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馬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流馬鎮是四川省南充市南部縣轄鎮,位於南部、西充兩縣交界處,距縣城23.5公里。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地貌以淺丘陵為主。全鎮幅員面積23.11平方千米(2017年),總人口7797人(2017年)
。
2019年10月29日,四川省人民政府關於同意南充市調整高坪區等7縣(市、區)部分鄉鎮(街道)行政區劃的批覆(川府民政〔2019〕7號):撤銷四龍鄉,將其所屬行政區域劃歸流馬鎮管轄,流馬鎮人民政府駐橫街9號。[1]
概況
流馬鎮位於南部、西充兩縣交界處。東與黃金鎮、窯場鄉接壤,西與碾埡、四龍鄉相鄰,南連西充李橋鄉,北接寒坡鄉。全鎮幅員面積23.11平方千米(2017年) ,海拔高度:367米。耕地面積11764畝,其中水田4970畝,旱地6794畝,林地面積10856畝,轄15個村,115個村民小組,4436戶,總人口7797人(2017年) ,人均耕地近0.9畝。
流馬鎮是縣確定的以蠶桑、獺兔生產為主的基地鄉鎮之一。主要糧食作物有水稻、小麥、玉米、紅苕等,經濟作物以油菜、蔬菜為主,小雜糧以豌豆、葫豆為主。2006年全鎮農業生產總值3100萬元,糧食年生產能力6320噸,農民人均純收入3100元。
全鎮有衛生院1所、村級醫療站15個,有村小學11所,初級中學、完小各1所。截止2006年底,全鎮所有村均完成了電網改造。全鎮安裝程控電話1700多門,有移動電話600多部,家用電腦上網近20台,建有移動、聯通通訊基站各1座。場鎮建設面積1.5平方公里,居民有890人,集市貿易十分活躍。森林覆蓋率39%。全鎮基層組織建設健全;共有18個黨支部,2006年底有黨員數386人.
發展思路
鎮黨委、政府牢固樹立科學的發展觀和正確的政績觀,抓住農民增收這一重點,按照"面向市場調結構、因地制宜興產業、培育大戶建基地、強管重收保運轉、狠抓安全求穩定、助農增收促發展"的工作思路,不斷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發展農村經濟,維護社會穩定 。
全鎮農業總產值3100萬元,糧食總產5231噸,人平產糧437公斤,油料總產880噸,水果總產750噸,人平飼養家禽25隻,出欄生豬1.2萬頭,發種養蠶2000張。發展培育生豬養殖大戶5戶,百張養蠶大戶3戶,百頭養羊大戶2戶,千隻蛋雞、蛋鴨大戶各3戶,千隻獺兔養殖大戶3戶。大力實施"大戶帶農戶"、"支部+協會+農戶"工程,培育壯大富民強鎮支柱產業。
改造生豬產業。改良生豬品種,努力擴大飼養量,利用中農合創項目,大力推廣DLY優質肉豬生產,新增LY洋二雜母豬養殖大戶3戶,在5、12、13村建立起了優質肉豬飼養基地村3個;
鞏固壯大蠶桑產業。管好利用好全鎮現有的3500畝桑樹資源,制定優惠政策,創新養蠶機制,推行先進的養蠶技術,採取"分戶栽桑、集中養蠶、桑葉入股、按股分紅"的運作模式,培育年養蠶在10張以上的大戶15戶,鼓勵養蠶農戶加入先鋒蠶業合作社;
新上獺兔產業。靠項目資金和自身的努力,鼓勵踏水橋村支部書記楊光會規模建兔房5間,組建兔業協會,採取給農戶賒借種兔,提供技術,回收肉兔的辦法,發展獺兔養殖大戶3戶,全年養殖獺兔突破5000隻;
抓好勞務輸出。建立勞務信息中心,多渠道收集並發布勞務信息,利用國家扶持的"陽光工程"和"春雨行動"積極開展技能培訓和維權活動,拓寬輸出渠道,擴大總量,提升質量。全鎮勞務輸出5000人次,勞務收入2000萬元。
以蠶桑、生豬、畜禽養殖、經濟林果、勞務輸出為主的五大支柱產業在全鎮範圍內業已初具規模,穩定和拓寬了農民增收渠道。2004年,全鎮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2405元,實現了年內人平增收150元的奮鬥目標。[2]
社會事業
教育
鎮內有初級中學1所,占地60畝,教職工31人,其中獲得中級以上職稱的8人,教學班12個,在校學生695人,向上級輸送新生180人。全鎮小學8所,中心校1所,2個基點校,5個村級校點,教師40人,其中獲得中級以上職稱14人,全鎮在校學生1033人,入學率達100%,已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年終綜合督導評估獲二等獎 。
衛生
全鎮鄉鎮衛生院1所,屬秦巴扶貧衛生院,村級醫療站15個,醫療點21個,共有醫務工作者27人,病床8張。全鎮計劃生育率96%,綜合節育率100%,人口出生率均在控制範圍內,計生"三結合"幫扶工作落到實處,完成率達100%。
通訊
實現光纖電纜村村通,發展有線電視用戶1500戶,建移動通訊接收站2處,程控電話安裝650餘門。
電網
完成8個村的電網改選,用電同網同價,實現農民用電抄表到戶。
天保
在1、8、9村完成退耕還林面積500畝,全鎮實施了天然林保護工程。[3]
基礎設施
交通
鎮黨委、政府按照"打通入口、暢通出口、理順內部"的道路交通發展思路,新建了南流柏油公路,整治了流窯、流碾20公里的碎石二級路面,組織和發動群眾修通了村社主幹道,實現了100%的村,95%的社晴雨通車。鎮內有5輛豪華客車每天發往成都、重慶、南充等地,40多輛長安車往返南部縣城,大大地方便了群眾的交通 。
水利
鎮內有完善的支、斗、農、毛排灌渠系40萬米,農民可以直接享受到升鍾水庫的放水,農田水利基本建設不斷完善,確保了全鎮人民旱澇保收。
商貿
場鎮街道8條,開發新區近50萬平方米,常住人口5000人,建專業化農貿市場一處,場鎮商貿活躍,布局合理,秩序井然。
進一步完善了場鎮的美化、淨化、亮化工程。文明新村建設已經啟動,城鎮化進程步伐加快,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鎮內全年無一例重特大事故和上訪事件發生。2004年,被評為"市級安全文明鄉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