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泉溝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泉溝鎮地處魯中腹地,西靠東嶽泰山,南接孔子故里,坐落於風景秀麗的國家森林公園蓮花山前,東距新泰市區15公里,區域面積92.5平方公里,轄34個行政村,總人口4.75萬人,其中農業人口3.6萬人,耕地面積3.6萬畝,是一個集山區、礦區、旅遊區、部隊營區於一體的鄉鎮。[1]

  • 中文名稱 泉溝鎮
  • 所屬地區 華北
  • 郵政區碼 271204
  • 氣候條件 四季分明
  • 機 場 蓮花山機場
  • 行政區類別 鄉鎮
  • 電話區號 0538
  • 面 積 92.5平方千米
  • 著名景點 蓮花山

簡介

境內有濟空場站、電子對抗團、雷達營等駐軍。這裡交通便利,環境優美,物產豐富,資源充足。蘊藏着豐富的煤炭、花崗岩、石灰石、礦泉水及稀土資源;工業基礎雄厚,農業產業化水平高,以盛產大花生、石榴、板栗、核桃等農副產品蜚聲中外。

境內有濟空場站、電子對抗團、雷達營等駐軍。這裡交通便利,環境優美,物產豐富,資源充足。蘊藏着豐富的煤炭、花崗岩、石灰石、礦泉水及稀土資源;工業基礎雄厚,農業產業化水平高,以盛產大花生、石榴、板栗、核桃等農副產品蜚聲中外。

區位優勢

泉溝鎮地處新泰市「兩線兩翼」發展規劃的北線、北翼,境內有風景秀麗的國家級4A級景區—蓮花山旅遊區,西靠五嶽獨尊泰山,南接孔子故里曲阜。轄34個行政村,區域面積92.5平方公里,總人口4.75萬人,境內有國有煤礦6處,有三處駐軍,是集山區、礦區、景區、部隊營區四位一體的鄉鎮。

交通優勢

泉溝鎮交通便利,四通八達,到京滬高速新泰出口、果都出口,距濟南機場1.5小時路程,距青島港4小時路程,與萊蕪鋼鐵集團有限公司、新汶礦業集團有限公司相鄰。全鎮道路總長300多公里,100%的村和村內道路通硬化道路,形成了通達方便的城鄉一體化交通網。

資源優勢

境內蘊藏着豐富的煤炭、花崗岩、石灰石、礦泉水及稀土資源,農業以盛產大花生、石榴、板栗、核桃等農副產品蜚聲中外。特別是在蓮花山西部發現的距今28――30億年的科馬提岩,它是亞洲唯一的具有鬣刺結構的太古宙超基性噴出岩,是地球上最古老的岩石,為蓮花山的地質地學價值,增加了耀眼的光環。

工業

泉溝鎮工業門類齊全,實力雄厚。現有泰山天宇特種耐火材料、泰鑫玻璃纖維、博泰爾驅動輪製造、林河工貿、北方發業等20餘家規模以上企業,發展氛圍濃厚。已基本形成機械製造、玻璃纖維、煤炭深加工等門類齊全的工商業發展體系。特色民營經濟發展迅速,地質勘探、煤炭運銷、發製品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民營經濟也不斷發展壯大。

人文

泉溝鎮境內的蓮花山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2500多年前的中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中有「新甫之柏」詩句,反映了魯國征伐蓮花山一帶的史實。秦始皇封禪泰山,東巡途中曾在此暫住;漢武帝巡幸蓮花山,求仙訪道,建離宮、築侯城,留下了眾多遺蹟和傳說。乾隆皇帝南巡途中登臨蓮花山,寫下了著名的《新甫山》一詩,感懷漢武求仙往事。文人墨客也慕名前來,駐足流連,留下了大量的精美詩文。明代王應修的「新甫傳聞久,登臨始見奇」,清代趙希抃的「問俗久傳秦禪地,逢人爭道漢離宮」、葉方恆的「岳東古新甫,其形作蓮花。俗因以之名,齊魯矜相夸」等詩句,都盛讚了蓮花山的悠久歷史和秀美景色。

