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油角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油角
圖片來自隨意窩

油角,又稱「角仔[1] ,是中國南方賀年食品之一,也流傳到琉球,稱為鬥雞餃琉球語闘鶏餃)。材料主要是麵粉花生、芝麻、砂糖等。製作方法是先用麵粉加雞蛋、豬油還有適量的水搓成粉皮,切出成直徑約兩吋的圓形小塊,然後在中間放入炒過的花生、芝麻及砂糖,對摺後在邊緣摺出花邊。最後將油角放在熱油中炸成金黃色而成。

歷史

到過年時,油角就是廣東人民間串門送禮、招待客人必備的過年食品,制炸油角先將麵粉加上雞蛋、豬油(加豬油就可以做成像千層酥脆的皮,也有人不加豬油的,不加的皮就會很脆)製成角皮,把和好的麵團碾成薄片,用圓型玻璃茶杯或用鐵皮用成的角仔皮模具,做成一片片圓型角仔皮。

餡料用米酒玻璃瓶碾碎炒熟的花生米,加入白砂糖、炒熟的芝麻,再加入椰絲,摻勻作為餡子。逐片放進餡子包成半月型角子,圓邊捏緊並扭上花紋,最後放進油鑊炸成金黃色。

油角的含義,是為求來年的日子也像那隻油鑊似的—油油潤潤、富富足足。沒有一些油器年宵在家,到了新春正月頭,別的人家孩子新衣服口袋裡都裝滿油角蛋散,而自家的卻兩袋空空,那就未免寒酸了。因此,不管富家還是窮人,到了歲晚,總要開油鑊、炸煎堆。油角有大有小預示一家平安。

象徵意義

油角象徵的吉祥意義:形狀像「荷包」,亦即錢包。里為芝麻砂糖或豆沙、薯蓉。取其錢包飽脹的好兆頭。經過經濟大潮的洗禮,這些傳統食品已穿上時代的新衣換上了現代的包裝。

讓現時的廣州人感到親切和新鮮,老廣州的中老年人見到煎堆油角,都不禁會回憶起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家家開油鍋,人人炸油角的熱鬧場景;青年後生拿起煎堆油角,總會詢問它的來由,聽長輩們講它的有關故事;外來人吃著煎堆油角,在感到新鮮的同時,更為在異鄉過節增添新的情趣。

影片

新年食品: 炸油角 - Deep Fried Yau Gok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