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河清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河清鎮位於綿陽市安州區西南部,據區政府所在地花荄鎮26km,東南面與永河鎮和德陽市羅江縣略平鎮連界,西北面與綿竹市的綿遠、拱星鎮相連,北面緊靠迎新鄉、秀水鎮。地處安縣、綿竹、羅江3縣市交界處,多壩少丘,幅員面積28平方千米。全鎮總人口14743人(2017),耕地總面積23780畝,其中水稻面積18321畝。

2019年12月25日,四川省人民政府關於同意綿陽市調整部分鄉鎮行政區劃的批覆(川府民政〔2019〕27號):撤銷永河鎮和迎新鄉,將其所屬行政區域劃歸河清鎮管轄,河清鎮人民政府駐河永幹道89號。 [1]

歷史沿革

四川省綿陽市安州區河清鎮始於宋,時名為庚蜍鎮。場鎮最初在臨近的綿竹縣綿遠鄉中學處,後來由於綿遠河漲水,將場鎮沖毀。在文化大革命時,臨近的永河鎮群眾曾在地里挖出上游衝下的栓船的樁子以及當時庚蜍鎮首的鋼印,足可見當時的水災之厲害。之後,場鎮搬遷到現在的地方,為了紀念那次水災,場鎮立有一塊石碑,因此名石碑鎮。後因場鎮地處河灘地,隨後不久又更名為河壩場。再後來,後因場鎮大北門有一道堰名為江西堰,一年四季水流不段,清澈見底,場鎮又更名為河清。曾有湖廣館、廣東館、江西館、福建館、陝西館等五大會館,經濟繁華。

2019年12月,經四川省人民政府同意,撤銷永河鎮和迎新鄉,將其所屬行政區域劃歸河清鎮管轄,河清鎮人民政府駐河永幹道89號。[2]

經濟

概況

2004年,全鎮國民生產總值實現11028萬元,同比增長11.5%。工業總產值實現3.4億元,同比增長39%;農業總產值實現7739萬元,同比增長28.7%,糧食總產量達13992噸,生豬出欄 29018頭,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2839元,同比增加337元;財政總收入實現426.55萬元,同比增長13.5%。國稅完成85.8萬元,比上年淨增35.77萬元。地稅完成32.83萬元,比上年淨增9.94萬元。人口自然增長率為-1‰。

2005年,全鎮國內生產總值實現12640萬元,比上年增長14.6%;農業總產值實現8455萬元,比上年同期增長9.3%;工業總產值實現5058元;工業增加值1880萬元,比上年增長40%;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3080元,人平增加241元,糧食總產量達1418噸,生豬出欄29254頭,財政收入實現385.51萬元,增長24.35%;國稅完成108萬元,地稅完成150萬元。人口自然增長率為1.3‰。

農業

2004年,投入2.5萬元,改善了桂花、前鋒、白馬等村生產用水問題;投入10.05萬元整修了台子堰,解決了廣紅及附近村組的農業灌溉難問題;投入48萬元,新挖沉井8口,修復了河子防洪堤壩300米,新修溝渠1400米。

2005年,爭取農業綜合開發項目,上級財政投入150萬元,在5個村34個村民小組修三面光溝渠2.2萬米,投資20萬元擴建前至桂花村道和白馬至林豐公司村級道路共計9公里, 投資8萬餘元新修沉井8口,改造沉井7口。爭取資金40萬元,修復河子水毀河堤120餘米。搞好測土配方工作,全鎮已測土660個田塊,取土樣660個,在前鋒4組、金光4組、白馬9組推廣示範測土配方肥400畝。

2004年,大力推廣"金優725、527"、"D優527"等新品種;推廣優質雜稻示範栽培面積3000畝;實施"三百示範工程",三個村共計3000畝;推廣小麥、油菜、稻田保護栽播1500畝;推廣水稻雜、糯間栽技術1031.6畝。以白馬村、桂花村、金光村為基地,引導農民發展水稻制種。按照領一還二的模式,在桂花、年豐、榮華等村,發展養羊農戶187戶,養羊374隻,戶平增收800元。引進綿竹投資商,以富利食品廠為依託,在桂花村建成了3700平方米、年出欄肥豬3000餘頭的集約化養豬基地。以年豐村金花梨為示範,帶動經濟林木的發展。開展退耕還林,實施了退耕還林工程170畝。深入細緻做好富農工作,發放糧食直補獎金22.47萬元。

2005年,推廣良種17000畝,其中優質稻推廣4000畝;在成青路兩側建立三百示範工程1200畝,建成以桂花村、金光村、白馬村為主的水稻制種基地共600餘畝。鞏固了桂花村農民生豬養殖協會,為該村養殖協會爭取項目補助資金1萬元。

