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洛陽龍池金魚的傳說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龍池金魚

來自網絡的圖片

洛陽龍池金魚的傳說龍池原在洛陽市西南8公里周山之上的龍池村,早先有座九龍聖母廟,廟前有一池泉水名叫龍池,池內生五色金魚,色彩艷麗,當地人稱「神魚」、「龍魚」,遊覽者絡繹不絕。可惜龍池及聖母廟皆毀於日寇侵洛之時。[1]

龍池金魚」,是歷史上的洛陽八小景之一,但對於它的確切位置,歷來說法不一。辛店鎮龍池溝村群眾平整土地時,在傳說中的古龍潭寺附近意外挖出數通古碑,其中一通明代古碑上點明了「龍池」的位置和周邊建築。

據「龍池金魚」歷代相傳位於今日辛店鎮延秋村北面秦嶺的一條幽谷中。這條山谷人稱龍池溝,也叫龍潭溝,歷史上這裡池清花馨,景色秀麗。尤為奇特的是,谷深處有一深潭,人稱「龍池」,池中有泉,清水終年汩汩流淌,裡邊有紅、白、黃、青、黑五色魚360條,長年不見老的死、小的生,成為河洛一絕,由此命名為「龍池金魚」,歷史上被定為洛陽八小景之一。「

龍池」後邊原有龍潭寺,又名九龍聖母廟,殿堂華麗,規模龐大。讓人遺憾的是,抗戰時期日寇侵洛,將這裡作為監禁民夫的集中營,並炸毀了古寺和「龍池」。

龍池金魚的傳說

很早以前,這龍池溝旁有戶人家,姑嫂兩人有次進溝采蘑菇,走着走着,嫂子感到口渴了,就來到深潭旁,撥開水面漂浮的落葉,喝了兩捧清清的泉水。

泉水又甜又涼,嫂子咂咂嘴直腰站起時,忽覺肚子裡陣陣作痛,就又捂住肚子蹲下去,緊聲喊小姑子。小姑子過來一看,覺得嫂子是臨產了,忙飛身跑回家。

一邊托鄰居去喊下地幹活的家人,一邊自己取了早已備好的襁褓,提了一瓦罐灶上熬的雜豆湯,匆匆趕回那深潭旁。到了潭旁,只見嫂子躺倒在地,肚腹裂開,身上爬着九條小龍。

小姑子啊呀一聲,嚇得暈倒在地,瓦罐一下摔碎在潭旁,豆湯流進了潭裡。那豆入水,竟化作游魚,由於豆有五種,那魚竟分出五色。姑嫂的家裡人趕來時,只見潭邊籠罩金輝。

正驚疑呢,金輝化作幾道金光,飛入潭中。大家近前一看,潭邊只剩下暈倒的小姑子一人。後來,人們在這潭旁建了一座寺廟。為了紀念嫂子,人們在龍池旁建了一座寺廟,為嫂子塑了像,尊其為「九龍聖母」。塑了嫂子的聖像,在房梁檐柱上雕了九條騰雲駕霧的飛龍,尊這塑像為"九龍聖母",寺因此得名,亦叫"龍潭寺"。

傳說當然是不可信的,但龍池金魚確實很好看。唐宋之時,慕名到龍池觀賞五色金魚者絡繹不絕。這些人中不但有老百姓,更有達官貴人、皇族政要,級別最高者當然是女皇武則天了。據說,武則天為了觀賞龍池金魚,曾專門派人在龍池旁建了一座行宮——延秋宮,日夜流連於龍池旁,欣賞五色金魚戲水遊玩之態。[2]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