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河唇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河唇鎮,隸屬於廣東省湛江市廉江市,位於廉江市北部,東界化州市,南連城北街道,西南連吉水鎮,西連塘蓬鎮,西北鄰和寮鎮,北接石角鎮。區域面積為160.02平方千米(2018年)。

2019年,河唇鎮下轄2個社區、18個行政村和紅湖農場。2018年,河唇鎮戶籍人口為110564人。

2018年,河唇鎮生產總值21.1億元,增長6.2%;農業總產值8.4億元,增長5.9%;工業總產值7.6億元,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4.7億元;固定資產投資4.8億元,增長16.4%;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6億元,增長9.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7億元,增長9.6%;公共財政收入1441萬元,增長1.6%;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406.9元;金融機構存款餘額13.3億元。 [1]

中文名: 河唇鎮

行政區劃代碼: 440881104

行政區類別: 鎮

所屬地區: 廣東省湛江市廉江市

面 積: 160.02 km²(2018年)

下轄地區: 2個社區、18個行政村和紅湖農場

政府駐地: 河唇鎮鎮府路21號

電話區號: 0759

郵政區碼: 524469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著名景點: 羅州故城遺址、燈草戰鬥——張炎指揮部舊址、龍溪山、鶴地水庫、楊桃溝

火車站河: 唇站、高田站、龍田面站、飛鳳坡站、山尾站

車牌代碼: 粵G

地區生產總值: 21.1 億元(2018年)

人 口: 110564人(2018年戶籍人口)

歷史沿革

1950年,分屬第一區、第二區。

1953年,分屬第一區、第三區、第四區。

1957年1月,分屬廉城區、石角區。

1957年,分屬太平鄉、新屋仔鄉。

1958年夏修鶴地水庫時,石角圩、太平圩受淹地區居民遷黎湛鐵路與河茂鐵路交接處成圩,因近河唇仔村,故稱河唇圩。

河唇鎮因河唇圩而名。是年,先分屬城東鄉、吉水鄉、太平鄉,後分屬紅旗公社、火箭公社。

1959年,分屬河唇公社、廉城公社。

1961年,分屬河唇公社、坡脊公社。

1963年,並為河唇公社。

1983年11月,改為河唇區。

1987年3月,改為河唇鎮。

行政區劃

2005年,河唇鎮下轄白藤、風梢、橫窩、良塘、新屋仔、黃竹山、蓮塘口、河唇、青湖、龍湖、蘇州垌、上村、茅倉、山祖、燈草、姜家垌、龍平、東村18個行政村和河唇社區,共有185個自然村。

2019年,河唇鎮下轄河唇社區、紅星社區2個社區,白藤村、風梢村、橫窩村、良塘村、新屋仔村、黃竹山村、蓮塘口村、河唇村、青湖村、龍湖村、蘇州垌村、上村、茅倉村、山祖村、燈草村、姜家垌村、龍平村、東村18個行政村,以及紅湖農場。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河唇鎮位於廉江市北部,東界化州市,南連城北街道,西南連吉水鎮,西連塘蓬鎮,西北鄰和寮鎮,北接石角鎮。區域面積為160.02平方千米(2018年)。

地形地貌

河唇鎮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屬丘陵地帶。

氣候

河唇鎮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年降水量在1600-1650毫米之間(1955年-1985年)。

自然資源

河唇鎮內有豐富的花崗岩、石灰石、瓷土、黏土、磁鐵礦、石英沙等礦產資源。同時有鶴地水庫和16座小型水庫、231宗山塘水陂,乾渠總長435千米,九洲江從東到西橫貫鎮境;九洲江以南的新屋仔、黃竹山、蓮塘口、河唇、青湖、龍湖6個行政村有雷州青年運河水灌溉,其餘行政村主要靠小型水庫或山塘水陂灌溉。

人口

人口數據

2000年,河唇鎮有居民18769戶,總人口為77004人,其中男性40854人,女性36150人。

2005年,河唇鎮有居民17950戶,總人口為76483人,其中男性40535人,男女比例為112:100。

2010年,河唇鎮家庭戶21707戶,集體戶162戶,總人口為82496人,其中男性43763人,女性38733人。

2017年,河唇鎮常住人口為84186人。

2018年,河唇鎮戶籍人口為110564人。

民族構成

2005年,河唇鎮有漢族、黎族、壯族、苗族、水族、布依族、毛南族、傣族、麼佬族、彝族、納西族、朝鮮族12個民族。其中,漢族占人口總人口的99%,少數民族人口是外地嫁到該鎮的婦女。

