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派克太陽探測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派克太陽探測器英語Parker Solar Probe,縮寫:PSP)又譯帕克太陽探測器,簡稱派克號或帕克號,舊稱太陽探測器(Solar Probe)或太陽探測器 +(Solar Probe Plus 或 Solar Probe+),是NASA於2018年發射的無人航天器,其任務是反覆的探測和觀察太陽的外日冕。它將在2025年最接近太陽,與太陽中心距離僅有9.86太陽半徑(690萬公里或430萬英里),屆時的速度高達690,000 km/h(430,000 mph),或是光速的0.064%。

這個計劃在2009財政年度宣布,該專案的費用為15億美元。由約翰·霍普金斯大學 應用物理實驗室設計和製造的這艘航天器於2018年8月12日發射。它以芝加哥大學名譽教授,物理學家尤金·派克的名字命名,以表彰他對太陽物理學的貢獻;這是NASA首次以在世人物的名字作為任務的正式名稱。

2018年5月18日,一張裝有110多萬人姓名的記憶卡被安裝在一塊匾牌中,放置在派克號的高增益天線下方。這張卡上還包含派克的照片和他1958年的科學論文影本,在這篇論文對太陽物理學方面有重要的預測。

2018年10月29日大約美東標準時間1:04,這艘航天器成為最接近太陽的人造物體[1]。之前的紀錄是太陽阿波羅2號在1976年創造的,距離太陽表面4,273萬公里(2,655萬英里)。

歷史

派克太陽探測器的概念源自20世紀90年代構思的前身:太陽軌道器。在設計和目標上類似,太陽探測器任務是NASA制定的"外行星/太陽探測器"(OPSP)計劃的核心部分之一 計劃的前三個任務是:太陽軌道器、冥王星柯伊伯帶偵察任務的冥王星-柯伊伯帶特快車、和側重於天體生物學,聚焦在歐羅巴的歐羅巴軌道器 。

最初的太陽探測器設計使用木星重力助推進入繞極軌道,讓軌道方向幾乎垂直於太陽的赤道面。雖然這樣可以探索重要的太陽極區,並且更接近太陽的表面(近日點在3-4太陽半徑),但極端的太陽輻照變化,需要一台放射性同位素熱電機來發電,使得任務極為昂貴。前往木星也是一個漫長的任務,要3 1⁄2年才首度接近太陽,第二次則是8年後。

在塞恩·奧基夫於2011年被任命為NASA的署長之後,美國總統喬治·布希提出的2003年美國聯邦預算部分,使整個OPSP計劃被取消。署長奧基夫指出NASA必須調整其它的計劃,以符合布希政府希望NASA重新關注"研究和發展,解決管理缺陷"的願望。

取消OPSP的計劃,最初還導致新視野號也被取消,但該任務最終贏得了競爭,取代了前OPSP計劃中的冥王星-柯伊伯帶特快車。這項繼承OPSP計劃概念的任務,最終成為新疆界計劃[2]啟動的第一個任務。它經歷一場漫長的政治角力,於2006年爭取到啟動該計劃的資金。

在2010年代早期,"太陽探測器"任務的計劃被納入一個低成本的"太陽探測器 +"。重新設計的飛行任務,用更直接的飛行路徑,可以透過太空中的太陽電池板供應電力,並多次的使用金星重力助推。它還有更遠的近日點,減少了對熱保護系統的需求。

在2017年5月,這艘航天器重新命名為派克太陽探測器以尊榮提出太陽風這個術語的天文物理學家尤金·派克 。這個太陽探測器花費了NASA億美元。應用物理實驗室的工程師安德魯·丹茨勒參與了這個專案計劃,發射火箭也承載了他的獻身精神。

視頻

派克太陽探測器 相關視頻

「觸摸」太陽!5分鐘了解史上最快最耐熱的太陽探測器「帕克號」
NASA帕克太陽探測器接近太陽, 為什麼沒有融化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