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縣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河源是廣東省轄地級市,別稱槎城,位於廣東省東北部。
河源地形以山地、丘陵為主,屬亞熱帶季風氣候,礦產資源豐富,動植物種類繁多,是京九鐵路進入廣東省的第一個城市,也是廣東省擁有鐵路最長的城市,著名景點有萬綠湖、鏡花緣、霍山、桂山等。
目錄
歷史沿革
名稱由來
東江自北向南流經河源市區,新豐江從西向東繞城而過,兩江在河源市區東面交匯,使得整個河源市區三面環水,因而得名河源。
先秦時期河源屬南越。公元前214年,秦統一嶺南。隨即,秦始皇將所奪取的嶺南地區,設「桂林、象、南海」3個郡,南海郡包括今粵東 、粵北、粵中和粵西的一部分,今廣東省的大部分地區屬南海郡,河源屬南海郡。
南朝齊永明元年(483年),龍川析地置河源縣,屬南海郡。南朝梁天監二年(503年)屬梁化郡(治歸善縣,今惠州市區東北)。
隋唐屬循州(治歸善縣,今惠州市區東北)。
南漢乾亨元年(917年)析循州分置禎州(治歸善縣,今惠州市區東北)、循州(遷至雷鄉縣,今龍川佗城),河源地區屬循州。
宋天禧五年(1021年)改禎州為惠州。
明洪武二年(1369年)循州併入惠州府。
清因之。
1913年屬廣東省都督府潮循道,後直屬廣東省革命政府東江行政委員會。[1]
大綠河源 綠野仙蹤
新中國成立後,先後屬東江行政委員會、東江行政專員公署、粵東行政公署、韶關地區、惠陽地區等。
1988年1月7日,國務院批准撤銷河源縣,設立河源市,轄源城區、郊區、龍川縣、紫金縣、連平縣、和平縣;1988年3月2日市委、市政府正式掛牌辦公。
1992年8月河源市經國務院批准列入沿海經濟開放區,成為既可享受山區優惠政策,又可享受沿海開放區優惠政策的地區。
1993年11月8日,國務院批准撤銷河源市郊區,設立東源縣,縣委、縣政府駐仙塘木京。
行政區劃
河源行政區劃圖
河源市轄1個市轄區、5個縣。管轄源城區、東源縣、龍川縣、紫金縣、連平縣、和平縣共五縣一區。全市現設有99個鄉鎮,1個民族鄉,4個街道辦事處,1251個村委會和155個社區居委會。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河源市位於廣東省東北部,地處東江中上游,東靠梅州市,南接惠州市,西連韶關市,北鄰江西省贛州市。其範圍是東經114度14分至115度36分,北緯23度10分至24度47分。全市面積1.5642萬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河源地形以山地、丘陵為主,其中山地占53%,丘陵占36%,谷地和平原占11%。全市山勢分別向東江、新豐江傾斜,羅浮山脈呈現東北—西南方向斜貫本境,九連山脈由和平、連平向西南延伸至廣州白雲山。紫金東南部山地屬蓮花山支脈。連平縣的黃牛石,海拔1340米,是全市最高峰。河源山地、丘陵大部分海拔較低,坡度在30°以下,宜植面積90%以上。
全市有三大台地平原:一是燈塔盆地,位於東源縣中部、連平縣東南部、和平縣西南部,面積1941平方公里;二是川南盆地,位於龍川縣南部、東源縣東北部,面積1000平方公里;三是源城盆地,位於源城區及紫金縣西北部,面積1230平方公里。丘陵主要分布在三大盆地四周。
河源市處於粵東北山區與珠江三角洲平原地區的結合部,屬山地丘陵地區。境內地勢東北向西南傾斜,粵贛邊境山高嶺峻,最高峰連平縣黃牛石頂,海拔1430米。山脈多北東走向,主要山脈有北西部九連山脈,斜貫中部的羅浮山脈及南東邊緣的蓮花山脈。東江、新豐江縱貫全境,山嶺與盆地相間,在山間和東江邊分布着沖積小平原和寬廣的谷地。在地貌分區上,河源市地貌主要屬粵東褶斷侵蝕剝蝕平行嶺谷低山丘陵區,進一步可劃出4個北東向平行排布的帶狀亞區。北西部連平則屬粵北褶斷侵蝕溶蝕中低山區。
氣候特徵
河源年平均氣溫20.7℃,1月平均氣溫最低,為11.6℃;7月平均氣溫最高,達28.0℃。根據全市氣象站50多年觀測記錄,全市極端最高氣溫為39.6℃,出現於1990年7月10日的龍川;極端最低氣溫為-5.4℃,出現於1963年1月15日的連平。高溫日數呈增加趨勢,低溫日數呈減少趨勢。
河源年平均降水量為1768.9毫米,降水量年際變化較大,源城1959年的年降水量為3002.2毫米,創全市最多年降水量記錄,紫金1963年的年降水量為935.9毫米,創全市最少年降水量記錄。全年降水量有76%在4~9月,其中4~6月平均降水量達783.8毫米,占全年的44.3%,主要由鋒面低槽造成。7~9月平均降水量為561.8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31.8%,主要由熱帶氣旋、熱帶輻合帶、熱帶低壓等熱帶天氣系統造成。一年中各月降水量變化北部呈單峰型,中南部呈雙峰型,6月月平均降水量為最多,達307.8毫米,最少是12月,平均只有36.5毫米。年平均降水(≥0.1毫米)日數為154.3天,空間上呈北多南少、西多東少的形式。
河源年平均日照時數1687.0小時,日照最多的年份為2552.2小時,最少的年份為1179.8小時,空間分布上自南向北逐漸減少。全年中2~4月的日照時數相對較少,7月的日照時數為全年最多,平均207.4小時。
河源年平均相對濕度為77.4%,空間分布上呈東高西低。一年中3~8月平均相對濕度較大,其中又以6月濕度最大,為82.8%,而12月濕度最小,為69.6%。
水文
河源市水系分為東江、北江、韓江三大流域,東江流域面積13737平方千米,約占全市面積的87.3%;北江流域面積326平方千米,約占全市面積2.1%;韓江流域面積1670平方千米,約占全市面積10.6%。全市有近百條河流。市境內第一大河流為東江,發源於江西省尋烏縣椏髻缽山和安遠縣三百山,上游稱尋烏水,流入廣東在龍川五合圩與安遠水匯合後始稱東江,全長562千米,流經市境內龍川、和平、東源、源城和紫金等縣區,境內河段長193.6千米。第二大河是新豐江,發源於新豐縣小鎮崖婆石,流經新豐縣小鎮、梅坑、豐城、大席等鄉鎮向南流經西坑,與連平忠信河匯合流入東源縣境內半江,納船塘河、駱湖河、燈塔河,再集治溪、立溪、古嶺、南湖諸水,穿過河源市區而匯入東江,也是東江第一大支流。此外,較大的河流還有秋香江、浰江。
