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涇縣新四軍軍部舊址紀念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涇縣新四軍軍部舊址紀念館,位於涇縣雲嶺鎮羅里村,占地面積20000平方米。紀念館包括軍部司令部、軍部大會堂、中共中央東南局、修械所、政治部、教導隊、戰地服務團、烈士墓和葉挺橋等十處舊址。新四軍軍部舊址紀念館,是依託抗日戰爭時期新四軍軍部駐紮雲嶺期間留下的主要遺址而建立的革命紀念館,先後榮獲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全國廉政教育基地、全國中小學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榮譽稱號。

基本介紹

新四軍軍部舊址又稱皖南新四軍軍部舊址,是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1],包括司令部,政治部,大會堂。雲嶺東接涇雲公路,南依青弋江,西靠黃山,北望長江,風景秀麗。新四軍軍長葉挺有詩讚日:「雲中美人霧裡山,立馬懸崖君試看。千里江淮任馳騁,飛渡大江換人間。

1961年。國務院公布其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63年7月陳毅元帥敬題「新四軍軍部舊址紀念館」館名。從此,新四軍軍部舊址紀念館正式建立。至今,新四軍軍部舊址是全國新四軍紀念地中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全國保存最完整的革命舊址群之一,也是中國近現代八大重要史跡之一。2004年,新四軍軍部舊址被中宣部等部委列為全國十二個重點紅色旅遊景區之一。

新四軍軍部舊址紀念館現保護的舊址點有:軍部司令部、軍部大會堂、修械所、政治部、教導隊、戰地服務團,中共中央東南局、烈士墓、葉挺橋等十處,並新增了《雲嶺碑園》、葉挺銅像廣場、輔助陳列、專題展覽等設施。館內現存各種珍貴圖片、文物[2]、資料達4000餘件。結合復原陳列和輔助陳列,以不同的形式再現當年新四軍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豐功偉績,以及震驚中外的「皖南事變」悲壯一頁。

主要舊址

司令部舊址

位於羅里村內,擁有兩座清末建築的地主莊園,一名「種墨園」,一名「大夫第」,由7l間平房、1棟樓房和1座小花園組成,總建築面積1381平方米。軍長葉挺、副軍長項英以及周子昆、李一氓(軍部秘書長)在此辦公居住。同時還有參謀處、秘書處、作戰科、機要科、通訊科、文印、攝影等機構。1939年2月,中共中央副主席周恩來到此視察,即住在「種墨園」內。

政治部舊址

位於羅里村西2.5公里的湯村,為一座清末建築,3間兩廂,前後兩進,面積255平方米。袁國平、鄧子恢等在此辦公、居住。政治部下設的組織、宣傳、民運、敵工、《抗敵報》社等機構也都設在湯村。

軍禮大禮堂舊址

位於羅里村西1公里處。原為雲嶺村陳氏宗祠,始建於清康熙時期。該祠規模宏大,分為前、中、後三大廳,建築總面積2200平方米。前廳的木質舞台,是當年新四軍修建的。當時這裡是軍部召開大會與開展娛樂活動的場所。1939年2、3月間,周恩來到雲嶺時,曾在此給新四軍指戰員作過政治報告。

修械所舊址

在大禮堂東300米處。原為關帝殿,始建於明萬曆時。磚木結構,保存完好。大殿前的花戲樓,造型美觀,多飾磚雕木刻,藝術精湛,建築總面積822平方米。當年此內設修械所,為小河口兵工廠的分支機構,主要任務是修理各種槍炮子彈。黨的好兒子吳運鐸在此工作過。殿內牆上尚保留多處當年寫的標語。

戰地服務團俱樂部舊址

位於雲嶺腳下的新村內,系陳氏新村尚文廳,5間兩廂民居,清光緒時建築,面積414平方米。門前有「佑啟人文」石額。1938年冬俱樂部設此,次年9月遷六甲村。

葉挺橋

位於羅里村東1里的葉子河上。1938年冬,由葉挺軍長主持設計,建造了這座便民過河的木質欄板橋。橋長2丈,寬6尺。欄板上原有葉挺手書「軍民合作,抗戰到底」圓木板。建國後,當地群眾為紀念葉挺,將其命名為「葉挺橋」。該橋被洪水毀壞,1980年4月修復,橋面改為石結構。

視頻

涇縣新四軍軍部舊址紀念館 相關視頻

涇縣雲嶺(新四軍軍部)
紅色之旅--老戰友皖南涇縣新四軍軍部行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