滸灣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滸灣鄉位於新縣城北10公里處,全鄉總面積49.49平方千米(2017年),交通區位優勢明顯,鐵路、省道和大廣高速在境內交匯,鐵路設有三級客貨站,高速公路設有出入口。素有新縣"北大門"和豫南"活碼頭"之稱。[1]
概況
滸灣鄉位於新縣北部,距縣城10千米。面積49.49平方千米(2017年),轄區總人口9399人(2017年),143個村民小組。全鄉共有黨支部23個,黨員536人。
南信(陽)葉(集)、寨(河)檀(樹崗)公路,高速公路和京九鐵路過境。古蹟有滸灣單拱石橋等
行政區劃
滸灣鄉下轄村:華灣村、鄢山村、曹灣村、李榜村、滸灣鎮村、李寺村、蘇畈村、鄭店村、黃墩村、伍榜村、柳店村、游圍孜村、蔡山村、徐灣村
沿革
1950年置滸灣區,1958年改超美公社,1961年復置滸灣區,1962年改滸灣公社,1982年改鄉。1997年,面積59.8平方千米,人口1.8萬,轄滸灣、鄢山、黃墩、李寺、伍瀍、徐灣、柳店、蘇畈、鄭店、曹灣、蔡山、華灣、李瀍、游圍孜14個行政村。
地理
滸灣鄉位於新縣城北l0公里處,屬淺山丘陵區。小潢河象一張弓自南向北蜿蜒流過,成一大灣。因"群虎飲於灣"而得名虎灣,又因濱臨小潢河,假虎為滸曰滸灣(據《現代漢語詞典》,在"滸"字項單列[滸灣]HUWAN,地名,在河南)。清代康熙年間始單設建制灣里,解放初期設滸灣區,1958年設滸灣公社,1983年改公社為滸灣鄉。
全鄉總面積59.8平方公里,耕地1.1萬畝,山場3.8萬畝。
2004年,全鄉國內生產總值8072萬元,工業2719萬元,農業3250萬元,第三產業2103萬元,其中:人均純收入2296元,是1986年的4.2倍。
區位優勢
滸灣鄉交通區位優勢明顯,東與八里畈鎮為鄰,西同吳陳河鎮接壤,南連縣城關新集鎮,北接光山縣陂河鎮,京九鐵路、寨檀公路、南信葉公路和國家正在興建的阿深高速公路在境內交匯,京九鐵路在滸灣段設有三級客貨站,阿深高速公路在境內設有出入口。距鄭州、武漢、合肥、南京、九江等大中城市均在210公里以內,素有新縣"北大門"和豫南"活碼頭'之稱。[2]
旅遊資源
全鄉地勢東高西低,三面環山。耕地多為砂土和黃泥土,土質貧瘠。境內有小潢河及小潢河一級支流、小錢河兩條河流,有石堰口、南坳、伍榜、簡坳、劉灣、趙窪六座小型二類水庫。風景名勝有"盂公聳翠"和"四面勝箭"兩個遊覽區,以清風亭、跑馬場、財神廟、孟良老屋、枸骨古樹等大小30餘個景點組成。現代建築以滸灣單拱石橋最負盛名,單拱跨度1 37.7米,居趙州橋之後列全國第二大單拱石橋,橫跨小潢河東西兩岸,氣勢宏偉壯觀。古蹟有柳店村清代進士盧炊墓、李榜村明代御賜王相墓和扶山寨大捷遺址等。
自然資源
境內資源豐富,蘊藏大量螢石、雲母、鎢金、石墨、花崗岩、石英石、河砂等多種礦產。出產桔梗、杜仲、黃柏、柴胡等多種名貴藥材,盛產茶葉、板栗、油茶、紅椿、花生等經濟作物和土特產品。[3]
產業發展
農業方面
夏糧以種植水稻油菜為主,每年穩定種植面積近6000畝;秋糧以花生、紅薯、芝麻、大豆等經濟作物為主,年種植面積3000畝以上。當今來,滸灣鄉圍繞"百村興農"計劃,大力調整種植結構,提高農業科技含量,走優質高產高效農業發展之路,初步建成了一批以"65002"兩系雜交水稻、中油雜1號雜交油菜等高效農業種植示範區,向農業產業化道路邁出了堅實步伐。2003年,全鄉糧食總產量達到740萬公斤,是1986年的3.2倍。