環境質量
生態環境繼續保持優良,全市地表水質保持在各功能區標準,其中東江幹流水質保持在國家地表水Ⅰ-Ⅱ標準,新豐江水庫水質保持在國家地表水Ⅰ類標準,全市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100%。全年市區空氣質量功能區達標率100%,市區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達到365天。市區大氣可吸入顆粒物年均值為0.026毫克/立方米,優於環境空氣質量二級標準;二氧化硫濃度年均值為0.013毫克/立方米,優於環境空氣質量一級標準;二氧化氮濃度年均值為0.013毫克/立方米,優於環境空氣質量一級標準。市區區域環境噪聲平均值52.6分貝,市區交通幹線噪聲平均值65.8分貝,符合國家標準。
建成區綠化覆蓋率由上年的41.1%提高至44.1%。全市建成污水處理廠9座,城市污水日處理能力達到22.5萬噸,比上年末增長80%;城市污水集中處理率89.32%,比上年提高14.53個百分點。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100%。
生態環境建設力度加大。全年完成荒山荒地造林面積9240公頃,跡地更新造林面積2773公頃,低產低效林改造面積2947公頃,年末實有封山育林面積2.56萬公頃。活立木蓄積量4778萬立方米,比上年增長4.6%。全民義務植樹455萬株,全市森林覆蓋率達71.2%;全市共有自然保護區35個,自然保護區面積22.49萬公頃,占全市土地面積的14.4%。其中,建成省級自然保護區7個,自然保護區面積5.54萬公頃。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全市區域總面積2346.29萬畝。農用地2112.63畝(其中耕地面積199.84萬畝,園地34.72萬畝,林地1818.91萬畝,牧草地7.84萬畝,其他農用地51.31萬畝);建設用地135.59萬畝(其中居民點工礦71.83萬畝,交通運輸用地8.80萬畝,水利設施用地54.96萬畝);未利用地98.08萬畝(其中未利用土地73.86萬畝,其他土地24.22萬畝)。
礦產資源
河源市擁有豐富的礦產資源,具有種類多、分布廣的特點。主要有鐵、鎢、鉛、鋅、錫、鈦、鈾、螢石、石英石、水泥用灰岩、陶瓷土、稀土、建築用砂、地熱水、礦泉水等礦種。其中優勢的礦種有:鐵礦、鎢礦、錫礦、水泥用灰岩、地熱水、瓷土礦、稀土礦、螢石、石英石礦等。已發現礦產56種,礦產地262處,其中已探明儲量礦產36種,大型礦床4處,中型礦床17處,小型礦床55處。
全市共探明鐵礦儲量2.7億噸,占全省總量的39%,其中連平縣大頂鐵礦屬省內第一大型鐵礦、紫金寶山鐵礦屬中型的鐵礦,是全國少有的高品位鐵礦;探明鉛鋅礦儲量金屬鉛30萬噸,鋅60萬噸,分別占全省總量的5.8%、6.8%,其中連平縣大尖山鉛鋅礦的鋅、鉛儲量均達中型;探明鎢礦儲量氧化鎢11萬噸,占全省總量的26.9%,其中連平縣鋸板坑鎢礦是全省最大的大型鎢礦;探明石灰石儲量2億多噸,占全省總量的8.5%;探明陶瓷土儲量近3000萬噸,其中東源縣瓷土礦已探明儲量1500萬噸,居全市之首,紫金蘇區、龍窩瓷土的質量可與江西景德鎮媲美;探明螢石礦儲量301萬噸,占全省總量的50.4%,其中東源到吉螢石礦儲量全省第一,經過十多年開採尚保有儲量150萬噸;探明錫礦儲量14.1萬噸,其中紫金鐵嶂錫礦、連平西華山錫礦儲量規模為中型;探明稀土儲量近8萬噸,在省內占有重要地位,其中和平下車、長塘、優勝稀土儲量達中型;探明石英石礦儲量近2億噸,其中東源石英石礦是全省少有的高品質礦。按現行的市場價估算,河源市礦產資源潛在的經濟價值約1200億元。[2]
水資源
河源境內水系----韓江
河源市位於廣東省東北部,地處東江中上游、韓江上游和北江上游。全市總面積1.58萬平方公里,其中東江流域占81.6%,韓江流域占10.4%,北江流域占2%。全市區域內河流眾多,集雨面積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47條,其中屬東江水系39條,韓江水系6條,北江水系2條;集雨面積超過100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安遠河、浰江、新豐江、船塘河、秋江和東江等6條河流。河源市水資源豐富,多年平均降雨量在1500~2000毫米之間,平均年徑流總量為151.3億立方米。全市人均水資源擁有量為4500立方米,約為全國、全省人均水資源擁有量的2倍。
華南地區最大水庫──新豐江水庫在其境內,蓄水量達139億立方米。豐富的水量蘊藏着豐富的水力資源。全市水力資源理論蘊藏量149.8萬千瓦,占全省的18%。其中可開發水力資源量達114.3萬千瓦,至2007年底全市已開發建成水電裝機容量79.56萬千瓦,仍有34.79萬千瓦水力資源可供開發。河源市水環境質量很好,東江幹流河源段水質約達到國家地表水Ⅱ類水質標準,新豐江、楓樹壩水庫水質則一直保持在Ⅰ類水質標準,具有「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的水資源優勢。
河源市地表水資源的區域劃分,原則上以單一大流域或若干小流域集合為界定進行劃分。河源市15733平方千米,劃分為三個區域,分別是東江、韓江、北江流域。其中,東江流域13737平方千米,占全市總面積的87.3%,主要集中在東源、源城、龍川、連平、和平、紫金縣境內;韓江流域1670平方千米,位於龍川、紫金境內,占全市總面積10.6%;北江流域326平方千米,主要位於連平縣陂頭鎮、貴東鎮境內,占全市總面積2.1%。河源市地下水資源為 43.06億立方米,其中東江流域為39.01億立方米,韓江流域為3.32億立方米,北江流域為0.728億立方米 。由於雨量充沛,補給充分,河源市地下水開採量較少,全市地下水位比較穩定,暫未發現有地下水下降的現象。河源市地處東江、韓江和北江中上游,境內河流蘊藏豐富的水力資源。經測算,全市水力資源理論蘊藏量為149.81萬千瓦,可開發水力資源114.28萬千瓦,其中單站裝機容量5萬千瓦以下的小水電可開發資源70.03萬千瓦。至2008年,全市已開發小水電站裝機容量38.68萬千瓦。
