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洪茂椿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洪茂椿
出生 (1953-09-17) 1953年9月17日(70歲)
福建莆田
國籍 中國
母校 福州大學
職業 科研工作者
研究領域 無機化學

洪茂椿[1]
無機化學家,1953年9月17日生於福建莆田。1978年畢業於福州大學化學系。1981年獲中國科學院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碩士學位。日本名古屋大學博士。中國科學院海西研究院研究員。曾任中國科學院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所長等職。2003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教育背景[2]

  • 1978年,畢業於福州大學化學系。
  • 1981年,獲中國科學院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碩士學位。
  • 1996年--1998年,兩度在日本名古屋大學作訪問教授並獲得化學博士學位。

人物生平

  • 1978年,畢業於福州大學化學系。
  • 1979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 1981年,獲中國科學院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碩士學位。
  • 1981年5月,在福建物構所工作,主要從事固氮酶化學模擬的譜學研究,並參與盧嘉錫主持的有關過渡金屬原子簇化學的重大科研項目。
  • 1985年-1987年,在美國密執安大學化學系和伊利諾依大學化學系做訪問學者。
  • 1992年-1993年,在英國紐卡斯爾大學化學系做訪問學者。
  • 1993年,獲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 1994年,評上研究員。
  • 1996-1998年,曾兩度在日本名古屋大學化學系做JSPS訪問教授並獲得博士學位。主要從事新材料與器件、無機功能材料、納米材料、無機-有機雜化材料的製備、結構與性能的關係和應用研究。
  • 1998年開始,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課題,同年獲國家自然科學傑出青年基金資助。目前正在開展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金屬-有機納米分子與功能材料」、國家科技攻關「光功能納米陶瓷材料」和福建省重大專項「新材料與器件」等項目研究。
  • 1999年,他在香港理工大學作裘氏基金訪教授。
  • 2003年6月2日,在俄羅斯Novosibirsk召開的亞太材料科學大會上,洪茂椿被無記名投票當選為亞太材料科學院院士。
  • 2005年,當選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

研究方向

  • 主要從事新材料與器件、無機功能材料、納米材料、無機-有機雜化材料的製備、結構與性能的關係和應用研究。

科研成果

  • 作為我國無機化學領域知名專家,洪茂椿院士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矚目的創新成果,他主要從事無機聚合物材料的合成與性能研究、納米材料和具有納米孔洞的無機-有機聚合物與功能材料研究,並做出了突出貢獻,其納米技術自組裝領域的研究在國際上屬於首創。在新型無機聚合物的設計合成、結構規律與性能研究方面的工作曾獲多項獎勵。其課題組利用納米催化材料,實現了以煤為原料製造乙二醇的合成路線,創造了很好的生態與工業效應;通過親水性基團的引入,研發了高性能水溶性聚氨酯的製備技術,並且將該技術在工業上實現應用,創造了每年數億元的產值;利用晶體定向生長合成方法,合成了新的全固態激光材料LBD,並已經將其推向市場;高效長壽命LED照明材料一直是科研與市場的寵兒,而洪院士用外延生長法獲得新的LED材料,可以預見它在市場上的良好前景。

主要獎項及榮譽[3]

  • 1986年以來,他作為第一完成人或主要參加者,先後獲得8項自然科學獎。
  • 1994年,獲得物理學會首屆王天眷波譜學獎。
  • 1998年,獲國家傑出青年基金。
  • 2001年,獲人事部和中科院先進工作者稱號。
  • 2002年,度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洪茂椿和吳新濤院士共同主持完成的「新型無機聚合物的設計合成、結構規律與性能研究」項目)。
  • 2002年,度被評為中科院優秀研究生導師和被福建省人民政府授予優秀專家。
  • 2003年,獲福建省先進工作者稱號。
  • 2004年,被福建省評為優秀科技工作者。
  • 2004年,獲福建省傑出科技人才獎。
  • 2006年,獲全國傑出專業技術人才獎和福建省科技特別貢獻獎。
  • 2010年,被評為全國先進工作者。
  • 2010年,獲何梁何利科技進步獎化學獎。
  • 2011年,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 参考资料 ==
  1. [1] 中國科學院學部
  2. [2] 莆田市當代人物專題
  3. [3] 中國科學院海西研究院廈門稀土材料研究所

外部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