林業方面
自1986年以來,以每年的春季植樹造林活動為契機,大力開展荒山造林、退耕還林以及生態綠化,先後建成了大廟崗杉木基地、磨盤山板暴基地、九龍嶺銀杏園、常勝嶺板栗基地和江山崗、湛畈特種林果種植示範圖六個鄉辦、村辦骨幹林場,2004年全鄉森林總面積達到3.9萬畝,其中以板栗、銀杏、特種林果為主的經濟林面積達到2萬畝,年實現產值240萬元。
工業方面
1987年後,大力發展鄉鎮企業,工業經濟實現了新跨越。1986年,鄉辦企業僅有12家。到2004年,全鄉四級企業總數達到7 00家,湧現出鴻鵠編織廠、騰達自行車曲柄廠、家圖花卉公司、蔡山板材加工廠、花明林場生態養殖園區等一大批個體私營企業,初步形成了建築建材、農產品加工、生態種植養殖為主的新型支柱產業。
基礎建設
隨着經濟的不斷發展,全鄉基礎設施條件得到全面改善。1995年實施了衛星集鎮規劃,1997年融資1200萬元建成了京九商品城,2002年又融資2000餘萬元興建了興隆大市場,使集鎮形成了兩縱三橫的商貿新區框架,集鎮區面積達到2平方公里,現以擁有臨街門面420間,固定攤位680個,年貿易額達7000餘萬元。同時,交通方面,先後興建了鄢山村級公路、東西循環公路,完成了寨檀路、南信葉公路拓寬改造工程,1992年實現了村村通公路。農田水利方面,實施了聯合國4355項目工程、小流域綜合治理項目,完成了徐灣、柳店、鄭店、游圍孜低產田改造工程,興建渠道2.5萬米,使全鄉60%左右的農田實現旱澇保收。教育基礎設施方面,不斷加大投入,先後建成了中心小學、黃墩小學、蔡山小學、鄭店小學、曹灣小學、東方紅小學、中學等七幢教學樓以及中學宿舍樓,全鄉現有中學一所、小學13所,基礎教育條件達到全縣一類標準。此外,還開通了程控電話、無線傳真、移動電話,建成了有線光纜電視、調頻廣播站、文化站以及中心衛生院。群眾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目益提高。
新農村建設
新縣滸灣鄉圍繞新農村建設,把沼氣應用與改廚、改廁、改圈、改水工程相結合,與庭院美化、綠化、淨化相配套,有效改善了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全鄉已建成沼氣池50多個,另有30多戶農民正在進行"一建四改"。
示範帶動,轉變觀念。該鄉把抓典型示範作為推進工作的着眼點,抓好四個層次的示範:一是政府示範,由鄉政府投資1萬餘元,建成30立方米沼氣池1個,不但解決了鄉機關日常開水供應問題,而且滿足了幹部職工洗浴的需要。二是幹部示範,由新農村建設試點村游圍孜村村幹部帶頭建10立方米的沼氣池1個。三是農戶示範,通過典型農戶的示範作用帶動周圍農戶發展沼氣。四是養殖戶示範,使沼氣與養殖業互為促進,良性發展。
拓寬渠道,加大投入。除縣級財政對每個沼氣池補助1000元外,採取政府補一點、金融部門貸一點、社會幫一點、農戶投資投工投勞為主的辦法,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籌資機制。同時發揮政府扶持投入對社會投資的引導作用,鼓勵企事業單位、社會知名人士、外出務工成功人士對農村進行結對幫扶,積極引導銀行貸款貼息、民間資本進入農村沼氣工程建設領域。