植被和生物資源
河源市光、熱、水資源豐富,動植物種類繁多。有野生植物280科、1645屬、7055種;栽培植物633種,分隸於111科、361屬;有真菌1959種,其中食用菌185種,藥用真菌97種。植物種類中,有桫欏、銀杉等國家一級保護植物,紅豆杉、白豆杉等國家二級保護植物。
全市有陸生脊椎動物829種,其中獸類124種、鳥類510種、爬行類145種、兩棲類50種;被列入國家一級保護的有蟒蛇等,被列入國家二級保護的有金貓、水鹿、穿山甲、獼猴和白鷳(省鳥)等。
在植被類型中,有屬於地帶性植被的北熱帶季雨林、南亞熱帶季風常綠闊葉林、中亞熱帶典型常綠闊葉林和沿海的熱帶紅樹林,還有北緯度地帶性的常綠—落葉闊葉混交林、常綠針—闊葉混交林、常綠針葉林、竹林、灌叢和草坡,以及水稻、甘蔗和茶園等栽培植被。全市重點發展以肉桂、銀杏為主的南藥樹種和以龍眼、荔枝、板栗、合柿、青梅、春甜橘、李類及獼猴桃等具地方特色的名、特、優果樹為主的經濟林。
河源市建立了各級自然保護區27個,其中省級7個、市級1個、縣級19個,面積290萬畝,占全市國土面積的12.4%。各級森林公園4個,其中國家級1個、省級1個、市縣級2個,面積12.5萬畝。
人口民族
新豐江音樂噴泉
河源市是東江流域客家人的聚居中心。先秦時期,來自江浙一帶的越民散居於少數民族之中,對開化粵地起了重要作用。秦平統一嶺南後,遷陝隴之民居粵,帶來了黃河文化。此後,凡遇中原戰亂,都有一批批的移民進入嶺南。這些南遷之民與當地土著民族相互同化,逐步形成了客家文明。
2019年末常住人口310.56萬人,比上年末增加1.17萬人,增長3.78‰。城鎮人口比重46.5%,比上年提高1.25個百分點。年末戶籍總人口372.26萬人,比上年末減少0.5萬人,降低1.34‰。
全市有五個民族,漢族人口占絕大多數,還有少量的畲族、壯族和苗族等少數民族人口。
經濟發展
客家古邑 萬綠河源
經省統計局統一核算,2019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初步核算數)1080.03億元,比上年增長5.5%。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21.17億元,增長5.0%,對全市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10.3%,拉動地區生產總值增長0.6個百分點;第二產業增加值371.81億元,增長5.7%,對全市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39.6%,拉動地區生產總值增長2.2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增加值587.04億元,增長5.4%,對全市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50.1%,拉動地區生產總值增長2.7個百分點。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10.7:34.6:54.7調整為11.2:34.4:54.4,第一產業所占比重比上年提高了0.5個百分點,第二產業、第三產業所占比重比上年分別回落0.2和0.3個百分點。
2019年全市民營經濟單位數18.69萬個,上交稅金88.46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1.9%和3.4%。實現民營經濟增加值657.07億元,比上年增長5.3%,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60.8%,對全市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59.4%,拉動地區生產總值增長3.3個百分點。
2019年,全市人均地區生產總值34842元,增長5.3%,按平均匯率折算為5051美元。
第一產業
河源全景
2019年,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89.44億元,比上年增長5.6%;其中,農業產值106.45億元,增長5.7%;林業產值32.86億元,增長12.3%;牧業產值41.93億元,下降0.4%;漁業產值5.13億元,增長6.4%;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3.08億元,增長7.0%。
2019年,糧食種植面積為13.06萬公頃,比上年增加205公頃。糖料種植面積1159公頃,比上年增加299公頃;油料種植面積2.37萬公頃,比上年增加788公頃;蔬菜種植面積3.69萬公頃,比上年增加1837公頃。全年糧食總產量79.33萬噸,其中稻穀75.77萬噸,增長2.7%。糖蔗產量8.71萬噸,增長35.7%;花生產量7.56萬噸,增長3.4%;蔬菜產量74.82萬噸,增長5.3%;水果產量43.72萬噸,增長5.1%;茶葉產量6928噸,增長15.1%。水產品總產量4.49萬噸,增長5.3%。
2019年,全市安排耕地地力補貼11319.71萬元,農機補貼145.02萬元。年末農業機械總動力78.39萬千瓦,比上年增加0.50萬千瓦。農村用電量8.19億千瓦時,比上年增長8.7%。全市現有實施「公司+農戶+基地」經營模式的市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223家,其中本年新增34家(省級8家、市級26家)。輻射帶動農戶38.3萬戶,戶均增收2950元。
第二產業
購物娛樂
