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國家圖書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法國國家圖書館(法語:Bibliothèque nationale de France,BnF)是法國的國家圖書館,也是法國最重要的圖書館之一。它的前身是查理五世在1368年建立的國王圖書館,在路易十四治下取得長足進步,後幾經更易終成法蘭西共和國的國家圖書館。它目前擁有數個館址,最主要的是位於巴黎十三區的密特朗館址[1]。館藏文獻約三千多萬件,是參與歐洲圖書館計劃的國家圖書館之一。
簡介
1720年路易十四時期該館遷入黎塞留(因原為路易十三的宰相黎塞留的府邸而得名)街,1786年館藏達15萬冊。除印本圖書外,還開始收集錢幣、徽章、浮雕等。1789年制憲會議頒布充公法令,將該館收歸國有,成為國家財產。1792年更名為國家圖書館,向國民開放,藏書30萬冊。那個時期接受了大量被充公的圖書,其中有當時被查封教會、流亡貴族和其他流亡國外者的圖書、法國修道院和貴族圖書館的藏書等。短短几年內館藏猛增到60多萬冊。隨着政府更迭圖書館幾度更名。
1981年密特朗總統提出要建一座「世界第一圖書館」[2]。他要求:「這座全新的圖書館將覆蓋人類知識的各個學科領域,供所有的人使用,應用國際上最先進的信息傳遞技術,能提供遠程查閱和檢索服務並與歐洲其它諸國建立網絡關係。」經議會通過後,1988年7月14日法國國慶之際,密特朗總統親自宣布建立法蘭西圖書館的消息。1990年末奠基,1995年3月建成,密特朗總統參加了新館的落成典禮。1993年7月21日,法國部長會議決定,將原國立圖書館和新建的法蘭西圖書館合併,重新命名為法國國家圖書館。位於黎塞留街的原國立圖書館的館舍將作為分館,用於收藏國家圖書館的特殊藏品,成為國立藝術圖書館。
新的法國國家圖書館在希拉克總統的主持下於1996年12月20日正式開館,並被命名為密特朗圖書館。
法國國家圖書館已有五百多年的歷史,主要由兩大部分組成。新樓收藏書籍、雜誌、視聽製品以及 專業資料等;老樓則珍藏着手稿、版畫、照片、地圖冊、錢幣、各類獎章、演出道具和音樂資料等。
組織機構
國家圖書館設總行政官(館長)1人和行政委員會和科學委員會。總行政官由大學或政界人士擔任,文化部長任命。他是國家館的法人代表,有權決定本館收支和人事任免。行政委員會負責審議本館重大事項,表決預決算。其成員有圖書閱覽局局長、財政部預算局局長或代表、圖書館、博物館及科技情報局局長、員工代表、文化經濟科技界知名人士、讀者協會代表等。
法國國家圖書館的管理體制十分健全,從行政人員到普通員工無不職責明確。以館長為首的行政委員會管轄典藏與流通、服務與網絡、行政與人事三大系統及四個附屬機構:1)戰略決策;2)對外關係;3)文化傳播;4)通訊聯絡。
典藏與流通系統轄13個部:1)哲學、歷史、人文;2)法律、經濟、政治;3)科學技術;4)文學藝術;5)聲像;6)參考諮詢;7)善本;8)表演藝術;9)地圖;10) 版刻、照片;11)手稿;12)錢幣、證章、古董;13)音樂。
服務與網絡系統轄5個部:1)國家書目;2)呈繳本;3)信息系統;4)數字圖書館;5)儲藏。
行政與人事系統轄4個部:1)人事;2)計劃與財會;3採購與管理;4)技術裝備。
國家圖書館是具有行政性質的國家公共設施,有法人資格,在人事和財務上自主。
影片
參考文獻
- ↑ [巴黎旅遊] 巴黎十三區 --- 法國國家圖書館, 法國僑網,2011-8-12
- ↑ 世界圖書館巨人--法國密特朗國家圖書館,範文中心,202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