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洪湖市第七中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第七中學 的圖片

洪湖市第七中學因材施教,讓每一個同學成為身心健康、興趣多樣,主動發展、品質優良、適應社會的人,我們老師用辛勤耕耘換來一朵朵花蕾的綻放。那些熱愛同學的場景已被傳承為一幼經典,記憶被我們共同珍藏!本着「團結、勤奮、嚴謹、創新」的工作方針,熱心為學生服務,為家長服務,積極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一次成功的教研活動

——洪湖市第七中學教學視導實錄

課題:《量小燈泡的電阻》

測量原理:

學生畫電路圖(演排的學生在設計的電路中沒有使用滑動變阻器[1]

分析這個電路圖的不足:沒有滑動變阻器,不能獲得多次數據。不過,也可以通過改變電池的節數。

電路圖的連接要注意些什麼問題?

(1)試觸法選定電錶的量程。不過電壓表的量程可以直接選取0—3V,電流表可以使用試觸法來判斷。燈泡上標有「2.5V,0.3A」,這樣,也可以直接選取電流表的量程。

(2)電錶的正負接線柱不能接反;

(3)滑動變阻器的連接——一上一下。

如何判斷滑動變阻器的阻值是否滑在最大處?

對數據進行分析。影響電阻的因素——溫度越大,電阻越大。

評課:

楊文武:考慮到學生動手的機會較少,我們選定了這節實驗課。之前,學生有一定的基礎,初衷是讓學生多動手自己完成。但從今天的課來看,後面動手的時間太少。前面花的時間太多。應該是一節比較傳統的課。學生跟老師配合也不太融洽。為了節約時間,老師講得太多,也不敢完全放手讓學生操作。學生動手的空間受到限制。

柳升:整體的學案、教案的準備比較充分。老師的組織、設計、課堂流程都比較好。不足就是後面學生動手的時間太少。(老師講解花了25分鐘,學生動手只有20分鐘)。學生到黑板上填寫了實驗數據,然後找規律的時候,學生感到有困難。應該強調在額定電壓開始實驗,然後慢慢降低電壓。

曾艷:四中的老師和學生都比我們學校的優秀。我覺得老師的引導花的時間太多,數據分析很重要的教學過程卻被忽略了。

翟艷華:燈泡的電壓可以是額定電壓的1.2倍。實驗操作起來是非常艱難的,八組實驗就有兩組實驗不能進行,器材本身有問題。在分析數據的時候,如果老師指明一點,材料與溫度有關,難度就會降低。

蔣貞才:我覺得前面的引導也非常重要,他說是實驗操作成功的前提。記錄表的設計、電路圖的設計等,實驗原理等,如果學生在這節課中,在老師的引導下能得到數據,就很難得了。這節課的教學目的已經達到了。「電壓大,電阻大」這節課應該不需要板書在黑板上。

楊光:我們是來學習的。我們不能上這樣的課。一是時間只有40分鐘,另外敲桌子打椅子要花很多時間。另外,我們學校的器材非常缺乏。這裡的學生都動起來了,我們的學生最多20人左右在思考,其他學生都不動。滑動變阻器應該滑到離開下面的接線柱最遠處,這是個很好的辦法。不過在時間的安排上,我覺得後面的時間確實太少了。我們回去後會在實驗方面加強。要強調從高電壓試到低電壓,從而找出規律。

孟愛紅:體會:感動。學生得出了三組數據:這三組數據怎麼完全不一樣啊?自責:我怎麼教不好自己的學生呢。

魏超:楊老師的準備比較充分。訂雜誌——沒有訂書針了。準備充分十分重要。引導和交流安排得很好。不過在內容不變的情況下還可以濃縮,加快教學進度。關於電壓表[2]、電流表量程的選擇,可以試觸。燈泡不發光了,還在繼續增加滑動變阻器,做得津津有味,這是值得我反思的。學生是有探究願望的。一定要給時間和空間給孩子們探究。

王前玉:一是準備充分。二是體現了以學生為主,突出了實驗。三是師生互動做得也比較好。再就是學生的實驗過程,如果還有部分學生都參與進來,也許能力還強些。不能歧視差生。討論數據的時間太短了一點。總的來說,這節課也是比較成功的。

秦海濤:年輕的時候上過很多課,也聽過很多評課。一節成功的課究竟有哪些因素?目標完成了多少?20%的內容沒有完成是否是成功的?我覺得關鍵在於學生學得怎麼樣。學生都能參與了,都有收穫,我覺得那就是成功的。

徐宇:楊老師的設計花了很多時間來準備;對學生的管理和組織也是很嚴格的,對所有的學生都一樣。全班68位同學全部進去,確實有難度,這次只進了48人。我們一般分兩批進行。引入、探究分別花了多長時間都有設置,但只要學生都有收穫,我覺得這節課就成功了。

視頻

洪湖市第七中學 相關視頻

公辦中學國際班競爭激烈
「十四五」時期如何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聽李立國為您解讀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