2019年實現全社會工業增加值334.61億元,比上年增長6.0%。年末全市共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625家,比上年末增加8家,其中年產值超億元的206家。實現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301.43億元,比上年增長6.1%,其中,民營企業增加值187.23億元,增長7.1%。分所有制類型看,國有企業增加值0.10億元,增長32.9%;集體企業增加值0.04億元,下降69.8%;股份制企業增加值197.99億元,增長8.4%;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資企業增加值101.38億元,增長2.5%;其他經濟類型企業增加值1.92億元,增長7.0%。分輕重工業看,輕工業增加值80.29億元,增長1.6%;重工業增加值221.14億元,增長7.2%。分企業規模看,大型企業增加值114.63億元,增長4.5%,中型企業增加值71.39億元,增長11.2%,小型企業增加值111.00億元,增長4.6%,微型企業增加值4.40億元,增長7.9%。
2019年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116.59億元,比上年增長6.5%,其中,電子及通訊設備製造業增加值102.64億元,增長8.3%;計算機及辦公設備製造業增加值9.24億元,下降15.0%;醫藥製造業增加值3.12億元,增長22.3%;醫療及儀器儀表製造業增加值1.58億元,下降6.5%。
2019年先進制造業增加值156.44億元,比上年增長9.5%,其中,高端電子信息製造業增加值99.04億元,增長8.6%;先進裝備製造業增加值20.07億元,增長10.3%;石油化工產業增加值2.98億元,增長24.8%;先進輕紡製造業增加值12.03億元,下降4.6%;新材料製造業增加值21.75億元,增長16.9%;生物醫藥及高性能醫療器械業增加值4.71億元,增長15.7%。
2019年優勢傳統產業增加值71.37億元,比上年增長1.9%,其中,紡織服裝業增加值9.84億元,下降17.4%,食品飲料業增加值20.63億元,增長0.6%,家具製造業增加值1.70億元,增長1.9%,建築材料業增加值26.60億元,增長1.3%,金屬製品業增加值11.16億元,增長30.1%,家用電力器具製造業增加值1.44億元,下降7.7%。
六大高耗能行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9.8%,其中,非金屬礦物製品業增長5.0%,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增長25.1%,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增長14.7%,化學原料和化學製品製造業增長24.8%,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增長0.3%。
2019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220.13%,比上年提高10.9個百分點。資產負債率54.72%,增長1.5個百分點;資本保值增值率98.15%,下降5.5個百分點;流動資產周轉次數2.88次;成本費用利潤率4.47%,增長0.2個百分點;全員勞動生產率19.46萬元/人年,增長9.3%;產品銷售率97.14%,下降0.4個百分點。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308.63億元,增長6.0%,利潤總額56.38億元,增長10.4%。
2019年全市工業園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528家,比上年增加7家;實現工業增加值261.94億元,增長5.8%,增速比全市規上工業低0.3個百分點;實現入庫稅收25.03億元,下降0.02%。
第三產業
建築業和固定資產投資
2019年全社會建築業增加值72.73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4.2%。全年具有資質等級以上建築施工企業135家,比上年增加9家。
2019年固定資產投資比上年增長19.3 %。分投資主體看,內源性經濟投資增長19.8%,其中,民間投資下降1.7%;外源性經濟投資增長12.6%。分三次產業看,第一產業投資下降9.6%;第二產業投資增長3.4%;第三產業投資增長28.4%。先進制造業投資下降3.4%。工業技改投資增長12.4%。
2019年全市共安排137個重點建設項目,其中,年投資額在1000~5000萬元之間的項目6個,年投資額在5000萬~1億元之間的項目37個,年投資總額1億元以上的項目有94個。全年完成重點項目投資310.24億元,占年度投資計劃的95.1%。全市計劃新開工項目71個,續建項目66個,其中年內計劃投產項目42個。44個項目完成或超額完成年度投資任務,部分生產性項目、全局性重大項目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河源市寶源片區及老城西區污水治理工程、廣東技術師範學院河源校區、龍川縣人民醫院新院、和平縣南和產業轉移基地、紫金縣大陽電工科技公司電工產品及電磁線生產基地等60個項目順利開工建設;河惠莞高速公路龍川至紫金段、中山大道一期改造工程、道格拉斯(河源)建築陶瓷生產項目、和平縣文化館-圖書館、連平縣縣城生態景觀提升工程等24個項目相繼竣工或投產。
2019年全市完成房地產開發投資258.83億元,比上年增長16.9%。按用途分,商品住宅開發投資198.05億元,增長9.8%,其中,90平方米以下住宅投資15.99億元,增長91.4%;144平方米以上住宅投資39.99億元,下降11.2%;別墅、高檔公寓投資3.79億元,下降51.4%。辦公樓投資1.82億元,下降28.9%,商業營業用房投資19.27億元,下降3.0%。全市商品房銷售面積462.19萬平方米,下降7.9%;商品房銷售額300.36億元,增長0.5%。
2019年完成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投資額6.45億元,比上年增長17.1%。
2019年新建四級以上公路160公里,改造縣鄉公路83公里,新增水泥硬底化村道300公里;全年新增發電機組容量5.6萬千瓦,新增11萬伏及以上變電設備容量78.6萬千伏安,輸電線路83.1千米。