2005年,印發《農村實用技術教育資料》20期,7280份,電視、廣播宣傳28次,簡報22期,電教科技培訓18次,參加人數2868人。在設立科普諮詢攤點21個,服務引導、諮詢解疑,贈送各種科技資料8000餘份。先後還在8個村開展大、小春田管技、"三百示範工程"栽培技術、水稻制種、家禽科學養殖、畜禽疫情科學防治、農村產業結構調整等現場培訓會50場次,參訓人員56650人次。

工業

2004年,共引進到位資金1.2億元,落實了投資8000萬元啟明星磷化二期擴建項目;投資2500萬元的11萬KVA變電站修建項目;9月,還引進了一期投資1800萬元的黃磷生產項目。運用網絡等三套信息跟蹤手段引進了由新加坡、上海、綿竹三方總投資6000萬的黃磷、磷酸及磷酸鹽下游產品生產項目。協調金融部門爭取貸款200萬元,及時解決現有業發展中的燃眉之急。2004年,工業為農村提供了就業崗位1000個,工業企業上繳利稅127萬元,工業總產值年增長率突破了40%。積極協調各方關係,為企業辦齊各種證照,使明生紙業、農豐化肥、鑫遠鋮磷化、森泰化工、藍焰天燃氣等企業順利建成並投入生產。?

2005年,引進了由上海、新加坡、綿竹三家出資6000萬元建成生產1萬噸黃磷、3萬磷酸鹽的綿陽泰圓化工有限公司;什邡鼎立化工公司投資1000萬元改進綿陽市鑫遠鋮化工公司的磷酸生產線;綿竹船頭水泥廠投資1200萬元投建水玻璃生產線、85%磷酸生產線及二期技改項目;德陽川西燃氣公司投資300萬元投建天燃氣管道鋪設工程;明生紙業公司投資300萬元對再生紙生產線進行改進;農豐化豐肥投資150萬元改進複合肥、磷肥生產線;德陽茂興商貿投資1000萬元改進三聚磷酸鈉生產線;浙江常州市客商袁安均投資2000萬元投建生產無水工業及磷鹽生產線等八個項目。2004年,全縣金融系統為鎮企業注入流動資金2000餘萬元,企業新增固定資產投資9700萬元。鄉鎮企業總產值實現57660萬元;工業總產值實現50058萬元;增加值實現2479萬元;工業增加值實現1880萬元;淨利潤實現1640萬元;工業淨利潤實現1640萬元,實稅金實現163萬元。[3]

社會事業

2004年,加大對農村教育投入,爭取資金20萬元,興修了中學學生公寓;籌措資金3萬餘元,排除廣華、金光、桂花小學危房,改善辦學條件。計生工作穩步推進,政策生育率達98.5%,人口出生率降到7‰。嚴格執行民政優撫政策,全年共發放優撫資金9.36萬元,發放臨時救濟金2.8萬元。做好復、退、轉軍人的定補發放和安撫工作91人。年內為殘疾人發放輪椅4輛,共有13名白內障患者接受免費手術治療。認真落實低保對象235戶,415人,共發放低保金25.07萬元。屍體火化率為100%。加快廣播電視、通訊事業的發展,全鎮7個村均已通有線電視,新安電話座機720部。

2005年,加大對農村教育的投入,為貧困學生減免書本費、雜費、補助生活費2.2餘元。進一步完善計生工作,投入資金4.2萬元,免費落實補求節育措施81人次;全年出生人口155人,人口出生率6.9‰,計劃生率95.62%。民政工作成效顯著,全年共發優撫金11萬餘元;給農村特困戶發放臨時救急1.8萬元;為4戶特困戶建房2.4萬元;慰問88戶貧困戶、軍烈屬物質和現金共計1.1萬元;為4名白內障患者和1名心臟病患者解決復明手術和心臟病治療費用2萬餘元;全年解決83名農村五保戶生活補助6.24餘萬元; 落實225戶397名城市低保對象全年低保金266760元。幫助113名失業人員重新獲得就業崗位。屍體火化率達100%。加大衛生工作投入,投資7萬餘元購置一輛救護車,河清鎮衛生院2005年總收入達到了150餘萬元,比上年增加了50萬元;完成了麻疹和乙肝預防疫苗840人的免疫工作。認真開展春秋兩季滅螺工作,全鎮出人力12500人次,投勞折款6萬餘元,各村、組投入資金8萬餘元,共滅螺31.7萬平方米。改善城鎮面貌,投入資金5000餘元平整街道,2萬餘元,增設清潔管理人員。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