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法者所以愛民也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法者所以愛民也是中國的一個學術名詞,屬於中華思想文化術語。

漢字是世界上比較古老的四大文字之一[1],也是我們國家優秀文明歷史的象徵,一直沿用至今,一個簡單的文字也道出了我國人們的聰明才智[2],哺育了世世代代的中華兒女,成就了中華民族一代又一代的輝煌。

名詞解釋

法是愛民的手段,即法律、制度為的是惠及百姓。這是法家的重要指導思想。其深意為:是否變革法令、制度,確立什麼樣的法令、制度,必須以「愛民」為依據和目的。法家雖然以嚴刑峻法著稱,並與儒家的「德政」相區隔,但在更為深刻的層面上,卻並不與「民本」「仁愛」理念相悖。

引例1

法者所以愛民也,禮者所以便事也。是以聖人苟可以強國,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於禮。 (《商君書•更法》) (法度是為了惠及百姓,禮制是為了方便做事。所以聖明的人治理國家,只要能使國家富強,不必沿襲舊的法度;只要能夠有利於百姓,不必遵循舊的禮制。)

中華思想文化術語

「中華思想文化術語」是指由中華民族所創造或構建,凝練、濃縮了中華哲學思想、人文精神、思維方式、價值觀念,以詞或短語形式固化的概念和文化核心詞。這些術語頻繁地出現在我們社會交往和日常生活的思想表達之中,諸如,「天下為公」「民惟邦本」「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賢」「天人合一」「自強不息」「厚德載物」「講信修睦」「親仁善鄰」「和而不同」「協和萬邦」「天下大同」等。這些術語構成了中華民族思想的基礎和表達方式。

人類的不同文明各有其特點,這些特點也反映在其語言、文化傳統、思想和觀念上。面對不同自然條件的挑戰,生存在不同地域的民族在生產和生活形態上自然而然地有了差異。譬如,在人們生產活動和生活樣式上,熱帶和溫帶肯定不同,平原地區和丘陵山巒地區當然有差異,沙漠地帶和沿海地區顯然有別,牧區和農業區也會有許多迥異之處。這些生產活動和生活樣式的特點逐漸積澱凝結並且通過詞語即術語的方式固定下來,就必然影響到民族的文化樣式、行為習慣和精神特質。這些術語所表達的民族文化樣式、行為習慣和精神特質,反過來又闡釋、維護和強化着其賴以出現和發展的特定生產和生活形態。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