姓氏構成

2005年,河唇鎮有鍾姓、羅姓、吳姓、陳姓、黃姓、劉姓、李姓等35個姓氏。其中,鍾姓人口占總人口的15.6%,羅姓人口、吳姓人口各占總人口的14%。

經濟

改革開放前,河唇鎮經濟以種養業為主,主要是種植水稻、花生、番薯、紅煙和養殖豬、牛、羊、雞、鴨、鵝等。

2005年,河唇鎮種植業有水稻、番薯、花生、甘蔗、蔬菜、柑橙、荔枝、龍眼、芒果、楊桃、黃皮果、石榴、花卉等,養殖業主要有雞、鵝、鴨、豬、牛、羊和淡水魚。糧食種植面積3646.3公頃,總產量17985噸,其中稻穀13529噸,薯類2691噸;經濟作物種植面積701.3公頃,花生總產量1172噸,甘蔗總產量4672噸;蔬菜總產量18210噸;水果總產量15078噸,其中紅楊桃3838噸;生豬飼養出欄量55462頭,存欄量57859頭;牛存欄量9421頭;三鳥飼養出欄量46.30萬隻,存欄量21.67萬隻;淡水養殖面積188.7公頃,漁業總產量1727噸。全鎮有商業網點1030個,個體商戶825戶,日均銷售額35萬元,農貿市場日成交額15萬元,運輸總收入13324萬元。全年生產總值3.5202億元,農業總產值2.0283億元,工業總產值2.6583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204元,人均居住面積14平方米,年末各類存款餘額1.79億元。

2012年,河唇鎮生產總產值10.8億元,增長17%;農業總產值2.9億元,增長12.5%;農民人均純收入4259元,增長10%;工業總產值15.2億元,增長17%,其中15家規模以上企業生產總值12.7億元,增長15%;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9億元,增長20%;各旅遊景點共接待遊客31萬人次,帶動果品銷售及其他相關行業增收2200多萬元;公共財政收入907萬元。

2013年,河唇鎮生產總值11.4億元,增長15%;農業總產值6.5億元,增長10.6%,農民人均純收入4729元,增長11%;工業總產值19.9億元,增長30.7%,其中規模以上企業產值17.1億元,增長31.5%;社會固定資產投資4.1億元,增長46.9%;外貿出口總值2.3億元;公共財政收入1096萬元,增長20.7%。

2014年,河唇鎮生產總值13.9億元,比2013年增長14.4%;農業總產值6.62億元,增長11.2%;農民人均純收入5226元,增長10.5%;工業總產值28.5億元,增長42.1%;固定資產投資完成6.6億元,同比增長60.3%;各旅遊景點共接待遊客50萬人次,帶動果品銷售及其他相關行業增收2000多萬元;公共財政收入1013.2萬元;金融機構存款餘額7.52億元。

2015年,河唇鎮生產總值16.11億元,比2010年增長98.2%,年均增長19.6%;農業總產值7.48億元,比2010年增長74.1%,年均增長14.8%;農民人均純收入5760元,比2010年增長81%,年均增長16.2%;工業總產值30.48億元,比2010年增長151%,年均增長30.2%;社會固定資產投資7.75億元,比2010年增長121%,年均增長24.2%;第三產業增加值4.34億元,比2010年增長80%,年均增長16%;公共財政收入1135萬元;金融機構存款餘額11.1億元,比2010年增長127%,年均增長25.4%。

2016年,河唇鎮生產總值18.04億元,同比增長9.6%;農業總產值8.3億元,增長5.8%;農民年均純收入6330元,同比增長10%;工業總產值24.27億元,同比增長24.6%,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21.6億元;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0.21億元,同比增長31.7%;第三產業增加值48826萬元,同比增長11.1%;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8億元,同比增長11.3%;公共財政收入1141萬元,同比增長14.1%;金融機構存款餘額11.5億元,同比增長9.6%。

2017年,河唇鎮生產總值19.6億元,增長8.4%;農業總產值8.3億元,增長1.9%;農民年均純收入7279元,增長15%;工業總產值13.9億元,增長1.7%,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0.9億元;固定資產投資11.8億元,增長15.5%;第三產業增加值5.4億元,增長9.4%;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0億元,增長11.7%;公共財政收入1419萬元,增長39.1%;金融機構存款餘額達11.5億元。

2018年,河唇鎮生產總值21.1億元,增長6.2%;農業總產值8.4億元,增長5.9%;工業總產值7.6億元,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4.7億元;固定資產投資4.8億元,增長16.4%;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6億元,增長9.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7億元,增長9.6%;公共財政收入1441萬元,增長1.6%;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406.9元;金融機構存款餘額13.3億元。

視頻

古典攬勝?來廉江市河唇鎮,遊覽古色古香的廉江慈孝文化城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