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夜郎題葵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流夜郎題葵葉》 | |
---|---|
唐代大詩人李白的作品 |
《流夜郎題葵葉》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創作的一首五絕。此詩寫於乾元元年(758年),因在流放途中見到葵葉,詩人觸景生惰,遂寫下此詩抒發自己盼望能獲釋返歸故園的心情。
此詩寫於李白長流夜郎途中。詩人在流放途中見到葵葉,觸景生惰,遂寫下此詩。[1]
李白自從被執於潯陽獄後,為了爭取昭雪,獲得寬宥,曾作了多方面的努力,宰相張鎬、宣慰大使崔渙、御史中丞宋若思等,都曾為之緩頰,親戚朋友也多方奔走營救,可是這一切都沒有達到預期目的。李白曾一度出獄並在宋若思幕府參謀軍事和病退皖西,但朝廷最後作出長流夜郎的處分,使他的心情更加惡化,精神上所受的打擊甚至比在監牢中更嚴重。正是在這種情況下,他借葵葉而自抒胸臆。
前兩句,以對比手法抒發作者當時無力雪冤自保、終至被迫流放夜郎的無可奈何的悲慨;後兩句,表明作者的希望,盼望朝廷赦免他回故園和親人團聚。全詩純用尋常語,通過淺言淡語揮斥幽憤,傳達出詩人南流夜郎途中的真實感受。
基本信息
作品名稱;流夜郎題葵葉[2]
作品出處;《全唐詩》
文學體裁;五言絕句
作者;李白
創作年代;盛唐
作品原文
《流夜郎題葵葉》
慚君能衛足,嘆我遠移根。
白日如分照,還歸守故園。
白話譯文
你能衛足讓我慚愧,感嘆我被移根遷往遠方。青天白日如能光顧,我定要返回我的家鄉。
詞句注釋
⑴夜郎:今貴州省桐梓縣一帶。葵葉:葵,蔬類植物,不是向日葵,其葉可食,古人用以製作酸菜。
⑵衛足:古人以葵之嫩葉為菜,不待其老便掐食,而不傷其根,令葵再長嫩葉,所以稱葵能"衛足"。《左傳·成公十七年》:"仲尼曰:'鮑莊子之知不如葵,葵猶能衛其足。'"杜預註:"葵傾葉向日,以蔽其根。"
⑶白日:比喻朝廷。
⑷故園:泛指故鄉。
作品鑑賞
這是一首五絕形式的詠物寓慨詩。前面兩句,以對比出之:"慚君"寫葵,"嘆我"自謂,寓意相輔相成。作者為自己當時無力雪冤自保、終至被迫流放夜郎的艱險處境發出無可奈何的低吟。對葵葉的理解,有兩種說法。一說是葵菜,一說是向日葵,兩說都通。根據杜預注《左傳》,以為葵指向日葵,"傾葉向日,以蔽其根",此詩由"衛足"聯想到"白日",當時受到杜注影響。向日葵的葉子始終護衛着它的根,李白由此產生慚愧的心理,從而嘆息自己卻移根走他鄉為異客。
後面兩句,則是表明作者的希望。李白期待着白日能夠分一點光來照耀他,使他能夠返回故鄉守護故園。李白由"葵"聯想到"日",盼望朝廷赦免他,這與《上崔相百憂章》"覆盆儻舉,應照寒灰"兩句寓意正同。只是在《上崔相百憂章》里,作者在希望得到昭雪的同時,多少還表達了願為朝廷效力的心意;而《流夜郎題葵葉》的最後兩句,只是希望歸隱故園,了此殘生,情緒更加低沉了。不過後來他儘管遇赦了,一點點白日之光已經照到了他的身上,然而他仍然未能"還歸守故園"。
李白"凡所著述,言多諷興"(李陽冰《草堂集序》)。這一特點在此詩中表現很突出。由葵葉之"衛足"反襯自己之"移根",愧嘆自己的"無能"自解冤獄。又借"白日"的"分照",比喻"皇恩浩蕩",盼望朝廷寬宥,放自己回故園和親人團聚。
此詩純用尋常語,詞意平易淺近,不像李白長篇歌行那樣,表現出睥睨一切的浪漫主義情調。通過淺言淡語揮斥幽憤,透露出作者深沉的思想感情:對朝廷給予自己不公正待遇的控訴,對故鄉、親人的懷念,十分感人地傳達出詩人南流夜郎途中的真實思想情緒。
作者簡介
李白[3](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是屈原之後最具個性特色、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有「詩仙」之美譽,與杜甫並稱「李杜」。其詩以抒情為主,表現出蔑視權貴的傲岸精神,對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於描繪自然景色,表達對祖國山河的熱愛。詩風雄奇豪放,想象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善於從民間文藝和神話傳說中吸取營養和素材,構成其特有的瑰瑋絢爛的色彩,達到盛唐詩歌藝術的巔峰。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30卷。
公元762年的十一月,李白窮困潦倒,寄居在安徽當塗縣李陽冰處,當時他已經病入膏肓,自知時日無多,將平生詩文手稿全部交給族叔李陽冰,讓他帶管並編輯成集。然後,賦《臨終歌》一首,與世長辭,終年六十二歲。[4]。
偉大的浪漫詩人李白,經歷坎坷,一生流離,性格卻始終樂觀,詩風也雄奇豪邁。如果你翻開《李太白全集》,開卷第一篇就是年輕時寫就的《大鵬賦》。他浪漫地不想做人,想做恃才傲物的大鵬;他不想老死於家鄉,渴望像振翅的大鵬那樣去遠征;他不甘於平庸,無時無刻不夢想出人頭地……他還一無所有,在賦中就浪漫地自比為大鵬,相信自己展翅高飛,必將使「斗轉而天動,山搖而海傾」。真是少年壯志可凌雲。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