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泉州師範學院附屬小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泉州師範學院附屬小學,前身系1904年由英國劍橋大學畢業生安禮遜先生來泉州創辦的培元學校,位於泉州市區東街二郎巷。1920年中國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為學校親筆題詞「共進大同」並捐資辦學。解放後由泉州市人民政府接管改為公辦小學,1953年更名為「泉州大學附屬小學」,2004年更名為「泉州師範學院附屬小學」。校園占地14443.5平方米,校舍建築面積12558平方米,現有綠地5865平方米,四座風格獨特的教學樓、科教樓、藝教樓、綜合樓外觀高雅、功能齊全。

學校共有教學班49個,教職工144人,其中特級教師[1]2人、中學高級教師11人、小學高級教師74人,學生近2400人。泉州師院附小(培元學校)創辦一百多年來,為國家培養了近萬名合格畢業生,校友遍布海內外,為國家和社會做出了重大的貢獻。

辦學條件

學校目前共有教學班44個,教職工124人(其中特級教師2人、中學高級教師11人、小學高級教師74人),學生近2400人。泉州師院附小(培元學校)創辦一百多年來,為國家培養了近萬名合格畢業生,校友遍布海內外,為國家和社會做出了重大的貢獻。

學校自八十年代末以來,確立「面向全體學生,辦規範加特色學校,着眼全面發展,育合格加特長人才」的辦學方向。先後實施了「三園四校」、「全面育人、辦出特色」、「創新為魂、發展為本」、「以人為本、和諧發展」的四個學校發展的「五年規劃」。特別是近幾年來學校確立的「創新為魂,發展為本」和「以人為本、和諧發展」教改新理念,着眼於未來社會人才的需求,以學生終生學習和主動發展為宗旨,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主體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以課改為載體,以教學為中心,構建了學科課程、活動課程和潛在課程的三類課程相結合的「大課程」運行體系,更是走出了實施課程改革[2],構建和諧校園,促進全面發展的堅實步伐,使我校成為一所在我省頗具影響力的教育改革實驗校、示範校、文明校、先進校。盧嘉錫、彭佩雲兩位原全國人大副委員長先後為我校題詞「全面育人、辦出特色」,充分肯定了學校實施素質教育的突出業績。

教師隊伍

學校一貫重視高素質師資隊伍的建設,堅持把師德教育擺在教師隊伍建設的首位,全體教師做到奉獻「一顆愛心」;增強「兩個意識」,即:主人翁意識和工作責任意識;提倡「三種精神」,即愛崗敬業精神、精益求精精神、樂於奉獻精神;努力做好五項工作,即:學習現代教育思想、掌握先進教育技術、積極參與教學改革、努力提高自身素質、造就人格力量導師。全體教師在教育科研的實踐中不斷磨練探索,提高自身過硬的教育能力和業務水平,促進青年骨幹教師群體的形成,在教學改革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成為學校一大辦學特色,《中國教育報》、《福建教育》先後刊載了典型經驗。學校遵循「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積極開展棋類、田徑、籃球、乒乓球等活動項目,為社會培養了一大批學有特長的人才。學校先後榮獲「全國體育衛生工作先進單位」、「全國群眾體育先進單位」、「全國青少年體育工作先進單位」、「全國施行《國家體育鍛煉標準》先進單位」,2006年10月被國家體育總局確定為「青少年體育俱樂部」,同時學校又是我市唯一一所全國百所奧林匹克教育示範校之一。「創辦體育特色校」成為學校又一辦學特色。

交流合作

學校歷年來接待英國德國菲律賓新加坡等國際友人、港澳台教育行家蒞校參觀以及國家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領導蒞校視察。2004年12月30日學校成功舉辦建校100周年慶典活動暨孫中山題詞「共進大同」85周年紀念活動。《福建教育》、《泉州晚報》分別以「共上下而求索」、「百年風華一枝獨秀,萬頃瀚海勇立潮頭」報道了學校的悠久校史和辦學業績,進一步發揮了名校的社會影響力。學校還先後榮獲「全國雛鷹紅旗大隊」、「全國紅領巾手拉手扶殘助殘先進集體」、「全國優秀家長學校」、「全國中小學思想道德建設活動先進單位」、「福建省文明學校」、「福建省示範小學」、「福建省中小學實施素質教育工作先進學校」、「福建省綠色學校」、「福建省青少年體育工作先進單位」、「福建省中小學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福建省科技教育先進集體」、「福建省青少年科技教育示範學校」、「福建省小公民道德建設先進集體」、「福建省少先隊工作紅旗大隊」等榮譽稱號而載入「中國特色學校」和「中國名校」史冊 。

視頻

泉州師範學院附屬小學 相關視頻

2020年泉州師範學院附屬小學
泉州師範學院附屬小學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