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洪經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洪經綸,天寶十六載【即至德二載】,以明經登進士第【757年】。歷官至諫議大夫,河北黜陟使,宣歙觀察使,徽州文學倡導者,與子全游隱居於婺源縣段莘鄉官源【官坑】潛心文學,是徽州新安文化的重要代表人物,新安【古歙州、徽州】洪氏始祖。

他是一位憂國憂民的,始終把國家穩定擺在第一位。看見藩鎮擁兵自重,威脅到中央政權的時候,他在自己權限之內罷去田悅兵4萬。但由於中央政權的薄弱,使之這一很好的措施沒有真正的徹底的貫徹和落實,導致這次罷兵以失敗為終。

人物專題

基本信息

姓名    洪經綸 
字號    字汝仁      
民族    漢族      
官職    諫議大夫  
出生地   丹陽籍淮陽人
出生時間  732年   
去世時間   不詳 
所處時代   唐朝  
主要成就   諫議大夫,文學倡導者

人物生平

新安洪氏共同始祖洪經綸【生於開元壬申年三月十五日,732年】,字汝仁,天寶【唐玄宗李隆基的年號】十六載【即至德二載】【至德唐肅宗的年號,共計3年。至德期間稱年為載】,以明經登進士第【757年】。為諫議大夫、河北黜陟使、宣歙觀察使。丹陽籍淮陽人【治所故址在今江蘇邳州、睢寧間,非今河南淮陽或江蘇淮安】。為唐監察御史洪察孫,侍御史並內供奉、監察御史、起居舍人洪子輿之子。弘察因避唐孝敬帝諱【李弘(652年—675年),唐高宗李治第五子,武則天長子,系唐高宗時期所立的第二位太子,薨逝於太子位,是唐朝第一位被追封為皇帝的太子】,唐高宗乙亥年【675年】丹陽弘氏舉族以避孝敬帝諱改弘為洪。【 《元和姓纂》關于丹陽洪氏的記載如下:「【毗陵】監察御史洪察,常州人,本姓弘氏,避孝敬諱,改姓洪氏。生子輿,起居舍人。生經綸,諫議大夫。」【據新安洪氏《丹陽洪氏宗譜》及《元和姓纂》今人岑仲勉校本】

【唐】德宗建中元年【建中(780年正月—783年十二月)是唐德宗李适的年號,共計4年】二月,以黜陟使身份巡察河北諸道,承制罷強藩田悅兵,而左遷宣歙觀察使,後辭官歸隱。據《官源洪氏宗譜》記載,洪經綸公夫人京兆金氏,生子三:長曰旦,依居故址;次曰仙,復居丹陽;季曰全,居官坑。厥後嗣裔浩大,散遷不一。而江南之有洪氏者,大多以新安官坑觀察公洪經綸為始祖,實洪姓入歙之鼻祖也。

【唐】建中初,德宗皇帝嘗以「國無雙景,天下儒門第一家」相贈。【明嘉靖四十三年,婺邑官坑編輯官源洪氏宗譜,改官源一世祖全公為官源洪氏二世祖,而以洪經綸公為一世祖。《徽州府志》自嘉靖四十五年始。《婺源縣誌》【如光緒年縣誌】均稱述,公「初寓黃石,復與子全游婺源[1]官源,卒葬焉。】

【唐】代宗寶應、廣德年間【762-763年,寶應(762年四月—763年六月)是唐肅宗李亨的年號,共計2年。廣德(763年七月—764年十二月)是唐代宗的年號,共計2年】,與河南諸道副元帥李光弼一起,督唐軍進剿自浙東聚眾起事的袁晁袁瑛農民軍,於寧海西北40里的紫溪洞,終將據險抵抗的農軍殘部剿滅。《浙江通志·名宦》記其事:「洪經綸,丹陽人,諫議大夫,事德宗,靖田承嗣子之亂,受降卒四萬,有功。時袁晁冦鄞,上命經綸叅李光弼,領軍協剿,授以方畧,殲賊殆盡。」

唐建中元年【780年】二月初一日,德宗帝下詔遣黜陟使分巡天下。洪經綸往魏博、成德、幽州等地,以河北黜陟使、諫議大夫而巡察河北諸道,推行兩稅法、按察藩鎮各州,並承制罷強藩田悅兵。時魏博強蕃田悅,招致賢才,外視恭順,內濟其奸。經綸至,聞悅養士七萬,輒下符罷其四萬。議者以洪經綸為耿直,不橈權貴——此何其烈也。約於本年稍遲,以河北黜陟使之責,因議罷方鎮兵,朝廷惟恐招來兵亂,而施行綏靖安撫之策【只維持不足一年時間,即招致兵變】,洪經綸遂左遷宣歙觀察使。

同年,經濬縣大岯山時,作《大岯山銘》,題刻於摩崖石壁之上,以祈國泰民安。洪經綸似已洞悉大唐國步艱難的現實,藉此抒發其靖獻之志,及對國家的砥柱中流之責。

【唐】德宗初立,不假借方鎮、欲圖裁抑方鎮割據勢力,實為朝廷大政【當然此後的事態導致其對藩鎮姑息,以至加強中央集權政策失效,另當別論】。如建中二年初,李惟岳謀襲父李寶臣成德節度使位,德宗斷然不許,田悅為其代請,亦不許——足見朝廷實施裁撤藩鎮政策的決心。而建中元年初,洪經綸面對強藩田悅【魏博七州節度使】擁兵割據,「承制議罷方鎮兵」,力挽狂瀾之將倒,厥功至偉。

同年,洪經綸撰《大岯山銘》碑文【唐書法家張沔為其書】。作為河北道黜陟使的重要使命,洪經綸在河北割據藩鎮落實推行德宗新政「兩稅法」,在洺州樹立碑銘。歷史上著名的兩稅法在河北藩鎮得以實施,即始於洪經綸建中元年的力行。此舉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藩鎮的經濟實力,也是德宗針對藩鎮新政的體現。

人物成就

洪經綸以高潔飽學之身,教化先進的儒家文明,敦進儒學文禮,功莫大焉,為唐宋「東南鄒魯」之源;而「止善」一記,「實開晦翁十傳之首功」,功業巨大。正是以經綸公為主要代表的中唐中原士族的入歙,將當地「半原始形態的山越叢林社會」,推進到「封建化時期」(《論徽學》,朱萬曙),迎來新安文化階段的第一個頂峰時期。

史書記載

  • 《舊唐書》【卷一百二十七,列傳第七十七】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