服務業
2019年批發和零售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3.0%,住宿和餐飲業增加值增長1.8%,金融業增加值增長8.0%,房地產業增加值增長3.2%,其他服務業增加值增長8.0%。現代服務業增加值280.25億元,增長5.3%,占服務業的比重為47.7%。生產性服務業增加值126.23億元,增長5.0%,占服務業的比重為21.5%。
2019年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實現營業收入44.67億元,比上年增長7.1%。分行業看,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營業收入增長5.4%,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增長4.3%,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增長23.2%,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增長16.7%,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增長2.5%,文化、體育和娛樂業增長8.8%。
2019年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實現增加值17.13億元,比上年增長2.5%。年末全市公路通車裡程16561.5公里,其中高速公路658.6公里,分別比上年增加325.8和153.3公里。全年客運量2980萬人,下降18.4 %,旅客運輸周轉量37.55億人公里,下降13%,貨運量6879萬噸,增長0.3%,貨物運輸周轉量97.83億噸公里,增長3.4%。
2019年末全市民用汽車保有量達42.2萬輛,比上年末增長 14.9%,其中私人汽車38.26萬輛,增長14.6%。民用轎車保有量達25.8萬輛,增長17%,其中私人轎車24.07萬輛,增長16.9%。
2019年郵電業務總量(郵政業2010年不變價,電信業2015年不變價,下同)170.94億元,比上年增長61.6%。其中,郵政業務總量6.12億元,增長 10.9%,電信業務總量164.82億元,增長64.3%。年末電話總用戶311.17萬戶,比上年末增長10.4%,其中,固定電話用戶29.31萬戶,移動電話用戶281.86萬戶。年末4G移動電話用戶213.99萬戶,比上年末減少14.56萬戶。年末互聯網寬帶(固定)接入用戶65.1萬戶,比上年末減少5.8萬戶。年末移動互聯網用戶224.87萬戶,下降5.2%。
國內貿易
2019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77.40億元,比上年增長7.7%。分地域看,城鎮消費品零售額551.09億元,增長7.2%;鄉村消費品零售額126.31億元,增長10.1%。分行業看,批發業零售額104.06億元,增長7.7%;零售業零售額526.13億元,增長7.8%;住宿業零售額18.61億元,增長7.2%;餐飲業零售額28.60億元,增長8.0%。限額以上單位批發零售業實現零售額121.05億元,增長0.6%。
對外經濟
2019年進出口總額303億元,比上年增長11.9%,其中出口總額251.2億元,增長16.7%。在出口總值中,河源對美國、香港、歐盟(28國)、日本、東盟(10國)、台灣的出口額共202.4億元,占全市出口總額的比重達80.6%。
2019年末,全市工商登記在冊的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資企業2125家,比上年減少25家。全年簽訂利用外商直接投資項目87個,合同利用外商直接投資31.93億元,比上年下降63.9%;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5.96億元,比上年增長43.1%。
財政、金融和保險
2019年實現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77.48億元,增長0.7%。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支出370.22億元,增長11.8%。其中,用於一般公共服務、教育支出、社會保障和就業、節能環保、交通運輸、文化旅遊體育與傳媒支出、城鄉社區支出和農林水支出分別增長15.9%、7.2%、25.7%、24.3%、18.1%、11.8%、15.3%和9.4%。
2019年末全市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餘額1448.09億元,比上年末增長5.2%,其中,住戶存款餘額864.07億元,增長9.9%。年末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貸款餘額1346.12億元,比上年末增長16.6%。年末個人消費貸款餘額為686.32億元,比上年末增長24.7%,其中個人住房貸款餘額570.79億元,增長23.6%。年末全市金融機構不良貸款餘額14.53億元,比上年末增長29.1%,不良貸款比例為1.08%,比上年末提高0.1個百分點。金融機構稅後淨利潤27.83億元,下降3.75%。
2019年全市入駐證券經營機構(營業部)9家。證券代理交易額1342.66億元,比上年增長46.1%。證券客戶交易結算資金餘額6.79億元,增長74.9%;指定與託管證券市值為49.36億元,增長16.1%;年末證券投資者開戶數(資金戶)為248158戶(其中B股1219戶),比上年末增長14.1%。
2019年全市保險公司28家,其中財產保險主體16家,人壽保險主體12家。全年實現保費收入40.91億元,比上年增長18.4%。其中,財產保險保費收入13.11億元,增長11.1%,人身保險保費收入27.80億元,增長22.1%。全年共支付各項賠款及給付12.24億元,增長8.7%。其中,財產保險賠款支出6.52億元,增長11.6%,人身保險賠付支出5.72億元,增長5.6%。
