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波卡特洛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波卡特洛(英語:Pocatello,1815年-1884年10月),肖松尼語稱通藻沙(肖松尼語:Tondzaosha,意為「野牛的皮袍」),美國原住民北肖松尼人的酋長。曾率領大盆地的肖松尼部族襲擊白人定居者,並和美國軍隊對峙。後因飢餓與白人議和,其部族被強制遷徙至愛達荷州的保留地,在當地繼續領導族人維生。美國愛達荷州的波卡特洛市以其名命名,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信徒。

基督教是世界主要宗教之一。公元1世紀產生於亞洲西部地區,奉耶穌為救世主[1]。公元4世紀成為羅馬帝國的國教[2]

簡介

波卡特洛生於1815年。19世紀40年代美國移民進入猶他領地時,波卡特洛是當時北肖松尼的部族酋長。19世紀50年代,他率軍多次襲擊猶他領地和俄勒岡小徑的白人移民。為此,摩門教首領楊百翰曾試圖以和平手段安撫肖松尼部族。1858年起,美國開始派軍隊進駐猶他領地,加劇了肖松尼部族和美國白人之間的緊張局勢。1863年,帕特里克·愛德華·康納將軍率部「嚴懲」肖松尼人,波卡特洛率部族撤退,躲過熊河屠殺。波卡特洛率部族躲藏近五年後,於1868年和美國代表議和,達成《布里傑堡條約》。據此,波卡特洛不再襲擊白人移民,並移居至蛇河的保留地。

1875年,保留地出現大饑荒,波卡特洛被迫求助摩門教傳教士施以援手,其部族為此皈依摩門教。不過,波卡特洛的部族並不受白人定居者歡迎,很快遭到威脅及驅逐。19世紀70年代末期,波卡特洛幫助修築了經過途徑保留地的猶他和北方鐵路,鐵路沿線的一處城鎮因此以他的名字命名。1884年,波卡特洛逝世,隨葬品包括其衣物、槍支、刀劍、狩獵工具,及18匹馬。

視頻

波卡特洛 相關視頻

經典課堂 | 祛魅辯證法:世俗時代的宗教
一部把宗教和小說完美融合的電影,每一個名字背後都有故事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