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洛神宓妃的傳說故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洛神宓妃的傳說故事

來自網絡的圖片

洛神宓妃的傳說故事洛神就是宓妃(fú fēi),宓妃原是伏羲氏的女兒,因迷戀洛河兩岸的美麗景色,降臨人間,來到洛河岸邊。[1]

那時,居住在洛河流域的是一個勤勞勇敢的民族,有洛氏。宓妃便加入到有洛氏當中,並教會有洛氏百姓結網捕魚,還把從父親那兒學來的狩獵、養畜、放牧的好方法也教給了有洛氏的人們。

這天,大伙兒勞動之餘,宓妃拿起五弦琴,奏起優美動聽的樂曲來。不巧,這悠揚的琴聲被黃河裡的河伯聽到,這個浪蕩公子便潛入洛河,看到宓妃,一下子就被宓妃的美貌所吸引。於是河伯化成一條白龍,在洛河裡掀起軒然大波,吞沒了宓妃。

宓妃被河伯押入水府深宮,終日鬱鬱寡歡,只好用七弦琴排遣愁苦。這時,后羿來到了宓妃的身邊。后羿原是位善射的天神,射死了九個天帝的兒子。

后羿聽說了宓妃的遭遇,非常氣憤,將宓妃解救出深宮,回到有洛氏中間,並與宓妃產生了愛情。那河伯本來就窩了一肚子火,聽說了后羿宓妃之間的戀情,更是惱羞成怒。他化作一條白龍潛入洛河,吞噬了許多田地、村莊和牲畜,后羿怒火填膺,射中了河伯的左眼,河伯倉皇而逃。

河伯自知不是后羿的對手,只好跑到天帝那兒去告狀。天帝早就知道了所發生的一切,並不向着河伯說話,河伯這下只能灰溜溜地回到水府,再也不敢管后羿與宓妃的事了。

從此,后羿與宓妃這對情侶便在洛陽居住下來,過上了美滿幸福的生活。後來,為表彰他們,天帝還封后羿為宗布神,宓妃為洛神。

洛神即宓妃,是中國先秦神話中,司掌洛河的地方水神。在中古時期洛神形象得以豐富和發展,逐漸變身為世俗的美人,成為男性文人寄託情感的對象。在曹植人神相戀的千古名篇《洛神賦》中,洛神被作為理想美神的化身。洛神賦也奠定了傳統東方美學的基礎。唐代始見洛神為伏羲女的說法。同時興起的陳王感甄說,造成上古宓妃神話原貌的割裂。洛神及其所在的洛浦都具有文學美學生成意義。

關於洛神宓妃的身份,東漢王逸注曰「神女」,注釋簡單,並無更多材料。

到了唐代,出現宓妃是伏羲之女的說法。李善注《文選·洛神賦》曰:「宓妃,宓羲氏之女,溺死洛水,為神。」此則注釋實際上是引自漢末人如淳的說法,如淳注《史記·司馬相如傳》中《上林賦》曰:「如淳曰:宓妃,伏羲女,溺死洛水 ,遂為洛水之神。」

宋人洪興祖補註《楚辭》亦引如淳之言,曰:「宓妃伏犧氏之女,故使其臣以為理也。」

清代屈復在其《楚辭新注》中關於宓妃的身份提出疑義,曰:「下女佚女為高辛妃,二姚為少康妃,若以此意例之,則虙妃當是伏羲之妃,非女也。」認為宓妃應是伏羲氏之妃。

近代游國恩《離騷纂義》在肯定屈復之說的同時,又進一步補充說:「後人以為虙羲氏女,然既雲虙妃,必宓羲氏之妃無疑。若雲女也,則措辭之例,不當以妃稱之。後人自妄耳。屈、游所言極是,只是由於提供的文獻資料不足,未能得到普遍重視。如淳以宓妃為伏羲氏之女,此前並不見於其他典籍。後代主伏羲氏女者並無其他依據皆出自如淳。我想」女「字或為」妃「字之訛,」妃「字從「女」、「己」蓋《漢書音義》中「妃」字偏旁「己」字損壞,遂剩「女」字,以致有了伏羲之女的說法。」[2]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