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泰國杧果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泰國杧果

中文名:泰國杧果

學 名:Mangifera siamensis Warbg. ex Craib

別 稱:泰國芒果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

綱:雙子葉植物綱

亞 綱:原始花被亞綱

目:無患子目

亞 目:漆樹亞目

科:漆樹科

族:腰果族

屬:杧果屬

種:泰國杧果

分布區域:中國雲南泰國

命名者及年代:Warbg. ex Craib,1915

泰國杧果 (學名:Mangifera siamensis Warbg. ex Craib)是漆樹科杧果屬植物。分布於泰國北部(清萊)和中國。在中國分布於雲南南部(景洪)。生於海拔630-640米的地方。 泰國杧果可用來生食、熟食、加工和飲料。 [1]

泰國杧果形態特徵

泰國杧果, 喬木;小枝粗壯,具條紋,幼枝被柔毛,後變無毛。葉革質,長圓形或披針形,長10-19厘米,寬2.5-5厘米,先端急尖或短漸尖,基部楔形至闊楔形,邊緣皺波狀,兩面無毛,葉面具光澤,側脈較密,18-22對,中脈和側脈兩面突起;葉柄長1-4厘米,上面平,基部增粗。

圓錐花序長達14厘米,自基部分枝,疏被微柔毛;苞片長約1.5毫米,急尖;萼片5,長約2毫米,寬約1.5毫米,外面疏被微柔毛,花瓣5,長圓形或長圓狀披針形,長約2.7毫米,寬約1.5毫米,裡面中下部具3條突起脈紋,基部匯合;花盤5裂;雄蕊僅1個發育,花絲長約1毫米,花葯卵形,長約0.7毫米,不育雄蕊不存;子房長約0.7毫米,無毛,花柱長約1.5毫米。果橢圓狀腎形,長3.5-5厘米,寬約2.5厘米,果肉薄,果核腎形,略壓扁,長2.8-3.5厘米,寬1.8-2厘米;種子腎形。

泰國杧果產地生境

分布於泰國北部(清萊)和中國。在中國分布於雲南南部(景洪)。生於海拔630-640米的地方。

泰國杧果繁殖方法

泰國杧果的繁殖方法使用嫁接法。用椰子殼的粉碎物做基質裝入塑料袋進行育苗,經3-6個月,根據所需的品種選擇大樹進行靠接,45天後即可下樹,成為一株具有良好分枝的嫁接苗。這些嫁接苗短期不能出售的就轉入盆栽(土栽),培養更大規格的大苗(通常高1-1.5米)。

泰國杧果栽培技術

泰國杧果種植的株行距有10米×10米,6米×6米、5米×5米、4米×6米、3米×5米等,以6米×6米和5米×6米的較為常見,現普遍傾向於種3米×5米。種植方式有三種。

壟式種植:在泰國中部平原,地下水位高的地方,採取挖溝起壟方式種植,壟寬6米(雙行栽植)、溝寬2米、深1米、壟上種植泰國杧果,溝內養魚。

土墩種植:泰國中部還採用田中起土墩方式種植,在定植1-2年內田中可種水稻(水不能淹到泰國杧果樹)。

普通種植:地下水位較低的地方,則為常規的種植法,植穴深寬60×60厘米,在雨季初期定植,植株周圍覆蓋雜草約10厘米厚,有條件的果園安裝噴灌或滴灌。幼樹階段要注意防風,主要採用三角形式立杆綁 縛措施防風,果園防風樹多採用木麻黃、竹子。

定干高度:一般為50-60厘米,定干後通常培養3條分布均勻的第一台分枝作為骨幹枝。

幼樹:當分枝老熟時摘去嫩梢,以促發第二台分枝,此為第一次整形。待三條骨幹枝發出後,每枝各選留三個不同方位的分枝作為二級骨幹枝,並在適當的高度摘頂促梢,此為第二次整形。每次抽嫩梢時均應噴藥防治病蟲害。

