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波希米亞狂想曲 (電影)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波希米亞狂想曲
圖片來自yahoomovies

波希米亞狂想曲》是一部2018年音樂傳記戲劇電影,其劇情主要描述英國傳奇搖滾樂團皇后樂團以及該團主唱佛萊迪·墨裘瑞於1970年加入樂團後的生活,到他們在1985年參與在溫布利球場(Wembley Stadium)舉行的《拯救生命》演唱會 (Live aid) 經典演出之間15年來的經歷。

電影由英美合資拍攝,它由二十世紀福斯、新攝政影業、GK電影及皇后電影(Queen Films)製作,二十世紀福斯發行。

電影由布萊恩·辛格執導,安東尼·麥卡騰編劇,葛拉罕·金及皇后樂團的經理人吉姆·畢奇擔任製片人。演員方面,由雷米·馬利克飾演佛萊迪·墨裘瑞,而露西·波頓、格威林·李、班·哈迪約瑟夫·馬傑羅艾丹·吉倫湯姆·荷蘭德艾倫·里奇麥克·邁爾斯擔任配角。皇后樂團的成員布萊恩·梅羅傑·泰勒擔任創意和音樂顧問。

《波希米亞狂想曲》的概念於2010年公布,原本由薩夏·拜倫·科恩預定飾演佛萊迪·墨裘瑞。後來由於跟製作人的創作理念有異,他於2013年退出該企劃。在擱置多年後,雷米·馬利克於2016年11月獲選飾演佛萊迪·墨裘瑞一角。

電影的主要拍攝在2017年9月於倫敦開拍,當時由布萊恩·辛格執導。2017年12月,在經過數月的拍攝,辛格由於多次缺席製作、跟演員及劇組發生衝突而被解僱,二十世紀福斯隨後便聘請德克斯特·弗萊徹來完成餘下的電影拍攝及後期製作。但根據美國導演協會指南,辛格得以保留唯一導演的列名,而弗萊徹則列名為執行製片。拍攝於2018年1月結束。

電影於2018年10月24日於英國上映,同年11月2日於美國上映。它獲得影評人褒貶不一的評價;它對墨裘瑞的生活及性生活,以至其他樂團成員的描寫受到批評,然而對馬利克的表現及片中的音樂運用則獲得好評[1][2]。評論者大多認為這部電影在真實事件上有諸多不吻合之處[3]。不過電影在全球獲得了空前的票房成功,成為史上最賣座的音樂傳記電影,全球收入達9.03億美元,對比其製作預算約5,000萬美元,它成為2018年全球最高票房的第七位,並創下傳記及戲劇類電影的歷史票房記錄。

電影已賺得全球票房9.03億美元,同時並使其1975年發行的單曲《波希米亞狂想曲》及MV串流播放次數高達逾16億次,成為20世紀全球串流播放次數最多的歌曲[4]

《波希米亞狂想曲》獲得多數讚譽,當中包括贏得第76屆金球獎上的最佳戲劇類影片最佳男主角;提名方面,電影於第91屆奧斯卡金像獎獲得五項提名,包括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雷米·馬利克)的提名,還有美國製片人協會最佳戲劇電影獎及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英國電影的提名。馬利克更憑電影獲得奧斯卡金像獎金球獎美國演員工會獎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男主角的獎項。

劇情

1970年,英籍帕西人青年佛萊迪·墨裘瑞正在倫敦的一所大學裡修讀藝術,同時他也在英國倫敦希斯路機場裡擔任行李服務員,他和朋友經常晚上出外聽音樂。一天晚上,法魯克在一家夜店表演後,他去找自己一直喜歡的Smile樂團,當晚法魯克在走廊上留意到一位年輕漂亮的女生瑪莉·奧斯汀(露西·波頓 飾),她告訴法魯克指如何才找到Smile樂團,法魯克得知她在倫敦的一家豪華精品店「Biba」裡工作。在夜店外,法魯克遇到了Smile樂團的結他手布萊恩·梅及鼓手羅傑·泰勒,並讚揚他們的演出,然而他們的主音提姆·史塔菲於當晚宣佈退出,法魯克於是自薦頂替,並即場展示其聲樂天賦。

一天,法魯克在服裝店「Biba」裡遇見瑪莉,她接近法魯克並替他選擇一些衣服,還讚賞他的風格。後來二人成為戀人,更共賦同居。

隨著法魯克成為了樂團主音,以及貝斯手約翰·迪肯的加入,搖滾樂團「皇后」正式成立,樂團在英國各地的大學校園及酒吧演出。法魯克敦促樂團眾人為樂團的前路想得更遠,並考慮錄製專輯。他們把自己的麵包車賣掉了以支付製作專輯的費用,並預訂了工作室深夜的時間來製作他們的首張專輯。在利用實驗聲音和技術錄音時,百代唱片的一名A&R部門代表看著他們,他要求羅伊·托馬斯·貝卡作為試音的音響工程師,百代唱片的A&R部門代表被樂團的音樂風格打動,於是跟他們簽約。

不久,法魯克把樂團的名稱改為皇后樂團,並設計他們的標誌,法魯克還把自己的姓名在法律上改為「佛萊迪·墨裘瑞(Freddie Mercury)」。皇后樂團跟艾爾頓·約翰的經理人約翰·里德簽約,並跟EMI唱片簽訂合同。約翰·里德的助手保羅·普蘭特以日復日的基礎管理皇后樂團。皇后樂團於《流行音樂之巔(Top of the Pops)》亮相,讓樂團的〈Killer Queen〉成為熱門歌曲。在專輯的巡迴宣傳後,佛萊迪跟瑪莉訂婚。

樂團的首作打進美國的流行榜,並成為大熱,專輯更在於美國巡迴演唱期間售罄。此時,佛萊迪開始懷疑自己的性取向......

