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洛陽黃河公路大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洛陽黃河公路大橋

圖片來自大河網

洛陽黃河公路大橋位於河南省黃河中下游交界處的孟津縣孟州市之間,全長3428.9米,寬11米。該橋於1977年1月建成通車[1]

設計

這座黃河公路大橋選址於孟津雷河和吉利坡底之間的黃河上,地處黃河河道初出山谷的地方,河水流速驟然減緩,河道中堆積著一個個由粗沙和卵石構成的雞心灘,沙洲出沒無常,河床移動不定,主河漕時南時北,是典型的放蕩性河段,並且具有傍岸集中沖刷深度大於河中集中沖刷深度的特點,水文地質極其複雜。 面對種種困難,設計人員多方調查研究,集思廣益,精心設計,最終確定:大橋為67孔跨徑50米的預應力鋼筋混凝土T型樑橋,全長3428.93米,設計載重標準汽—18、掛—80,橋面淨寬9米,兩側人行道各寬1米,總寬11.5米,為當時黃河上最長的公路橋樑。 1973年7月,大橋正式開始動工,建設者們想方設法,採用了我國橋墩、橋樑建築的多項新技術、新工藝、新經驗,爭取使該橋具有橋墩少、投資省、工期短、利於排洪和檢修的優點。在我國特大型橋樑建築中,這座橋是最早預製與架設50米長的鋼筋混凝土預應力簡支樑的大橋,每片大樑重達140噸,施工單位以前從未經歷過,缺乏經驗。他們反複試驗,克服了震搗、鋼模、灌注等一個個難關,最終成功製成了這種大樑,並自製架梁機,將全部365片大樑一一安裝到位。 經過3年多的艱苦奮戰,1976年12月27日,洛陽黃河公路大橋終於竣工。全部工程共用鋼材1.16萬噸,水泥3.2萬噸,木材7825立方米,總造價4037.3萬元。1977年1月2日,洛陽黃河公路大橋正式通車,兩岸人民無不歡欣鼓舞,舉行盛大儀式來迎接大橋投入使用。放眼望去,只見南北橋頭無不人山人海,人們爭搶著奔上大橋,來來往往瘋跑著觀看這壯麗的河橋景色。夜色降臨時分,大橋上的70盞路燈全部亮起,「疑是銀河落九天」,人們歡呼著,久久不願離去。[2]

交通

洛陽黃河公路大橋建成通車,結束了黃河天塹的阻隔,它是洛陽至常平、內蒙古錫林浩特至廣東海安公路(即207國道)上的重要橋樑,是大河南北的交通咽喉,對溝通華北、西北與中南諸省的公路交通,促進黃河兩岸工農業生產發展和洛陽市的經濟建設,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3]


參考文獻

  1. 史上今日:1977年1月2日 洛陽黃河公路大橋建成通車. 《科普中國》 (新華社;中國科學技術協會). 2017-01-02 [2019年2月18日]. 
  2. 洛陽市洛陽黃河公路大橋,中國橋
  3. 洛陽市洛陽黃河公路大橋,中國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