抓住重點,創新模式。該鄉重點扶持示範村、樣板村養殖專業戶,專業村、生態文明示範村和規模種養場建設沼氣池。在示範村重點推廣10立方米戶用沼氣池,引導農戶綜合利用"三沼"(沼氣、沼液、沼渣),發展高效生態現代農業和建設生態家園。在規模種養場重點建設大中型沼氣示範工程,形成"養殖-沼氣-種植"三位一體的生態農業新格局。
加強培訓,強化管理。為解決沼氣建設技術難題,該鄉專門組織各村主要負責人和群眾代表到淮濱、息縣和周口等沼氣建設示範點考察學習,掌握施工技術要領,借鑑先進經驗,摸索沼氣技術管理、服務的長效機制,為農村沼氣工程專業化施工、產業化發展、物業化管理和社會化服務打下良好基礎。
水利建設
通過爭取項目支持,引進民間投入,動員群眾參與,巧借外力,激活內力,大興水利。這是新縣滸灣鄉大搞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的成功做法。
滸灣鄉的農建工作主要狠抓了四點,即依託項目興水利,吸引民間投資辦水利,發動廣大群眾投工投勞干水利,深化機制改革活水利。該鄉先後爭取華灣鍾店提灌站以工代賑項目資金25萬元,爭取李榜村依託財政扶貧開發整體推進項目資金36萬元,爭取國土整理項目資金789萬元。分別對游圍孜、曹灣、鄭店、滸灣4個村的田、塘、渠、路進行了綜合治理。該鄉鼓勵外出成功人士積極為家鄉興修水利捐資捐物。外出成功人士共捐資16萬元,新建組級公路1500米,建橋涵1座,新修萬方大塘1口,修建大塘3口,新修排水溝500餘米,整修田間生產路1500米。該鄉通過召開動員會、張貼標語、出動宣傳車等形式,充分調動群眾積極參與農田水利建設。按照"誰投資,誰受理,誰受益"的原則,放開庫、塘、堰、壩、渠的所有權、經營權、管理權和使用權,鼓勵有實力的個人、企業和私營老闆以租賃、拍賣、投標、承包、轉讓等方法積極推進水利工程再建設。該鄉已整修小水庫2座、大塘6口、塘堰93處、小提灌站4處、硬化整修灌渠3500米。
工業園區
新縣滸灣鄉九龍嶺區域位於大廣高速新縣北出口和京九鐵路貨運站旁邊,北依339省道,南聯寨檀路,遠離新縣城區,園區定位是入駐大型工業項目,園區入駐的企業有:
新縣福新特鋼公司:該公司在九龍嶺工業園區征地400畝,由福建省福州市柯氏集團投資建設,投資年產80萬噸400Mpa三級螺紋鋼生產線項目,主要以廢鋼和生鐵為原料,利用電爐熔煉,。在新縣總投資16億元,其中當年完成投資6億元,建設年產80萬噸三級鋼生產線;項目二期投資10億元,建設板材生產線。項目建成後,一期年產值達到33億元,創利稅1.5-2億元,帶動相關行業新增稅收5000萬元,員工450人至600人。該企業已於2008年10月23日開工奠基。
新縣鑫豐科技有限公司:該公司由深圳南豐公司(美企獨資)投資6000萬元建設,主要從事石英石精深加工,已在園區征地50畝,已訂購歐洲進口設備,企業已於2008年10月10日開工奠基。[4]
民俗文化
滸灣鄉民俗文化濃厚,地方花鼓戲、地燈戲在新縣、光山、商城等縣區較為聞名,其中花鼓戲乃首創發源地,被列入《中國地方戲大全》,是農村民俗文化的一朵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