社會事業
教育科技
2019年全市共有幼兒園575所,在園幼兒11.94萬人,學前教育幼兒入園率98.32%,比上年提高0.11個百分點;小學364所,在校學生31.27萬人,學齡人口入學率達100%;普通中學198所,其中,初級中學110所,高級中學19所,完全中學10所;一貫制學校59所,其中,九年一貫制學校56所,十二年一貫制學校3所。初中在校學生13.77萬人,初中學齡人口入學率100%,高中在校學生6.52萬人,比上年增加2799人,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由上年95.13%提高至95.15%;本市各類中等職業教育在校生2.12萬人,技工學校在校生8000人;全市普通高等教育招生5023人,在校生13352人,分別比上年增長15.2%和4.1%。
2019年全市共組織實施國家、省級各類科技計劃項目2項;省級工程技術研究開發中心91個,其中本年新增4個;全年專利申請受理量達到4547件,比上年下降14.34%,其中專利申請授權量2936件,比上年增長16.05%;高新技術企業170家,本年新增29家。
文衛體育
2019年末全市共有群眾文化事業機構107個,其中文化館7個、鄉鎮(街道)文化站100個。年末全市共有各類專業藝術表演團體7個。縣級以上公共圖書館7個,館藏量達201.38萬冊(件),全年總流通303.3萬人次。博物館8個,歷史文物藏品22020套、67257件;檔案館8個,館藏量41.3萬卷,增長0.73%;已開放各類檔案3.9萬卷,比上年增長14.50%。廣播電視台6座,年末全市有線數字電視用戶60.46萬戶,比上年增長6.05%。出版各類報紙4種,發行1797萬份。
2019年接待旅遊總人數4020.57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2.1%。其中,國內遊客4010.32萬人次,增長12.1%;國際遊客10.25萬人次,增長21.7%。旅遊住宿設施接待過夜遊客1940.82萬人次,增長12.3%。全年實現旅遊總收入357.66億元,增長12.9%。2019年末,全市各類旅行社50家;已評定的星級飯店18家,其中五星級飯店1家,四星級飯店2家;A級景區15個,其中4A景區7個。
2019年全市共有各類衛生機構2033個(含農村衛生站及村級醫療點),其中醫院、衛生院158個,專科疾病防治機構7個,婦幼保健院7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6個,衛生監督檢驗機構6個。各類衛生機構擁有床位17255張,比上年增長8.65%;其中醫院、衛生院床位14547張,增長9.57%。各類衛生技術人員19059人,增長8.22%;其中執業醫師4298人,執業助理醫師2295人,註冊護士8426人,分別增長9.11%、11.79%和12.06%。全市已建立農村衛生站及村級醫療點1531個。全市農村清潔衛生水普及率達100%;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92.48%,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達99.07%。全年無償獻血23991人次,獻血量758.22萬毫升。
2019年全市體育健兒在參加省級以上各類重大比賽中,共獲得金牌332枚、銀牌446枚,其中獲得全國體育比賽金牌2枚。全年共舉辦各類群眾體育競賽和體育活動200次,體育人口達123萬人。
民生社保
2019年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052.3元,增長8.5%,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5.8%。其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128.5元,比上年增長6.4%,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3.7%;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030.3元,比上年增長9.6%,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6.8%。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由上年的1.74:1縮小為1.69:1(農民收入為1)。全體居民恩格爾係數為39.8%,城鎮居民恩格爾係數為39.0%,農村居民恩格爾係數為40.6%,分別比上年回落0.8、0.9和0.9個百分點。
2019年末全市參加職工養老保險46.49萬人,淨減3.8萬人;參保城鎮職工基本養老離退休人員10.53萬人,淨增0.27萬人。參加失業保險24.23萬人,淨減6.03萬人,失業保險金標準為1269元/月。參加工傷保險30.41萬人,淨減2.6萬人,其中,參保農民工11.97萬人,淨增3.97萬人。參加生育保險30.66萬人,淨增1.98萬人。年末參加職工醫療保險的人數36.18萬人,淨增1.29萬人;參加城鄉居民醫療保險的人數275.23萬人,減少11.40萬人;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基金支出總額24.40億元,受益人口達77.67萬人。
2019年全市享受低保救濟的困難群眾達7.66萬人,其中城鎮0.59萬人,農村7.07萬人。共發放低保救濟金3.35億元,比上年增長11%。年末全市各類收養性社會福利單位床位17030張,增長3%,收養人數1104人,下降0.8%。全年銷售社會福利彩票3.77億元,籌集社會福利公益金3606萬元,分別比上年下降12.9%和11.8%。
