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口海岸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images/b/bd/%E6%B2%B3%E5%8F%A3%E6%B5%B7%E5%B2%B8%E5%AD%A6%E5%9B%BD%E5%AE%B6%E9%87%8D%E7%82%B9%E5%AE%9E%E9%AA%8C%E5%AE%A4.jpeg)
河口海岸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是位於中國上海市的一座國家重點實驗室,與華東師範大學海洋科學學院採取「兩塊牌子,一套班子」的方式運行,隸屬於華東師範大學。河口海岸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於1989年由原國家計委批准籌建,1995年12月通過國家驗收並正式向國內外開放[1]。2016年10月16日,華東師範大學海洋科學學院成立。
該實驗室是在華東師範大學河口海岸學科30多年研究工作的基礎上創建的,著名的河口海岸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吉余教授和中國科學院院士蘇紀蘭教授任實驗室學術委員會顧問,中國科學院院士王光謙教授任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張經教授和林學鈺教授任學術委員會副主任,高抒教授為實驗室主任。
歷史沿革
作為中國最早從事河口海岸研究的單位,其前身為華東師範大學地理系河口研究室,成立於1957年,由華東師範大學與中國科學院地理研究所聯建,研究室主任為陳吉余教授。1959年以河口研究室為基礎建立中國科學院上海地質地理研究所,由中國科學院上海分院與華東師範大學雙重領導。1962年,根據「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方針,改為華東師範大學河口海岸研究室,系高教部直屬18個重點研究所(室)之一。
1979年,根據學科發展和經濟建設的需要,經國家教委批准擴建為華東師範大學河口海岸研究所,由陳吉余教授擔任所長。
80年代初期,該所在原有以地學為主的基礎上,廣泛吸收來自海洋、水利、港工、化學、生物、數學、計算機、遙感及電子技術等不同專業的研究人員,形成了一支學科門類齊全、年齡結構合理的研究梯隊。
1985年1月,為適應沿海改革開放和經濟發展的需要,成立上海市海岸帶開發研究中心,隸屬華東師範大學與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
1983年,經國家批准在該所設立博士點,1985年設博士後流動站,1987年被批准為重點學科點。1988年,經國家批准以該所為依託,建立河口海岸動力沉積與動力地貌綜合國家重點實驗室。
研究內容
研究方向
實驗室主要從事河口海岸的應用基礎研究,研究方向為:
(1) 河口演變規律與河口沉積動力學;
着重於潮汐河口的水動力、泥沙動力、河槽演變、沉積過程、物質通量、界面過程及全球變化響應的研究,揭示自然和人類活動作用下各種河口過程的變化規律及其相互作用,為河口的綜合開發和治理服務。
着重於淤泥質海岸在波、流作用下的泥沙運動特徵、沉積過程及潮灘剖麵塑造等研究,揭示細顆粒泥沙的運移規律、岸灘沖淤演變機制,為海岸工程和海岸資源的開發利用服務。
(3) 河口海岸生態與環境;
着重於河口海岸動力過程相應的生態學和生物地球化學研究,揭示在陸海交互作用下生態動力學特點及化學物質的遷移規律;闡明河口海岸濕地生態系統的結構、功能、演替與生物多樣性,為河口海岸地區的生態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服務。
實驗室擬通過多學科交叉滲透和綜合分析,深入研究各種時空尺度的河口海岸動力沉積和動力地貌過程及人類活動對自然環境與過程的影響,揭示河口海岸各地區自然要素和界面的相互作用與變化規律,發展河口海岸學科理論體系,同時為港口航道等工程建設、沿海資源開發、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管理等服務[2]。
視頻
河口海岸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2018年華東師範大學河口海岸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推免生名單公示 ,搜狐,2017-10-24
- ↑ 【盤點】高校擁有的國家重點實驗室(海洋類) ,搜狐,2017-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