洎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洎是一個漢語詞彙,漢語拼音是 jì。洎的基本釋義是往鍋里添水,到,及, 肉汁。[1]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唐韻》具冀切《集韻》《韻會》巨至切,𠀤音曁。《說文》灌釜也,與漑通。《周禮·秋官·士師》祀五帝,則沃屍及王盥洎鑊水。《注》謂增其沃汁。
又潤也。《管子·水地篇》越之水重濁而洎。
又及也。《張衡·東京賦》百僚師師,於斯胥洎。《注》言百官於此相連及,而來朝賀也。
又水名。《水經注》沁水,卽洎水。
又《廣韻》《集韻》《韻會》幾利切《正韻》吉器切,𠀤音冀。肉汁也。《左傳·襄二十八年》去其肉,而以其洎饋。《佩觿集》作𣳻,俗作𦤌。
說文解字 【卷十一】【水部】洎 灌釜也。從水自聲。其冀切
基本釋義
● 洎 jìㄐㄧˋ ◎ 到,及:「~牧以讒誅,邯鄲為郡」。自古~今。~乎近世。
◎ 往鍋里添水。
◎ 肉汁。
◎ (水)浸潤。
English ◎ until; till; soup; to soak
詳細字義
◎ 洎 jì 〈動〉 (1) (形聲。從水,自聲。本義:往鍋里添水)
(2) 同本義 [pour water into a pot]
洎,灌釜也。——《說文》
洎鑊水。——《周禮·士師》。注:「增其沃汁。」
水而洎之。——《史記·封禪書》
市丘之鼎以烹雞,多洎之則淡而不可食,少洎之則焦而不熟。——《呂氏春秋·應言》
(3) 浸潤 [soak] 越之水,濁重而洎。 —— 《管子·水地》
(4) 及,到達 [arrive;reach;up to] 洎乎晚節,穢亂春宮。——駱賓王《為徐敬業討武氏檄》
同「及」「逮」「迨」「比」「俟」。
詞性變化
◎ 洎 jì 〈介〉 (1) 等到 [by the time;when] 洎牧以讒誅,邯鄲為郡,惜其用武不終也。—— 宋·蘇洵 《六國論》
(2) 又如:自古洎今 ◎ 洎 jì 〈名〉 湯汁 [soup]。如:肉洎(肉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