2019年共發生各類事故239起,比上年增加39起;死亡105人,比上年增加14人;受傷273人,比上年增加20人;其中,道路交通事故219起(其中生產經營性219起,死亡85人),比上年增加33起,死亡85人,比上年增加7人;生產經營性火災25起,比上年減少18起,死亡0人;工礦商貿生產安全事故20起,比上年增加4起,死亡20人,比上年增加5人。
生態環境
2019年7月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公布了2019年統籌強化監督(第一階段)黑臭水體專項排查情況,河源被列入「黑臭水體消除比例低於80%的城市名單」,消除比例為50%。
2019年全市水資源總量185.35億立方米,比上年減少59.74億立方米。全年降水量2068毫米,比上年增加40.6%。年末全市大型水庫蓄水總量70.32億立方米,比上年減少35.95億立方米。全年總用水量16.77億立方米,比上年下降6.5%。萬元地區生產總值用水量167立方米,下降11.2%。
2019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綜合能源消費量183.92萬噸標準煤,比上年下降8.9%,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下降14.15%。全社會用電量97.39億千瓦時,增長8.4%,其中工業用電量56.96億千瓦時,增長7.2%。
2019年完成荒山荒地造林面積83.33公頃,低產低效林改造面積6579.46公頃。年末實有封山育林面積12.98萬公頃,比上年增長12.5%。活立木蓄積量6370萬立方米,比上年增長5.6%。全民義務植樹449.5萬株。全市森林覆蓋率達72.98%,比上年提高0.2個百分點;全市共有自然保護區52個,自然保護區面積26.3萬公頃,占全市土地面積的16.8%。其中,建成省級自然保護區8個,自然保護區面積5.66萬公頃。
2019年全市地表水質保持在各功能區標準,其中東江幹流水質保持在國家地表水Ⅱ類標準,新豐江、楓樹壩兩大水庫水質保持國家地表水Ⅰ類標準,全市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100%;全年市區空氣質量達標率97.8%,市區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達到357天,沒有下過酸雨。
交通運輸
鐵路
河源市是京九鐵路進入廣東省的第一座城市,又是廣東省擁有鐵路最長的市;鐵路有京九鐵路、廣梅汕鐵路。
規劃中的贛深高鐵(京九客運專線)在境內設有河源東站、和平東站、龍川西站、東源站。
公路
國道有205國道、105國道貫通本市,開通高速公路分別有廣河高速公路(S2)、惠河高速公路(G35)、粵贛高速公路(G4511)、梅河高速公路(G35)汕湛高速公路(S14)、大廣高速公路(G45)等,在建高速有汕昆高速公路(G78)和河惠莞高速公路(G25)和武深高速公路(G4E)和河源東環高速公路和河惠汕高速公路等。
新豐江貫通東西,東江貫通南北並兩江在市區交匯,其中東江水運上至龍川,下通惠州、東莞、廣州。
機場
白雲國際機場河源城市候機樓於2012年12月28日正式開通。
文化藝術
河源風景
河源最早的客家先民來歷可追逆到秦朝。公元前214年,秦始皇平定南越後,為進一步開發嶺南,派屠睢、任囂、趙佗帶50萬兵卒駐守,還下令將數十萬名「罪人」發配到嶺南。趙佗先為龍川縣令,後為南越王。龍川的趙、韋、官、任四姓居民就是第一批進入龍川與當地土著族人雜居的中原人。但是,作為客家人大規模遷徙到河源地區的時間,卻要推到客家人第三次大遷徙這一時期,即公元1127~1644年間。
河源市是東江流域客家人的聚居中心。「百越」時期,來自江浙一帶的越民散居於少數民族之中,對開化粵地起了重要作用。秦平百越後,遷陝隴之民居粵,帶來了黃河文化。此後,凡遇中原戰亂,都有一批批的移民進入嶺南。這些南遷之民與當地土著民族相互同化,逐步形成了客家文明。
河源人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始終承傳着客家民系優秀的傳統美德和人文精神。廣東梅州的山歌文化獨樹一幟。河源的東江客家菜則比較有特色。
在2008年全國專家學者共同見證:河源市委常委會議專門作出決定,將河源龍川縣令趙佗定為客家人始祖。
河源市居民主要由漢民族組成,占99%;漢民族祖先是中原客家民系,所操語言為漢族客家語系方言。還有少數民族畲族等。據記載古代還有少量瑤族聚居。2007年底,畲族約有17000人,其風俗習慣基本漢化,但仍保留着其自身的一些風俗習慣,如崇尚武功等特點。
傳統習俗
深厚的河源文化
客家人的習俗大致上包括全國性的傳統歲序節俗,地方性崇拜、禮節等。
主要節日
春節:有拜年,遊樂活動等,是最隆重的節日。
元宵節:正月十五是中國民間傳統的元宵節。元宵節吃元宵,玩燈,賞燈,猜燈謎。
清明節:客家掃墓習俗多從春分開始,清明達到高潮。
端午節:客家普遍稱為五月節。節日主要內容是吃粽子,雄黃酒,龍舟賽。
七夕節:也就是七巧節。這天的河源基本上是雨天,但是家家戶戶還是會趁雨稍小的時候去河裡游泳,據說這天的河水可以除病祛疼,還有很多人裝河水直接煲來用。這天,很多老人家都會摘一些花泡在水中,然後給孫子孫女沖身,以祈求他們健康。聽一個老人家說過,這天晚上天上會散落很多白色粉狀物,只要能將其握在手中,來年就能順順利利,因為那些東西是仙女灑下的。
七月十四:也即鬼節,這個節日並沒有什麼特殊,就是比平時買多點菜,像釀豆腐之類的。
中秋節:民間通稱八月節。吃月餅,賞月等,風俗大體各地相同。
重陽節:客家人叫「九月節」。
冬至:客家人有「過冬」之說,這天,他們會買比較多好菜,有一樣一定不能少,那就是吃釀豆腐。
婚姻禮俗
客家人的婚姻禮俗受古時風尚影響較重,主要仍以傳宗接代為目的,但逐漸主張自由戀愛。客家人男婚女嫁講究「明媒正娶」,客家社會正式的婚姻關係是一種「嫁娶婚」,招贅之風並不盛行。
過程儀式大部分仍沿舊習:如相親、送定、報日子、送聘金、盤嫁妝、接親、拜堂鬧洞房等。
民間娛樂
客家民間娛樂內容豐富,節日的主要有秧歌、龍舟競渡、踩船燈,舞龍燈,舞獅,高腳師,迎花燈,踩馬燈,打花鼓,樂器會,演戲,放煙火,平時的有唱山歌,唱小曲,彈琴,彈箏,拉二胡,吹笛子,下象棋,下六子棋,打紙牌,擲狀元簽,打麻將,養花,釣魚等。
語言文化
