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河套氣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河套氣旋

河套氣旋在沿着鋒區東移過程中,由暖心正壓氣旋轉變為斜壓性氣旋,同時,將鋒區的勢能轉變為動能使河套氣旋迅速發展,形成正反饋效應,使得暴雨天氣過程降水強度自西向東不斷增強。

簡介

河套氣旋在特大暴雨中的作用表現為:動力抬升、增強水汽輸送、觸發不穩定能量等三方面。2012年7月21日北京遭遇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大的暴雨災害,全市平均降水量達170mm,城區平均降水量達215mm,最大雨量點發生在房山河北鎮為460mm,最強降雨在平谷掛甲峪,20—21時達100.3mm·h-1,全市受災人口160.2萬人,緊急轉移9.7萬人,因災死亡77人,成災面積3.2×104hm2,絕收0.8×104hm2,停產企業761家,公路中斷4萬餘條次,損害路面448處,累計90km,損害水閘230處,因災造成直接經濟損失116.4億元。這次暴雨是內蒙古河套地區形成氣旋並發展東移造成的,河套氣旋發展東移過程中,在內蒙古河套地區、山西北部、河北、北京和天津等地出現大範圍暴雨,特別是北京出現了特大暴雨。

評價

河套氣旋是指發生在內蒙古河套「幾」字彎中的暖性氣旋,是黃河氣旋的一種,是華北地區暴雨的主要影響系統之一。關於華北暴雨的研究工作已有很多。根據移動路徑將黃河氣旋分為3類,並分析了氣旋內中尺度雨帶的活動;研究表明在黃河氣旋的發生髮展過程中,往往有大尺度斜壓不穩定和水汽凝結潛熱釋放兩種不同尺度的相互作用,並常常伴有沿低空急流帶狀MCC的發生髮展;研究發現,氣旋區的垂直環流具有不對稱性,這種不對稱的結構可使水滴快速增長,是氣旋暴雨的一種產生機制;對這種陸地爆發性氣旋進行了數值模擬,發現槽前正渦度平流和大尺度凝結加熱對氣旋的發展有促進作用;研究表明河套氣旋為暖心結構的淺薄系統,但其對流深厚,發展具爆發性,以暖鋒降水為主,雨強大。河套氣旋的生成與青藏高原東北側地形加熱、河套地形關係密切。[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