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沙龍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沙龍鎮位於縣境西部偏中,縣城東南部,位於東經180°40′27″,北緯25°23′30″—25°31′25″之間,東與雲南驛鎮相連,南與彌渡縣、雲南驛鎮交界,西北與祥城鎮毗鄰,東北與禾甸鎮接壤,是祥雲縣唯一的城郊鎮,因鎮政府駐地沙龍街北有條沙溝形如蛟龍,故名沙龍。[1]

中文名稱: 沙龍鎮

外文名稱: Shalong Town

別 名: 沙龍街

行政區類別: 鎮

所屬地區: 雲南省大理州祥雲縣

電話區號: 0872

郵政區碼: 672199

地理位置: 祥雲縣西部,祥雲城川壩東部

面 積: 52平方千米

人 口: 32517人(2017年)

方 言: 祥雲方言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著名景點: 青海湖

機 場:大理機場

火車站: 祥雲站

車牌代碼: 雲L

鄉鎮概況

沙龍鎮面積52平方千米,東西最大橫距11.9公里,南北最大縱距15.1公里。最高點為南端中嶺崗,海拔2395米,最低點為青海湖畔,海拔1962米,相對高差433米。2000米以上的山峰有8座,主要山脈有飛鳳山、龍興和山、大風丫口、老尖山、中嶺崗等,境內有祥雲縣第二大自然湖泊—青海湖,素有「魚米之鄉」的美譽。

鎮政府駐沙龍街,距離縣城6公里,下轄沙龍、花園、石壁、板橋、謝官營、白石岩、青海營七個行政村,24個自然村,57個村民小組。全鎮常住人口32517人(2017年),民族以漢族為主,糧食作物主要有水稻、玉米、小麥、蠶豆等,經濟作物主要有烤煙、油菜、蠶桑。境內土壤多為水稻、紅壤、紫色土等,植被以桉樹、雲南松、華山松、桑樹和各種風景樹及果木樹為主。

氣候

氣候屬溫帶,冬無嚴寒,夏無酷熱,春暖秋涼。1月均溫8.1℃,7月均溫19.7℃,年最高氣溫31.9℃,年最低氣溫-6.5℃,常年平均氣溫14.7℃,活動積溫4250℃——5300℃,年平均降雨量798.9毫米,蒸發量2396.4毫米,年平均風速3.9米/秒,多年最大風速15.6米/秒,年日照時數達2163.6小時,日照率為59%,年平均相對濕度66%,無霜期234天,霜期從11月開始至次年4月,年平均霜期為131天,常年主導風向為西南風。

歷史沿革

沙龍鎮以駐地沙龍街而得名。因街北有條溝,形如蛟龍,故名沙龍。清屬七百莊裡,中華民國初期屬第二區,1947年設青海、華鳳兩鄉,1950年設分區,屬祥城區青海分區,1951年改屬祥雲縣第一區,1958年分設青海,八一兩個小公社,屬八一人民公社,年底改建八一公社,1963年改稱祥城區,1968年又設八一公社,1984年改為沙龍區;1988年改為沙龍鄉。2001年轄13個村委會、50個自然村、103個村民小組,2001年12月13日撤鄉設鎮,2002年7月31日禾大、馬軍、七合、七百、下村、芮家營等六個村委會劃歸祥城鎮,現轄七個村委會、24個自然村、57個村民小組。

人文地理

石壁村

石壁村由來:因村委會駐地在石壁村而名,洪武年間,軍屯定居,石壁村以「三楊一李一張一徐始祖"始起,認為該地勢顯要,背靠大山,有茂密森林是野生動物生棲之地,壩里開墾良地無水患之憂。那些野生動物有虎、豹、野雞、羚羊、麂子等經常出入集聚在廣闊的草場,大箐水流淌直通清海湖,地勢極優,因此定名為「羊、虎寨」。清咸豐年間,清軍提督楊玉科率軍由昆明調防大理,路經羊虎寨宿營,休整一日,經訪村民,提督得叫"羊虎寨"深思後認為不妥,認為羊落虎口必吃,十分不吉利。如我軍駐此,勢必被擒。當即令衛侍速往縣衙長官臨寨更名,縣令及時到寨後經巡視一趟,發現箐門口存一大石壁即高又長,楊玉科提出提示,本寨楊姓多,將「羊」改為「楊」,取石壁二字為詞,即以羊虎改為石壁,寨改為村,標誌軍隊軍威似銅牆鐵壁,士氣堅實如鋼,口氣順、氣魄大,縣令連口稱讚,縣令回城在各種奏摺(報告)地址"石壁村"。歷經數代迄今為止仍用。石壁村由元朝到清朝時期,曾有過私塾、義字、書院。在祠堂廟宇中開辦,培養本村或本族子弟,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清政府宣布「廢科舉、興學校」,1911年清代結束開設學校,石壁村設初等學校一所,改名為"啟蒙小學"。到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石壁分校成立。石壁村小學成立至今為本村培養出了進士(楊大升、楊龍澤)、舉人(楊洋)、將軍(楊正泰)、亞元(楊超裴)、文生(李朝棟)。解放時期有團職(楊積義)、營職(李東山、楊經維),縣處級幹部數人。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有博導、博士、碩士、研究生、大學生、師範生等數百人,從歷史到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石壁村的人才層出不窮,支援着祖國的建設。村民之間和諧相處,親情友誼為尚,民風純樸,男掙女集,逢年過節或休閒,村民自發組織業餘表演舞蹈和秧歌,活躍於村頭巷尾,一片歌的海洋,熱鬧非凡。

謝官營村

謝官營村的由來:因村委會駐地在謝官營村,民代謝姓軍戶在此紮營屯田而得名。明朝年間,當時部隊西征,在此地屯兵,所以叫做《謝官營》,謝姓的老祖先是江西人,在南京營天府任職。明武德將軍,明武略將,由於戰爭的需要,帶部隊到雲南,部隊進駐昆三年,楚雄九年,騰衝、潞西、梁河三年,天下太平,從騰衝帶部隊來到謝官營,由於地理條件好,就在此地雄居,當時是洪武二十八年,公元813年,隨調動所屬部隊,各部修建七十二坐小海子,政統雲南十四年。由於樹木發千枝同根,長江流萬里同源,至今一千一百九拾四年的歷史。謝氏六十代字派:尚大君思顯,唐堯政法高,鍾林映騰蛟,光生台有賢,棟樑枝繁茂,毓秀太平香,文章榮華貴,根本福長元,淵源錦永存。寶樹定國全,清靜修身潔,龍彪震乾坤。謝官營村隨着時代的前進,謝官營村民的努力,以謝統先為首的組織下,於1912年建蓋起謝官營村的《三教閣》,後因生成象轎子,外村人叫它轎子閣還有這樣 的留言,有女要嫁謝官營,轎子閣上八個領,謝官營的好景致,七十二坐小海子,三教閣建起至今以有九十五年歷史,曾經是謝官營政治文化中心。

名勝古蹟

名勝古蹟:「青海月痕」,青海湖的「青海月痕」,歷來為祥雲十勝景之一。據光緒《雲南縣誌》載:「青龍海水光如鏡,秋月涵之,更覺澄湛。」田園村莊、湖岸垂柳倒影水中,漁船穿梭湖面,好似江南水鄉。每當秋高氣爽,皓月當空,樹影婆娑,「情人堤」上,竊竊私語,蕩舟湖中,更增幾分情趣。

視頻

萬州大愛三峽走進沙龍鎮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