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水
洪水是一種自然災害,指河流、湖泊、海洋所含的水體上漲,超過常規水位的水流現象。洪水常威脅沿河、湖濱、近海地區的安全,甚至造成淹沒災害。 洪災是因自然降水過量或排水不及時造成的人員傷亡、財物損壞、建築倒塌等現象,洪災發生時不單會淹浸沿海地區,更會破壞農作物、淹死牲畜、沖毀房屋。此外,泛濫使商業活動停頓、學校停課、古蹟文物受損、水電瓦斯供應中斷,更會污染食水及傳播疾病。
洪水一般會給人類帶來災難,因此常稱為洪災,如黃河與恆河下游地區泛濫成災,造成巨大的損失。另一方面,卻也有一些洪水現象會給人類帶來益處,如尼羅河定期的泛濫,給下游三角洲平原帶來大量肥沃的泥沙,有利農業生產[1]。
成因
在正常的情況下,水會在河道內流動,或儲存在湖泊、土壤或海洋裡。但流動的水量並不常常一樣。當水流突然增加時,就被稱為「洪」。若河洪太大,而河道又未能容納所有水時,洪水便會溢出河道,淹沒附近地方,造成洪災。
雨水是洪水最重要的來源。下雨時,雨水流入河道,使河水增加,因此,如果一地的降雨量很多,而又持續一段長時間的話,便可能出現洪災。城市中雨水積聚又稱為內澇。
此外,雪是洪水的第二大來源。某些地方山上的冰雪溶化,流入河道,大大提高河流流量。
在沿海地區,海上的風暴大浪也是洪水的來源之一。夏季時,活躍的颱風會為這些地區帶來大量雨水。有時強風更會把海水推向沿海地區,造成嚴重的水災。
自然因素
- 瞬間雨量或累積雨量,超過河道的排放能力
- 可用的滯洪區的容積減少
- 湖泊面積減少亦可以是洪災發生的原因之一。湖泊可以說是一個緩衝區,若河水滿溢,湖泊可以儲存過多的河水,以及調節流量。因此,若湖泊的面積減少,它們調節河流的功能也會隨之下降。
- 河道淤積,疏於疏浚
- 引起海水倒灌,淹沒低窪地區,或是順著河道逆流。
人為因素
- 由於樹木可以固定水土,伐林會導致土壤的吸水能力減弱、土表因失去植被保護而加速侵蝕,因此每逢下雨,雨水、砂土便迅速流往下坡,流入河道,造成淤積,發生洪災的可能便會增加。除了伐林外,不良的耕作方式和在山坡上過量放牧,也使土地失去植被的保護,加速斜坡土壤侵蝕的現象。
- 與水爭地
- 地層下陷,或堤防係豆腐渣工程
- 高度都市化,地面硬化
- 資金管理問題
視頻
洪水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移至 ↑ 自然災害---洪水,安全管理網, 2016-3-14
- 移至 ↑ 造成洪水的成因是什麼?,佰佰安全網,2015-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