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河北省農業農村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河北省農業農村廳河北省機構改革中新成立的政府組成部門。

機構簡介

河北省農業農村廳是河北省機構改革中新成立的政府組成部門。2018年11月5日,河北省農業農村廳舉行新機構掛牌儀式。

機構領導

廳長:劉寶岐

相關資訊

邯鄲:西蘭花—棉花一年兩熟種植模式示範成功

11月18日,在邯鄲市成安縣沃欣棉花種植合作社的2000多畝棉田裡,朵朵棉花潔白耀眼,農民們正在忙着摘棉花。望着豐收的棉花,合作社負責人王振堂喜上眉梢。「真沒想到,西蘭花[1]—棉花一年兩熟種植模式效果這麼好,不僅預防了棉花黃萎病,解決了我們植棉最大的心病,每畝還能多收3000多塊錢,真心感謝國家棉花產業技術體系枯黃萎病防控團隊的專家們。」

棉花黃萎病是棉花「第一大病害」,傳播途徑廣,棉籽、病株殘體、土壤、肥水、農具等多種媒介都可傳播,輕者葉片失綠變黃,蕾鈴脫落嚴重減產,重者整株成片死亡,絕產絕收。在生產中,常規的輪作倒茬、化學藥劑等技術防治效果都不明顯。

為確保棉花產業持續健康發展,近年來,國家棉花產業技術體系枯黃萎病防控崗位科學家、河北省農林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研究員馬平帶領團隊開展了棉花黃萎病的發生規律和綠色高效防治技術研究。他們跳出僅僅關注棉花單一產業和病害防控的傳統思維,借鑑國外利用十字花科類作物,如西蘭花、油菜、芥菜等植物殘體,防治植物土傳病害的經驗,通過大量的試驗數據和田間調查,在國內首次提出並建立了防治棉花黃萎病的綠色防控新技術模式——西蘭花—棉花一年兩熟種植模式,利用西蘭花與棉花輪作來攻克棉花黃萎病。

馬平介紹,這種模式能夠有效降低土壤中棉花黃萎病病原菌的數量,改善土壤養分,提高土壤微生物[2]群落多樣性,使土壤朝着健康型方向發展,達到有效防治棉花黃萎病、增加棉花產量的效果。

通過在成安、曲周等植棉大縣試驗示範,西蘭花—棉花一年兩熟種植模式優勢不斷彰顯。據統計,此模式在不同抗性棉花品種上對黃萎病的防效為45.5%至98.9%,與沒種植西蘭花的夏播棉相比,每畝可增產18.4%至31.4%。從經濟效益來看,西蘭花—棉花一年兩熟種植模式每畝總收入可達5900多元,與單獨種植夏播棉相比,效益大幅提高。

相關專家認為,該模式具有高產出、可重複、可持續等優勢,可保障棉花綠色生產和生態環境安全,提高棉花產業綜合效益,達到穩定棉花種植面積、促進棉田主產區生產方式向多元化方向發展的目的,可以在適宜棉區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