投產樹:采果後進行整形剪修,剪去乾枯枝、病蟲枝、受傷枝外,主要修剪樹冠內隱蔽枝。重剪內堂小枝,形成樹冠內部中空無葉層,樹冠外層枝葉密集的自然圓頭形。

泰國在施肥配方方面有所研究,粘土採用N:P:K=12:24:12的配方,砂土採用8:24:24的配方。但普遍應用、並認為較為理想的施肥配方是15:15:15+0.46MgO+3.8CaO的複合肥。

幼樹:一般採用N:P:K=15:15:15的複合肥,定植後的兩個月每株施150克,再過3個月施同樣數量的化肥。定植後的第二年雨季初,每株施250克,8-9月再施相同的化肥。

投產樹:採用N:P:K=15:15:15+0.46MgO+3.8CaO的複合肥進行三次施肥。第一次采果修剪後進行,第二次在花前兩個月進行,第三次在座果期進行。施肥量依樹冠大小而定,,例如樹冠直徑2米,則三次施肥總量2公斤,樹冠直徑為3米,則每次施肥1千克,共計3千克。

一般一年2-3次,行間採用拖拉機耕翻除草,有的果園對株間和樹盤採用除草劑除草,有的果園對樹盤內雜草採用人工除草。

泰國杧果的芽為混合芽,既可向花芽上轉變,也可向葉芽轉變,在枝梢內多效唑可降低赤黴素的含量,使芽向花芽轉變。

時間:以果樹長出的新葉變成嫩綠色後施多效唑為宜。

方法:葉面噴施15%的多效唑濃度為1000-1500ppm,一次即可。土施則據樹冠大小而定用量,以冠徑每米10克用量計,砂土的用量比粘土少,施藥時宜加水溶化(小樹加水1-2千克,大樹加水3-4千克),澆在樹 干周圍,並經常保持濕潤。

套袋保果:為了獲得光潔無斑的優質泰國杧果,越來越多的果園採用套袋保果措施。當座果50天時,開始進行套袋。經試驗認為淡藍色薄膜塑料袋為好。為了方便套袋,越來越多的果園採用修剪控制樹冠的方法降低樹冠的高度,以便套袋。

採收保鮮:對泰國杧果適宜採收的時間,雖然可根據糖酸比、可溶性固形物、硬度等反映果實的成熟度來定,但由於品種的不同,年度間的氣候變化,因此這些手段只是用來指導果農,而果農根據自己的經驗,掌握採收時間,採收時嚴防碰傷,保留果柄,運至倉庫(空調降溫)時剪去果柄,基部朝下產立放於地面讓其(放漿),然後用52℃的溫水(溶入千分之一的苯菌靈)浸泡5分鐘,即放入13℃的分層冷藏箱中,可以保鮮三個星期。

老樹更新同中國雲南泰國杧果產區的方法大體相同,第一種是隔行間伐,第二種是採取隔行更新的方法,將過密行從胸高處鋸去,重新培養新枝,現正採用多效唑在此類樹上做矮化試驗,待投產後再更新保留下來的老樹。第三種是截枝控冠。將8米高的大樹幹枝進行短截,使株高降低一半,對中下部的小枝也進行修剪,以促發新梢,重新形成一個枝葉豐滿的樹冠。

泰國杧果病蟲防治

對病蟲害的防治,仍然是化學防治為主,一般果園全年噴藥6次,盛花期禁止噴藥。

炭疽病採用代森錳鋅和苯菌靈防治。白粉病採用粉銹寧、代森錳鋅防治。煤污病主要用久效磷控制葉蟬來防治。流膠病在地下水位較低的地區較為嚴重,地下水位高的地區較輕,沒有較好的防治方法,主要採用波爾多漿塗治。

尾夜蛾切葉象甲葉蟬茶黃薊馬主要採用西維因久效磷馬拉松進行防治,紅蜘蛛採用可濕性硫磺粉劑防治。

泰國杧果主要價值

泰國杧果可用來生食、熟食、加工和飲料。

參考來源

  1. 泰國杧果, 植物智, 2020-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