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泡桐花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泡桐花生於低海拔的山坡、林中、山谷及荒地、野生或栽培,春季開花。泡桐花為玄參科植物泡桐Paulowniatomentosa(Thunb.)Steud.的花。泡桐喬木,高達30m。樹皮灰褐色,幼枝、葉、葉柄、花序各部及幼果均被黃褐色星狀絨毛,分布於長江以南各省,陝西、山東、江南等地。

富含物質

泡桐花和泡桐皮中含有一定的乙醚以及乙醇,這兩種物質均可提取出抗菌活性物質。[1]

臨床應用

  • 治腮腺炎(痄腮):泡桐花八錢。水煎,白糖一兩沖服。
  • 治腮腺炎、細菌性痢疾、急性腸炎、結膜炎等:泡桐樹花25g。水煎,加適量白糖沖服。
  • 治玻璃體混濁(飛蚊症):泡桐樹花、玄明粉、羌活及酸棗仁各等量。共研細末。每次6g,每日3次,包煎服。

科學研究

治療炎症感染:將泡桐花製成注射劑、片劑、藥膏、水劑等多種劑型,治療16種疾病計244例,均有一定療效。其中對上感、支氣管肺炎急性扁桃體炎菌痢急性腸炎癤腫急性結膜炎的療效較好,治療中未發現不良反應和副作用。

製劑及用法

  • 注射劑:每毫升相當於鮮花6克或乾花1.5克,每日肌注2~4次,每次2~4毫升;
  • 片劑:每片相當於乾花0.25克,每次5~10片,日服3~4次;
  • 水劑:滴眼、滴鼻或滴耳用,每日2~3次,適用於外耳道炎、鼻炎、結膜炎等;
  • 藥膏:每100克含乾花約500克,調劑成膏後外用,每日1~2次,適用於手足癬、瘡癤、燒傷等。[2]

植物鑑別

性狀鑑別

泡桐花長7-12cm。 花萼灰褐色,長2-2.5cm,質厚,裂片被柔毛, 內表面較密; 花冠白色,干者外面灰黃色至灰棕色,密被毛茸,內面色淺,腹部具紫色斑點,筒部毛茸稀少。氣微香,味微苦。

顯微鑑別

  • 泡桐花表面觀非 腺毛樹枝狀分枝,枝頂部細胞壁厚,具紋孔;腺毛頭部類圓形、橢圓形,直徑32-58μm,柄部長22-190μm;腺毛與分枝非腺毛合生的毛茸,其腺毛部分與非腺毛部分分別同上述腺毛和非腺毛,但均較小;單細胞非腺毛長480-3920μm,直徑10-24μm,有的2-3株簇生。
  • 泡桐花表面觀有腺毛與非腺毛合生的毛茸;非腺毛有分枝與不分枝兩種,體部較粗大,基部直徑70-130μm,細胞壁較厚,約至16μm,細胞壁較厚。[3]

選購方法

多皺縮破碎,只有花冠,花萼則少見。花冠管狀,長約4cm,棕色或暗棕色,上部膨大,色較淺,下部彎曲,色深而有皺紋。花萼鐘形,革質;先端5裂,裂片三角形。完整的花,用水浸軟攤開,花冠呈漏斗狀,先端5裂,基部彎曲,內有紫黑色斑點。雄蕊着生於花冠上,4枚,2強,花葯「個」字着生。子房上位,花柱細長。氣微弱,味淡。以身干、花完整、無雜質者為佳。

保存方法

泡桐花可擱置在陰涼通風處,置乾燥處。

泡桐花的食用

是可以吃的,但是要注意,不能直接吃,只能是熬湯內服。正確合理的方式食用泡桐花能發揮較好的功效。泡桐花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毒的功能,可以用於治療肺熱咳嗽、急性扁桃體以及各種上火、炎症等疾病。應該在醫師的藥方與指導下食用泡桐花。

梧桐花和泡桐花的區別

樹幹的不同

梧桐為落葉喬木,高度最高可達16米,樹皮的顏色為青綠色,表面比較光滑,沒有特別的突起和紋路。

泡桐樹皮的顏色較深,為灰色、灰褐色甚至到灰黑色,幼年的時候比較光滑,隨着成熟開始有縱向的裂紋。

原圖鏈接

葉片的不同

梧桐的葉片形狀為心形,表面上有3到5個裂口,裂口呈現為三角形,葉片較大,直徑能到15到30厘米左右。

泡桐的葉片形狀為卵形,整個邊緣有一些淺淺的裂口,葉柄較長,覆蓋着小絨毛。

花朵的不同

梧桐花顏色為淡黃綠色,為圓錐花序,長約20-50厘米。

泡桐花顏色為淡紫色或者是白色,形狀比較像喇叭。[4]

視頻

市民花樹下用琴聲讚美春天
六千畝泡桐花美麗綻放

參考文獻

  1. 泡桐花泡水喝的功效,99健康網99健康網,2016-05-17
  2. 中國醫藥信息查詢平台
  3. 泡桐花的功效與作用,養生之道網
  4. 梧桐花和泡桐花的區別,雅愛花百科,2018-08-31 21:1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