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皖粗筒苣苔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浙皖粗筒苣苔 |
中文名:浙皖粗筒苣苔 門:被子植物門 Angiospermae 綱:雙子葉植物綱 Dicotyledoneae 亞 綱:合瓣花亞綱 Sympetalae 目:管狀花目 Tubiflorae 科:苦苣苔科 Gesneriaceae 族:長蒴苣苔族 Trib. Didymocarpeae 屬:粗筒苣苔屬 Briggsia 種:浙皖粗筒苣苔 |
浙皖粗筒苣苔,別名:華東佛、肚苣苔、岩青菜
苦苣苔科浙皖粗筒苣苔Briggsia chienii Chun,以全草入藥。[1]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葉全部基生,有柄;葉片橢圓狀長圓形或狹橢圓形,長4-10厘米,寬2-5.2厘米,頂端鈍,基部寬楔形,稍不對稱,邊緣有鋸齒,上面密被灰白色貼伏短柔毛,下面沿葉脈密被銹色綿毛,其餘部分疏生灰白色貼伏短柔毛,側脈在下面隆起;葉柄長1.2-4厘米,被銹色綿毛。
聚傘花序2次分枝,1-2(-3)條,每花序具1-5花;花序梗長11-17厘米,疏生鏽色綿毛;苞片2,狹倒卵形至線狀披針形,長8-10毫米,寬3-5毫米,頂端銳尖,近頂具2-3齒或近全緣,外面上部疏生柔毛,下面密被銹色綿毛。
萼長8-10毫米,5裂至基部,有時裂至中部,裂片卵狀長圓形,寬3-4毫米,頂端漸尖,具3-4齒或近全緣,外面密被銹色綿毛,內面近無毛。
花冠紫紅色,長3.5-4.2厘米,外面疏生短柔毛,內面具紫色斑點,下方腫脹;筒長2.8-3厘米,直徑1.7-1.9厘米;上唇2深裂,裂片圓形,長約5毫米,寬4毫米,頂端圓形,下唇3裂至中部,裂片長圓形,長7毫米,寬5毫米,頂端圓形。
上雄蕊長約1.6厘米,着生於距花冠基部4毫米處,下雄蕊長1.2厘米,着生於距花冠基部6毫米處,花絲線形,被微柔毛至近無毛,花葯腎形,長1.2毫米,頂端不匯合;退化雄蕊長3毫米,着生於距花冠基部3毫米處。
花盤環狀,高約3毫米,直徑約3-4毫米。
雌蕊長1.4厘米,子房狹線形,長約9毫米,無毛,花柱短,長約2毫米,被微柔毛,柱頭2。
蒴果倒披針形,長5.5-6厘米,直徑4-7毫米,無毛,頂端具短尖頭。花期9月,果期10月。
生長環境
生長在海拔500-1000米的潮濕岩石、山谷溝邊及草叢中,在石灰岩生境種中也能生長。
生境分布
性味
微苦,平。[2]
浙皖粗筒苣苔的功效與作用
解毒,祛風,活血,消腫毒。
主治小兒驚風,感冒頭痛,筋骨酸痛;外治癰,無名腫毒,外耳滲出性濕疹。
用法用量
3~5錢;外用鮮品適量搗爛敷患處;或取汁滴耳。
摘錄
《全國中草藥匯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