河源客家語口音較多,不同縣或相同縣不同鎮之間口音差別較大。大體可分為客家語粵台片(如紫金話等)及水源音(學術上稱為客家話粵中片,包括河源話等)。河源電視台客家話新聞節目及公交報站語言中均使用到了水源音客家話(以龍川佗城話為準)。
河源市地處梅州市與廣州市之間,河源話受正統客家話及白話(廣州話)的影響較大。有的詞語讀音與梅州話相似,有的詞語與廣州話相近,而河源市內東源、紫金、龍川、連平、和平等各縣區之間的方言也有較大差異。但總體上河源市均屬於客家方言地區。
河源市居民主要由漢民族組成,占99%;漢民族祖先是中原客家民系,所操語言為漢族客家語系方言。還有少數民族畲族等。據記載古代還有少量瑤族聚居。2007年底,畲族約有17000人。大部分畲族使用漢語客家話,少數仍使用畲族古老的語言活聶。
民族
全市有五個民族,漢族人口占絕大多數,還有少量的畲族、壯族和苗族等少數民族人口。
海外華僑
有海外僑胞及祖籍河源的華人共47萬人,主要聚居於東南亞地區和美、加、澳等國,港澳台同胞28萬人,歸僑1.3萬人。
旅遊風景
截至2018年底,河源市有A級景區15個,其中4A景區7個。
河源風光
河源是中國優秀旅遊城市,有中國綠色明珠之稱,擁有廣東文化名城━━佗城、孫中山入粵第一代祖居紫金孫屋排、嶺南第一大湖━━萬綠湖、「粵東丹霞山」「粵東小桂林」━━連平內莞山水、「地下龍宮」━━漳溪黃龍巖、新豐江國家森林公園等人文自然景觀。
佗城景區
佗城景區位於龍川縣佗城鎮。佗城,原稱龍川城,是秦朝嶺南四大古邑唯一保存最完整的古城。由於這裡長期為縣、州治所,因此文物薈萃,保留有80多處古蹟和古建築,有越王井、越王廟、越王故居、衙前古獅、孔廟(學宮)、正相塔、正相寺、蘇堤、考棚等。佗城素有「秦朝古鎮、漢唐名城」的美譽。
南園古村
南園古村位於東源縣仙塘鎮,距市區12千米。南園古村有明清時期客家圍屋建築群,共有古民居建築30多座,至今已有1200多年歷史,現已成為河源市第一批受保護古建築群。南園古村古建築有客家圍龍屋、雕樓、書院等,多以府第式結構為主, 講究風水布局、主次對稱,多採用青磚灰瓦,雕樑畫棟,工藝精湛。具有代表性的有「大夫第」、「新衙門」、「老衙門」「古炮樓遺址」、「柳溪書院」等。
龜峰塔
龜峰塔位於東江江畔,始建於南宋紹興二年(公元1132年) , 距今有八百多年歷史 , 是我省可考的南宋早期閣樓式磚塔,2006年被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龜峰塔歷史悠久 ,樓式典雅, 平面為六角形,塔體通高為42.6米 , 塔外觀為七層 , 內為十四層。
蘇家圍客家鄉村旅遊區
蘇家圍客家鄉村旅遊區位於東源縣義合鎮蘇圍村,距市區26千米,是全國首批農業旅遊示範點,是國家4A級旅遊景區。景區因蘇東坡後裔在此聚居而得名。
燕岩六祖古寺
燕岩古寺座落於廣東省河源市連平縣陂頭鎮夏田村的鹿子坑(又名六祖坑),該村是河源市最西邊的一個村莊,與韶關市翁源縣交界。在一千多年前,古寺就有一定的規模,占地建築面積上萬平方米,有禪堂、有講經堂、有齋堂等。古寺的後面有一個天然溶洞叫燕岩,大約有80多平方米,洞內光線充足,冬暖夏涼。
著名人物
趙佗
趙佗(公元前237年~前137年 )是秦朝著名將領,南越國創建者。
顏伯燾
顏伯燾(1792~1855)廣東省河源市連平縣人,清代嘉慶至咸豐年間官員,曾任閩浙總督。是鴉片戰爭中的主戰派之一。
顏檢
顏檢(1757—1832年),字惺甫,號岱山,又號岱雲,別號槎客,廣東連平縣人,巡撫顏希深子,拔貢生出身。乾隆五十八年,顏檢出任江西吉安知府,後又任雲南鹽法道,調任迤南兵備道。嘉慶二年,擢升江西按察使、河南布政使,累進直隸總督、漕運總督。道光十二年,卒。
阮嘯仙
阮嘯仙(1897~1935),原名熙朝,字建備,號瑞宗,別號晁曦,河源義合下屯村人。是中國共產黨早期黨員之一,廣東青年運動的先驅和早期農民運動的卓越領袖。
黃克
黃克(1905~1928),字新發,別號新強,龍川縣佗城四甲人。民國17年3月,他率領東江工農革命軍400餘人攻占鶴市。折回河源樂村時被敵人抓獲,解回龍川佗城慘遭殺害,年僅23歲。
徐傅霖
徐傅霖,字夢岩清未邑廩生,廣東省和平縣下車鎮石含李坑村人,後就讀於惠州豐湖書院,日本早稻田大學,獲法學學士學位。1905年加入同盟會,1913年任國會議員。後任廣東省高等審判廳廳長、軍政府司法部部長兼大理院院長。抗戰勝利後,歷任民社黨中央常委兼宣傳部部長、憲政督導委員會副會長、「總統府」資政等。1958年1月12日在台北病逝。
肖揚
肖揚,男,漢族,1938年8月生,廣東省河源人,1962年1月參加工作,1966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大學法律系畢業,大學學歷,首席大法官,曾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長。
黃淑和
黃淑和,男,1954年10月出生,廣東省河源市紫金人,畢業於中山大學中文系文學專業,中共黨員。曾任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副主任、黨委副書記。
李河君
李河君,1968年8月出生,廣東省河源客家人,畢業於北方交通大學(今北京交通大學),全國工商聯副主席、全國政協委員、全國工商聯新能源商會會長、漢能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據剛出爐的「2014《新財富》500富人榜」顯示,漢能控股集團李河君以870億元的身家首次登頂首富。
郭東林
郭東林,「以純」創始人,廣東省河源人 ,中共黨員,東莞虎門東越服裝有限公司董事長。
林立
林立,廣東省河源市紫金人,投資人,畢業於湖北工學院。林立擁有立業集團超過93.33%的控制權,立業集團持有中國平安2.4%的股權,林立任中國平安監事。
城市榮譽
中國綠色經濟十佳城市、最具發展潛力金融生態市、中國十大特色休閒城市[24]、全國雙擁模範城市、國家衛生城市、中華恐龍之鄉、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衛生城市
2017年10月,被授予國家園林城市。
相關視頻
廣東省河源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