生態

泉溝鎮生態環境優美,是全國小康明星鄉鎮、省級衛生鎮、省環境優美鎮、省旅遊強鄉鎮、泰安市綠色小康鎮。旅遊資源豐富。境內有風景秀麗的「國家級森林公園」、「世界地質公園」—蓮花山風景區。蓮花山九峰環抱,狀似蓮花,是中國北方最大的觀音道場,有「觀音勝境,北方普陀」之美譽。2008年,被評為國家4A級旅遊區。先後開發了漢武望仙台、靈涯谷生態園等旅遊景點,與景區一道形成環蓮花山旅遊帶。

欣欣向榮的工業

泉溝鎮工業門類齊全,實力雄厚,轄區內共有國有和地方煤礦6處,年產原煤200萬噸以上,現已基本形成機械製造、建築建材、交通運輸、飲食服務等齊全配套的工商業發展體系。有翟鎮煤礦、蓮花山煤礦兩處鎮辦骨幹企業。民營經濟發展迅猛,已成為經濟發展的生力軍。2005年全鎮完成固定資產投資5.5億元。投資500萬元以上的項目30個,其中新泰市甫泉養殖有限公司、新淨界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沼氣發電廠等16個項目已竣工,蓮花山旅遊開發、泉鑫玻纖廠擴規、翟鎮煤礦新煤田拓展、蓮花山煤礦巷道開拓延深、雙利機械有限公司等14個項目正在緊張建設中。2005年全鎮個體工商業戶達1132家,私營企業118家,其中規模工業企業23家,實現民營經濟收入28.5億元,民營經濟增加值6.65億元,實繳稅金4544萬元。

蓬勃發展的農業

泉溝鎮傳統農業根基牢固,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力度大,效益好,現代農業初具雛形。特別是近幾年來,立足於「名、優、特」的調整思路,已形成以黃瓜和花生為主的制種業、以奶牛和蝗蟲為主的畜禽業、以蘋果和石榴為主的林果業三大重點產業,畜牧養殖業突飛猛進,成為壯大整體實力的支柱產業和農民增收的主要來源,甫泉奶牛養殖場被授予「全國奶牛養殖示範小區」,全鎮奶牛存養量達3870頭,成為泰安市重要的奶牛養殖基地。境內果莊窪生產的大花生以色澤紅潤、顆粒飽滿、出油率高列新泰之冠,聞名省內外。

日新月異的城鎮建設

近年來,泉溝鎮抓住蓮花山開發的機遇,大力發展旅遊服務業,加快小城鎮建設步伐,城鎮基礎日臻完善,小城鎮的品位和檔次不斷提高。實現了村村通柏油路,投資200餘萬元建成了占地1.3萬平方米的新甫廣場,建設了高標準的政務服務中心、農村財務管理服務中心、矛盾糾紛排查調處中心。全鎮林木覆蓋率達到38.9%,城鎮主要街道綠化普及率達95%。初步形成了北有蓮花山風景區、南有工礦區、中有綠色經濟走廊的新型旅遊城鎮格局。

境內有濟空場站、電子對抗團、雷達營等駐軍。這裡交通便利,環境優美,物產豐富,資源充足。蘊藏着豐富的煤炭、花崗岩、石灰石、礦泉水及稀土資源;工業基礎雄厚,農業產業化水平高,以盛產大花生、石榴、板栗、核桃等農副產品蜚聲中外。

泉溝鎮境內資源充足,物產豐富。蘊藏着豐富的煤炭、花崗石、石灰石、石英石、礦泉水及稀土資源;盛產食用菌、大花生、蘋果、大石榴、大蘿蔔、板栗、核桃等農副產品。道路、水電、通訊、生活服務等基礎設施一應俱全。為吸引更多客商,鎮黨委、政府制定了多項優惠政策,為其提供寬鬆的發展環境。轄區有省級蓮花山森林公園,是新泰市的旅遊勝地和經濟強鎮。先後被授予全國計劃生育工作先進鎮,被山東省授予「明星鎮」、「安全文明鎮」「雙擁模範鎮」,被泰安市授予「模範鎮政府」等榮譽稱號。

