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河風吹過(漠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河風吹過
圖片來自創意悠悠花園

《河風吹過》中國當代作家漠風寫的散文詩。

作品欣賞

河風吹過

不管是金色的麥浪被河風吹過之後,還是稻田裡傳來陣陣清香,銀花河就像一張如詩的畫卷,清麗而自然。從小生活在那裡,對於犁地、播種、插秧、收穫非常熟悉,尤其對收穫的印象尤為深刻,一種喜悅總是掛在人們的臉上。

銀花河位於陝西東南部,卻完全屬於長江流域,我在這裡生活了十一年之後就離開了。離開不是我的意願,我只是附庸在父親的身邊,並隨之漂泊。而我的心裡永遠吹拂着銀花河的麥浪,還有稻田裡永遠喧鬧的蛙聲。

每年麥子成熟的季節,人們總是迫不及待,那是經歷了一個春天的青黃不接之後,河風吹過,麥浪翻滾,看到麥子就像看到了希望,有時讓人忍不住拔一支麥穗,然後放到手上搓一搓,把搓出的麥粒放入嘴裡,那是一種多麼香甜而又新鮮的滋味!其實像我們這一代人都經歷過那個飢餓的歲月,只有到了收穫的季節,等交了公糧,然後希望吃幾頓飽飯。麥子收穫後,人們把眼光放在已經收穫過的麥田裡,那些收穫過的麥田總有遺漏的麥穗,拾麥穗是每個孩子小時都有的經歷。那是一件很辛苦的事,在烈日當空之下,一頂草帽戴在頭上,汗滴不停地掉落,眼睛卻不停地搜索着麥地,好的情況下,一天能拾半籠子麥穗,或許能打一斤或半斤麥子,一個麥收季節,拾上拾幾斤麥子已經很幸運了,如果遇到生產隊阻攔,沒收了籠子不說,甚至家長會挨批鬥,因為那個時候,一切都是集體的,遺漏的麥穗即使沒有人拾腐爛在地里,也絕不能損公肥私。有許多次我看到河對岸的孩子在地里拾麥子,被人發現,結果追趕得到處跑,有些孩子的籠子被沒收,人卻跑得太無影無蹤。

我從來不敢在剛收割的地里拾麥子,因為那次我一個人在剛收穫過的麥田拾麥子,被一個叫治娃的人發現,他揚起手要打我,卻發現我哭了,因為在我父親出事之後,我與姐姐被祖母撫養,家裡沒有勞力是分不到糧食的,他罵了我「反革命」之類之後,並沒有打我,只是訓斥我不允許再去拾麥子。從此,我真的不敢再去麥田,因為知道自己不一樣的身份,就只好去剜野菜。那個時候,野菜是我的生命,拾麥對我也是一種奢望,銀花河畔的麥田裡有着我許多幻想。

秋天里,銀花河經常波浪翻滾,因為雨水多,河裡發大水就像看到了海洋,而稻田裡的稻穀在河風的吹拂之下,傳來陣陣清香,我們經常在稻田地畔上抓蜻蜓,或者把水渠里的鱔魚用石頭砸得亂叫,鱔魚太多了,水渠里經常是黑黑的鱔魚,還有活蹦亂跳的青蛙,甚至還有螃蟹、貝類,但不知道為什麼,這些東西即使在挨餓的情況下就是沒人吃。銀花河邊的稻子一年只有一季,那是麥子收了以後插的秧,到了秋天,收穫稻子又是一陣喜悅。那個時候,隊裡的男人們忙着割稻穀,一捆又一捆的稻穀被扛到打穀場,在人們的歡聲笑語中絆(摔打)稻子就像一首讚歌,然後濕稻子分到各家晾曬,等晾乾了再交公糧,剩下分給個人。記得每年中秋節,人們都能吃上新米,甚至到了第二年端午,家家都有包粽子的大米。而在水稻地里,由於收割過程也有一些稻穀掉入地里,這些散落的稻穀,人們從來不會放棄,只要想到春天的挨餓,就會用掃把掃入到簸箕里,然後拿到河裡洗掉泥巴,這樣才不至於浪費糧食。稻田裡遺落的稻子,讓我感到米的親切。

那個時候,銀花河畔年年豐收,不管外面武鬥鬧得多凶,農民還得幹活種莊稼。記得有一年,我們家分了許多稻子,祖母說這米能吃到明年去,每天晚上,祖母經常會用一個洋瓷缸子給我煮一缸子米飯,要麼就是煮一缸子米湯,我們覺得日子很幸福。可是不知為什麼,這一年隊上突然說稻子分多了,我們把所有的稻子退了還不夠,甚至連自留地產的所有糧食都賠上了,還是不夠。儘管是個豐收年,我們家卻接不了鍋,隊上說這是按勞力分配,沒勞力就要賠,那天祖母抱住我和姐姐在房子哭泣,卻聽見會計在窗子上喊:「哭什麼哭?到你親戚家借去!」直到今天,我還是不明白,分給的糧食全退了,為什麼還不夠賠缺糧款呢?後來我問過在西安工作的舅舅,他說自己也搞不清楚,當年他一個人的工資養活不了我外婆一人,我外婆一個人在中村年年缺糧戶,他的工資全交給了隊裡。改革開放後,不種地了,舅舅的工資能養活一家六口人。銀花河在日夜不息地流淌,銀花河無法告訴我真相。

到了深秋,銀花河畔多了許多包穀杆子,也多了許多稻草堆子,地里開始翻種冬小麥。旱地已經空着,我不得不在收穫過的紅薯地里、洋芋地里掃紅薯和洋芋,那實際是把挖過紅薯和洋芋的地再翻一遍,地里往往有說不出的驚喜,小時候紅薯和洋芋能頂得上一半糧食,就是吃不煩。

按說銀花河畔產小麥和水稻,實際我們一年四季吃玉米最多,那就是糊湯,糊湯是商洛人的主食,也是銀花河畔所有人的主食,因為小麥、水稻一定要交給國家,自留地基本都是旱地,主要種小麥和玉米,秋天過後,主要吃煮玉米豆、玉米漿粑、漿粑角子、玉米攪團等,吃米飯、吃麵條都是很奢侈的。實際到了冬天,我們都在吃糊湯,一大早起來刮洋芋,刮半盆洋芋都煮到鍋里,然後仔細傾聽洋芋與玉米榛子在鍋里翻滾的聲音,於是遠遠就能聞到糊湯的香味 。有糊湯吃已經是好的生活,銀花河的人都很滿足,「洋芋糊湯疙瘩火,除了皇帝就是我」。

河風吹過之後,銀花河濤聲依舊,春天柳絮紛飛,夏天稻花飄香,秋天笑語歡聲,冬天小橋流水,銀花河像一幅畫,更像一支牧童的短笛。[1]

作者簡介

漠風,陝西神木人。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