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波緣中華槭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波緣中華槭(Acer sinense Pax var. undulatum W. P. Fang & Y. T. Wu)本變種與原種的區別在於本變種的葉系紙質,直徑10-12厘米,上面有光澤,5裂,裂片卵形或長圓卵形,先端尾狀銳尖或銳尖,邊緣淺波狀或近於全緣,翅果長3-3.5厘米,張開成鈍角,小堅果近於圓形,略扁而平滑。花期不明,果期9月。

雲南南部。生於海拔1300米的山谷疏林中。模式標本采自勐海南糯山。

毛葉鏈珠藤

中文名;波緣中華槭

學名;Acer sinense Pax var. undulatum Fang et Wu

界;植物界

科;槭樹科

屬;槭樹

形態特徵

本變種與原種中華槭(原變種)的區別在於本變種的葉系紙質,直徑10-12厘米,上面有光澤,5裂,裂片卵形或長圓卵形,先端尾狀銳尖或銳尖,邊緣淺波狀或近於全緣,翅果長3-3.5厘米,張開成鈍角,小堅果近於圓形,略扁而平滑。花期不明,果期9月。[1]

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1300米的山谷疏林中。

分布範圍

分布於雲南南部。

栽培技術

​林地選擇

造林地宜選擇土層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陽坡或半陽坡緩坡林荒地和坡耕地。

整地

整地直接影響造林苗木所需的光、溫、水、肥、氣條件,是提高苗木成活率和生長的關鍵。元寶楓適應性強,既可營造片狀、塊狀純林,也可與側柏、白皮松、油松、華北落葉松等多種樹種混植。故從水土保持和充分利用空間方面考慮,採用帶狀或穴狀整地。一般緩坡地帶採用帶狀整地,帶寬約1m;土層較薄、坡度較陡的林地採用穴狀整地,定植穴直徑1500px、深1250px。春季造林在3月份整地,秋季造林以7~8月份為好。

苗木及造林密度

種苗選擇2年生根系發達的Ⅰ、Ⅱ級實生苗或4~5年生嫁接苗。元寶楓側枝發達,干形較差,栽植密度不宜過稀,以333株/畝左右為宜。

栽植

早春或秋末冬初均可栽植,以春季為好。穴狀定植,植前先剪去斷根、傷根及過長的根系,以利於癒合發側根。栽植時按照「三埋兩踩一提苗」的要求進行,先回填表土埋根,當土填到2/3左右時,把苗木往上輕提,使苗木根系舒展,再分層埋土、踩實,使苗木達到栽植所要求的深度。栽植深度為根際以上2~75px。植後有條件的地方可澆定根水,使根系與土壤密切接觸。

鬆土除草

為了促進苗木生長,幼林期每年鬆土除草2次。第1次在4月下旬進行;第2次在8月上旬,結合除草,鬆土3~125px,並從定植穴向外擴展樹穴,促進根系生長。

施肥

幼齡期一般於每年5月上旬至8月上旬追施2~3次速效氮肥,輔以磷、鉀肥;9月下旬,結合深翻改土施一次以有機肥為主的冬肥。成年結果期每年在休眠期施基肥,在生長期進行土壤追肥,有時還可以根外追肥。基肥以每年秋季樹葉變紅或變黃前施肥效果較好,以農家肥、 餅肥為主,也可增施複合肥,於秋、冬季結合深翻施入。土壤追肥每年追施3~4次,以氮、鉀肥為主;根外追肥在生長期內進行多次。

整形修剪

可在冬季或夏季進行。冬剪是從秋末落葉起至翌春發芽前所進行的修剪,以早春為宜,方法有短截、疏枝、回縮、平茬;夏剪是從發芽後至秋季落葉前所進行的修剪,方法有抹芽與除萌、摘心、拿枝和拉枝。

病蟲害防治

常見的病害有褐斑病和白粉病。病害發生時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噴施,每10~15天噴施1次,連噴2~3次。蟲害主要有黃刺娥、光肩星天牛。黃刺娥的防治一般於晚秋至早春結合翻耕土地挖蛹集中消滅,或在幼蟲發生初期噴施50%殺螟松乳劑1000倍液防治。防治光肩星天牛,對卵及尚未蛀入木質部的幼蟲,可用50%殺螟松乳油150倍液噴布樹幹部的幼蟲。對危害嚴重的幼樹,從基部伐倒集中焚燒,或向蛀洞內注入40%的樂果乳油100~200倍液,再用泥土堵塞洞口,效果較好。

主要價值

觀賞價值

槭樹類姿態瀟灑,婆娑宜人,使人感到輕快,因而非常適於小型庭院的造景,多孤植、叢植。

園林用途

槭樹在大型公園或名勝古蹟、天然公園、植物園內群植成林最能顯示其紅葉之美,可結合植物引種,建設專門的「槭樹園」。如杭州植物園的「槭樹杜鵑園」,將槭樹與常綠樹和其他落葉樹混植,以栲樹、青岡櫟、樟樹、榔榆、臭椿、馬尾松等高大喬木為上層,以三角楓、秀麗槭五角楓雞爪槭等各種槭樹為中層喬木、一毛白杜鵑、錦繡杜鵑、映山紅等為下木,空間構圖上高低錯落、富於變化,色彩搭配上或紅綠相間,或紅白相應,也符合各物種的生態特性,是一個極為成功的植物配置範例。東北哈爾濱森林公園也有6種槭樹,長勢良好,入秋供遊人觀賞紅葉或黃葉。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