1975年,皇后樂團錄製了他們的第四張專輯《歌劇之夜》,不過百代唱片的執行長雷·福斯特(Ray Foster)拒絕把長達六分鐘的〈波希米亞狂想曲〉作為專輯的主打單曲,樂團眾人離開了百代唱片。佛萊迪找來電台節目主持人肯尼·艾佛瑞特在廣播節目中首播這首歌。儘管歌曲獲得的評價褒貶不一,它成為紅極一時的金曲。隨後的世界巡迴演唱會,佛萊迪開始跟樂團的日常經理人保羅·普蘭特發生婚外情。縱然佛萊迪無法放下瑪莉,但當他向瑪莉坦白自己是雙性戀時,瑪莉卻認定他是同性戀,決定與佛萊迪分手。

皇后樂團的成功一直持續到1980年代初,然而他們在音樂創作方向上出現分歧,佛萊迪的態度也因他跟保羅的關係而產生變化,使團員之間的關係變得緊張......

1980年,佛萊迪於家中舉行了一個奢華的派對,他愛上了派對上的服務員吉姆·赫頓(Jim Hutton)。他們很快便分道揚鑣,吉姆告訴佛萊迪指待自己學會愛自己時,他便會去找佛萊迪。1982年,樂團在宣傳專輯《Hot Space》的記者會上,整個記者會都被傳媒劫持,他們對佛萊迪的私生活及性傾向提出質疑,惱怒的佛萊迪以公開羞辱及拒絕回應的方式來應付新聞界。隨著〈We Will Rock You〉的現場表演獲得成功後,保羅向約翰·里德提議讓佛萊迪追求個人的事業發展,並提出解散皇后樂團,促使佛萊迪將他解僱。

當佛萊迪宣布自己跟哥倫比亞唱片簽訂了一份價值400萬美元的個人合約時,佛萊迪跟皇后樂團中其他成員的關係變得很糟糕,陷入徹底對立的局面。1984年,佛萊迪搬往慕尼黑以製作他的首張個人專輯《Mr. Bad Guy》,並跟保羅一起參與同性戀狂歡時訂婚。有了新伴侶並懷有身孕的瑪莉探訪他,她敦促佛萊迪回歸樂團,因為他們在鮑勃·格爾多夫溫布利球場舉辦的拯救生命慈善演唱會上獲得一席之地,但佛萊迪此時才發現保羅一直隱瞞這個消息,憤怒不已的佛萊迪跟他斷絕關係。保羅為了報復也不甘示弱,公開討論弗雷迪的性騷擾行為。

佛萊迪返回倫敦,懇求樂團成員及新任經紀人吉姆·畢奇原諒,眾人冰釋前嫌,並讓他們參與《拯救生命慈善演唱會》的壓軸表演。隨著愛滋病在全球迅速蔓延,佛萊迪也發現自己受到感染。他在排練期間向他的隊友們透露了這消息,他們互相擁抱打氣。

在《拯救生命演唱會》當天,佛萊迪跟赫頓與瑪莉重逢,並且與家人重新聯繫上,臨別前,他向父親表示謹記拜火教的格言:「善意,善言,善行」。在拯救生命演唱會上,樂團表演了多首金曲,如〈波希米亞狂想曲〉、〈收音機呱呱〉、〈{錘擊墮落〉及〈我們是冠軍〉。拯救生命慈善演唱會獲得空前成功,活動有助提高捐款率,人們紛紛踴躍捐款。

電影的結尾有一段文字寫道:「佛萊迪·墨裘瑞於1991年11月24日與世長辭,享年45歲」,此後皇后樂團以佛萊迪的名義舉辦了一場名為《佛萊迪·墨裘瑞致敬演唱會》。

參考文獻

  1. Yang, Rachel. 'Bohemian Rhapsody' Sees Mixed Reviews as Critics Praise Rami Malek. Variety. 2018-10-23 [2018-10-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1-30). 
  2. Sblendorio, Peter. How 'Rhapsody' addresses Freddie Mercury's sexuality. The Detroit News. 2018-11-07 [2018-11-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3-29). 
  3. Greene, Andy. Fact-Checking the Queen Biopic, 'Bohemian Rhapsody'. Rolling Stone. 2018-11-01 [2018-11-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1-08). 
  4. 波希米亞狂想曲 20世紀全球串流次數最多歌曲 ,中央通訊社,2018-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