929年9月5日落成。它的19米高的墨綠色金字塔形銅頂多年來都是外灘的一個顯著的標誌,且其也是外灘第一座用花崗石做外牆的建築。

歷史

1872年,英籍猶太人伊利亞斯·大衛·沙遜在孟買成立新沙遜洋行。1877年來上海設立分行。沙遜大廈地皮原屬美商瓊記洋行,該行1844年以每畝42兩銀子向農民永租。1875年,沙遜以每畝6500兩購得,並建造了2幢2層樓的洋房,時稱「沙遜姊妹樓」[1]。隨着洋行的成長,維克多·沙遜決定將原樓拆除,重建。1926年4月開始拆除舊房,1929年新樓建成。沙遜大廈建成第四年,該處的地價已經漲到90年前的8570多倍。

八一三事變後,1937年8月14日當天,中國戰鬥機掉頭回飛,突然從中掉下兩顆炸彈,一顆炸毀了匯中飯店的屋頂,一顆將華懋飯店前的馬路炸了個大坑,共造成729人身亡。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沙遜大廈被日偽沒收,戰爭結束後被收回。另一說是,大廈在戰後被孔祥熙的山西裕華銀行收購。

1949年後,沙遜洋行經上海市政府同意,將沙遜大廈作為資產,來償還洋行所欠下的各類費用,此後飯店內的部分辦公室被市政財務委員會徵用[2]。1952年,上海市政府接管該樓。1956年作為和平飯店開放。1965年外灘19號原匯中飯店(Palace Hotel)併入後,分別稱為和平飯店北樓(外灘20號)和南樓(外灘19號)。1997年,和平飯店進行重新裝修。2010年,和平飯店北樓交由費爾蒙酒店集團運營。

建築特色

沙遜大廈總高77米,共9層,地下有一層,臨黃浦江一面則有13層,有裝飾藝術的風格[3]。其占地4622平方米,建築面積36317平方米。立面用簡潔的垂直線條處理,腰線及檐部處飾有花紋雕塑,是當時在美國流行的「芝加哥學派」的設計手法。大廈外牆1至8層使用花崗石砌築,9層及頂層則用泰山石面磚。大廈的主立面為東面,屋頂聳立着一座19米高的墨綠色方錐體瓦楞紫銅皮屋頂。

大廈建成開業後,底層和二層出租。大廈底層沿南京路的店鋪有大英花店、普寶齋古董店、安康洋行等,華懋飯店的正門也開在南京路上;沿外灘一面租給華比銀行上海和囒銀行。三、四層是新沙遜洋行的辦公地點。五至九層是華懋飯店。而且華懋飯店當時每層住房的風格都不相同。五層為德國式、印度式、西班牙式和日本式住房;六層為法國式、意大利式、美國式住房;第七層則為中國式和英國式住房。十樓便是維克多·沙遜的英國式豪華住所。在十層以上是由沙遜家族和旅館經理居住的,室內裝飾均採用英國式,且餐室內還設有小電影銀幕。此外,在似金字塔的墨綠色頂內,還有個大餐廳。

現時情況

現在,和平飯店由錦江國際集團全資擁有[4],由費爾蒙酒店集團運營,擁有270間客房,包括39間套房。其中,九國特色套房依舊得到了保留,而法國、意大利、西班牙、日本和德國套房則是進行了重新設計。

此外,酒店也有諸多餐廳和酒吧,如上海特色餐廳龍鳳廳、爵士吧、華懋閣西餐廳及觀景露台、Cin Cin 吧、茉·莉酒廊以及維克多咖啡廳。

參考文獻

  1. 上海檔案信息網 > 上海記憶 > 淞滬掌故 > 沙遜大廈 上海檔案信息網
  2. 和平飯店歷史. [2013-12-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2-24). 
  3. 上海和平飯店. [2013-12-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1-06). 
  4. 錦江國際集團業務. [2013-12-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