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流蘇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流蘇鷸
Ruff

Frans Vandewalle拍攝
圖片來自flickr

基本資料

學名     Calidris pugnax

目/科/屬  鴴形/鷸/濱鷸

遷徏狀態   冬候鳥

普遍性    稀有

體長/體重  雄26-32,雌20-25cm/
       雄130-254,雌70-170g

流蘇鷸,雌雄略異。虹膜暗褐色。嘴暗褐色、基部黃、粉紅或橙紅色。腳粉紅或黃色。

  • 雄鳥繁殖期
  1. 體型較大。嘴腳顏色多變,頸周圍有流蘇狀飾羽,個體間色彩變化甚多,帶有紫黑、淡黃斑點及條紋。顏面裸露部分紅至土黃色。
  2. 體上肩羽、背及腰灰、黑羽緣白,翼上覆羽灰褐、羽緣白色。
  3. 初級飛羽暗灰褐,次級飛羽灰褐、羽緣白色。
  4. 尾羽中央淡灰褐帶橫斑。腹面白色。
  • 雌鳥繁殖期
  1. 頸無飾羽,頭至頸淡灰褐色,有黑色斑紋,嘴基白。
  2. 體背灰褐、黑羽軸斑與棕色、白色羽緣。
  3. 腹面白,胸至脇有不規則黑色斑紋。
  • 非繁殖期,雄雌相似,似雌鳥繁殖期,但羽色整體較淡,體背羽軸斑較淺,呈灰褐色。胸至脇斑紋模糊。雄鳥較高挺,頭較白,腳色較鮮豔。
  • 亞成鳥似非繁殖期,整體黃褐色濃,背及翼覆羽有明顯黑色軸斑及淡色羽緣。頰至胸腹肋染黃褐色,腳黃綠色。雌亞成鳥體型較小,腳色較暗。

科學分類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 鳥綱 Aves

目: 鴴形目 Charadriiformes

科: 鷸科 Scolopacidae

屬: 濱鷸屬 Calidris

種: 流蘇鷸 C. pugnax

棲地&習性

在北極和亞北極和歐洲溫帶地區。

成對或小群在鹽田、沼澤涉水,或在潮間帶泥灘活動,動作緩慢。覓食時以嘴在軟泥間探尋,也會在植物上啄取食物。行進間或覓食時常見背羽聳起。

在繁殖季節,主要是陸生和水生昆蟲,包括成蟲和幼蟲,尤其是甲蟲雙足類蠅類為食。

繁殖

從5月初開始在歐洲西北部繁殖,5月中旬在瑞典繁殖和6月初在繁殖Finnmark。一夫多妻。

保育

不受全球威脅(最不關注)。

鳴聲

在繁殖場上也幾乎保持沉默。飛行時,偶有發出低沉"喀-喀"或"chuk-chuk"聲。

外觀相似性

尖尾鷸似本種非繁殖期,但體型較矮小,頭頂較紅,白眉線。

赤足鷸似本種雌鳥,但嘴較長且直、基部紅色,體背羽色單調一致、不斑駁。

分佈

西伯利亞,到達楚科奇半島鄂霍次克海。從W歐洲地中海和撒哈拉以南非洲到中東,印度次大陸和東南亞,大聖達斯和菲律賓的冬季。[1]

參考書目

臺灣野鳥手繪圖鑑

視頻

流蘇鷸Calidris pugnax RuffLinnaeus, 1758 台灣野鳥P174
流蘇鷸Calidris pugnax RuffLinnaeus, 1758 台灣野鳥P174(三寮灣)

參考文獻

  1. ruff,hb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