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溝子薺屬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溝子薺屬

中文學名:溝子薺屬

拉丁學名:Taphrospermum C. A. Mey.

二名法:Taphrospermum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 Angiospermae

綱:雙子葉植物綱 Magnoliopsida

亞 綱:五椏果亞綱 Dilleniidae

目:白花菜目

科:十字花科 Cruciferae

族:大蒜芥族 Trib. Sisymbrieae

分布區域:中亞

亞 族:蔥芥亞族 Subtrib. Alliariinae

命名者:亞族

命名時間:1831

溝子薺屬(拉丁文:Taphrospermum C. A. Mey.)是被子植物門十字花科下的一個科屬,該屬物種均為無毛,分枝不多的多年生草本植物。葉為具柄的單葉;花腋生或呈總狀花序,花基部均成囊狀;花瓣淡黃色,雄蕊花絲寬,花葯顯微鏡下是近方形;種子表面有縱行排列的小點組成的溝紋。該屬共2種,1變種,產中亞;中國有1種,1變種,產甘肅、青海、新疆及西藏。該屬是由俄國時期植物學家和探險家卡爾·安東·馮·邁耶(俄語:КарлАнтоновичфонМейер,1795年4月1日 - 1855年2月24日)於1831年設立並命名。[1]

溝子薺屬形態特徵

該屬物種的葉為單葉,具柄。花腋生或呈總狀花序,花小;外輪萼 片寬長圓形,內 溝子薺屬(6張) 輪萼片卵形,頂端均鈍圓,邊緣膜質,基部均成囊狀;花瓣淡黃色,卵圓形, 頂端微缺,基部具短爪;雄蕊花絲寬,花葯近方形,略鈍;側蜜腺環狀,中蜜腺小瘤狀,二者匯合;雌蕊花柱細而短,柱頭小,壓扁。短角果圓筒狀鑽形,略呈四棱狀;

溝子薺屬地理分布

該屬共有2種,1變種,產中亞;中國有1種,1變種,產甘肅、 溝子薺屬(5張) 青海、新疆及西藏。

溝子薺屬下級物種

溝子薺 Taphrospermum altaicum 多年生草本,高4-25厘米,無毛。根粗。莖自基部多分枝,直立,外傾或鋪散。葉具柄,柄長2-60毫米,以基生者為最長,向上漸短;葉片長圓形或卵形,少數為寬圓形,長約1.5毫米。花腋生,蕾期緊密成傘房狀;花柄長4-7毫米;萼片膜質,黃色,長圓狀寬卵形,長1-1.5毫米,寬約1毫米,頂端鈍,近截形,背面隆起;花瓣白色,倒卵形,長1.8-2.25毫米,寬1-1.5毫米。短角果圓筒狀鑽形,直或稍彎曲,長4-9毫米,寬1.5-2毫米;果瓣基部略成囊狀,頂端漸尖,表面有短柱狀毛或無毛,花柱明顯。種子每室2-4粒。花期6-9月。

產甘肅、青海、新疆、西藏。生于山坡草甸、路旁,海拔2000-3600米。也分布在蘇聯的中亞與西伯利亞。模式標本采自蘇聯中亞。

參考來源

  1. 輪葉溝子薺, 植物智, 2020-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