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泊岳陽城下 杜甫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泊岳陽城下
圖片來自大眾網

泊岳陽城下是一首五言律詩。首聯記岳陽城之景;頷聯借景點時,寫寒江泊舟景如畫;頸聯是壯語,說身雖留滯而才力難盡,時事艱危而膽氣益增;尾聯忽以鯤鵬變化,結出圖往南方的興致,足見詩人頑強奮鬥的精神。

原文

杜甫〔唐代〕

江國逾千里,山城近百層。

岸風翻夕浪,舟雪灑寒燈

留滯才難盡,艱危氣益增。

圖南未可料,變化有鯤鵬。

譯文

南國的江河眾多,水程超過一千。岳陽城在巴陵山上,將近百層。

湖岸的風翻起晚浪,舟外的雪飄落燈前。

留滯他鄉,有才無用,艱危時局,氣節彌堅。

打算乘風破浪,放舟南下,說不定就像扶搖直上的九天鯤鵬。

賞析

  以「江國逾千里,山城近百層」開端,寫作者對岳陽的初識:浩瀚的江河之國有千里之大,層巒的山城有百層之高。氣勢宏博,旋即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接下來轉寫近景:河岸的風吹卷着夜晚的江浪,小船上冰冷的燈光映照着紛飛落雪。由遠及近,由大及小,既是對比,又是承輔,以浩瀚開篇,續寫冷風寒燈,一遠一近,一大一冷托襯出別樣的悲愴。

  「滯留才難盡,艱危氣益增」:即使遭遇苦境停滯無法前行,心中的雄才大略也不會消退;艱難和危險反而更加激勵氣魄壯大,臨危無懼而彌堅。接下來「圖南未可料,變化有鯤鵬」句以圖南,鯤鵬自喻遠大之志向無可披靡。順承上句的情感又更升一層,至此,詩歌的情境推向最高潮,並與前段的宏偉景色遙相呼應,似斷猶續,首尾相照。

  這首詩主要該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看:首先,它的創作背景應該從「大曆三年(768)冬」推出,安史之亂發生於天寶十四年(755),這場戰亂給社會帶來了極大的轉變,也給知識分子的心理造成了極大的陰影。這點也反映到杜甫的詩歌當中,從「留滯才難盡,艱危氣益增。」一句可以看出杜甫此時的心情是很失落的。也是很迷茫的。因為他說 「圖南未可料,變化有鯤鵬。」 安史之亂後的現實並未改變杜甫的忠君戀闕的心,但也流露出了一種迷茫的情緒。前途未卜,不知何去何從。其次,杜甫的詩歌十分重視鍊字,他很講究對仗,「江國逾千里,山城近百層。岸風翻夕浪,舟雪灑寒燈」的對仗十分工整,其中「翻」和「灑」字用的也十分貼切。最後,杜甫在此詩中還用了典故,就是 「鯤鵬」,他引用了《莊子·逍遙遊》中的典故,以鯤鵬的變化無常來暗示前途的不可預料,非常貼切。

  整首詩歌以豪景與壯志襯托出豪邁基調,又以岸風夕浪,舟雪寒燈做起伏,及滯留、危難而轉圖南鯤鵬,意境起伏,富於節奏;承轉頓挫,鏗鏘有力;情景呼應,渾然無間。

創作背景

  此詩是杜甫晚年兵荒流離時乘舟從湖北初到岳陽所作。黃鶴註:「當是大曆三年(768)冬深作。」

簡析

  《泊岳陽城下》是一首五言律詩。首聯記岳陽城之景;頷聯借景點時,寫寒江泊舟景如畫;頸聯是壯語,說身雖留滯而才力難盡,時事艱危而膽氣益增;尾聯忽以鯤鵬變化,結出圖往南方的興致,足見詩人頑強奮鬥的精神。全詩以豪景與壯志襯托出豪邁基調,又岸風夕浪、意境起伏、富於節奏;音情承轉頓挫,鏗鏘有力;情景呼應,渾然無間。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聖」,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餘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後世有杜甫草堂紀念。[1]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