鎮黨委、政府立足實際,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團結帶領全鎮人民堅持建設經濟強鎮這一目標不動搖,抓住幹部作風、群眾觀念轉變兩個關鍵;做好結構調整、與駐地企業聯合發展,旅遊興鎮三篇文章;突出招商引資、項目建設、民營經濟、環境改善四大重點;努力在建設富足、安康、綠色、文明、和諧泉溝等五個方面取得新進展。先後被授予「全國小康建設明星鄉鎮」、「全國計劃生育協會工作先進鎮」、「山東省明星鄉鎮」、「山東省村民自治模範鎮」、「山東省環境優美鄉鎮」、「省級安全文明鎮」、「泰安市模範鎮政府」、「泰安市經濟工作先進鎮」、「泰安市雙擁模範鎮」、「泰安市文明信用鄉鎮」、「泰安市教育強鄉鎮」等榮譽稱號。連續3年綜合經濟實力進入泰安市10強。2005年實現工農業總產值36.5億元,地方財政收入2189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300元。

後記

境內有「小泰山」之稱的國家森林公園—蓮花山,主峰999米,是全省第四高峰。蓮花山景觀秀麗,風光旖旎,古蹟眾多,「新甫擁翠」列新泰八景之首,漢武帝駐蹕新甫尋仙,使蓮花山成為人文景觀與自然風光的傑作,是休閒娛樂的旅遊名勝。主要景觀有天成觀音、觀音院、風動石、雲谷飛瀑、一線天等。去年以來,鎮裡投資840萬元,對邁萊河進行了綜合治理,建設了橫跨邁萊河的三座大橋,開通綠化美化了兩條直達景區的旅遊通道,圍繞「觀音勝境,北方普陀」的主題定位,投資1.2億元,打造齊魯第一佛山,蓮花山旅遊區實施了科普村村通工程,全鎮34個村全部建成了科普一條街,成為農村經濟發展的助推器,群眾受益率達95%以上。建立科技示範基地5處,5年舉辦各類培訓班240餘場次,向農民傳授科學技術30餘項,引進果品、蔬菜等各類新品種40餘個,全鎮良種良法覆蓋面達95%以上。80%的農民掌握1—2門實用技術。全鎮現有中學1處、小學7處、幼兒園9處,全部為泰安、新泰市級規範化學校。共有在校生3701人(其中小學1837人,中學1864人),學前三年幼兒1233人,全鎮現有中、小學專任教師、幼兒教師分別是115、137人和43人;學歷合格率均為100%,小學、初中適齡兒童少年入學率均為100%,學前三年幼兒入園率90%,小學和初中全科合格率達90%和97%。調整優化學校布局,加大學校危房改造力度。先後投資100餘萬元,在果莊聯小建設了建築面積1600平方米能容納24個教學班的兩棟教學樓。鎮初級中學被中國語文教育學會指定為實驗基地,承擔了5項市級以上實驗課題。先後被評為山東省德育工作先進單位,泰安市教育強鄉鎮、教師隊伍建設、教學工作、電化教學工作先進單位。新泰市「兩基」工作、規範化學校建設、中小學教學工作先進單位。全鎮建成圖書閱覽室、文化活動中心、健身中心等群眾性文體活動陣地26個,40%的村通了有線電視,每年舉辦軍民、地企、村企聯歡、體育比賽等文體娛樂活動30餘場次。深入開展「美在家庭」、「和諧家庭」建設以及「十星級文明戶」、「文明信用戶」評選活動,全鎮共評出「十星級文明戶」1284戶、「文明信用戶」2021戶。有省級文明單位3個,市、縣級文明單位、文明村15個。泉溝鎮有衛生院一處,與市人民醫院結成醫療聯合體,現有在職職工35人,其中副主任醫師1人,中級職稱12人。開設病床30張,擁有日本產B超機和200MA—X光機、F—820血球計數儀、尿液分析儀、半自動生化分析儀等先進醫療設備30餘台(件),固定資產500餘萬元。推行了新型農村合格醫療制度和鄉村衛生組織一體化管理,全鎮新農合參合率達100%,走在全市前列建設初具規模。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