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浛洸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浛洸鎮,古稱含洭,距英德市區32公里,有1520年的縣級建制史,是一個歷史悠久、經濟繁榮的千年古鎮。全鎮總面積240.8平方公里,下轄17個村(居)委會,總人口約8萬人,是廣東省中心鎮、「全國重點鎮」、英德市副中心城市,先後被授予「廣東省宜居示範城鎮」、「廣東省教育鎮」、「廣東省歷史文化名鎮」等。[1]

浛洸的歷史文化豐富久遠,現保存下來的含匡南門、萬歲橋、蓬萊寺塔廣州會館、莫雄公館以及晚清、民國時期的古建築、古村落等文物令浛洸增添幾分古韻各色。而現鎮裡多處石刻「浛洸」二字皆由北宋書畫家米芾書法真跡臨摹而來。

1996年,浛洸鎮被省政府確定為「綜合改革試點鎮」;2002年6月,被省政府確定為「廣東省中心鎮」;2003年,被省建設廳確定為「村鎮建設試點鎮」;2004年2月,被建設部等6部委確定為全國1887個「全國重點鎮」之一;2006年,被省農業廳認定為「廣東省無公害農產品」產地;2006年英德市被評為「中國蠶桑之鄉」,浛洸鎮是英德市蠶桑主產地。

中文名稱:浛洸鎮

別 名:含洭

行政區類別:鎮

所屬地區:廣東省清遠市英德市

電話區號:0763

郵政區碼:513036

地理位置:英德市西部、連江下游

面 積:240.8平方公里

人 口:常住人口8萬人,流動人口5000人

方 言:粵語、客家話、潮州話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著名景點:含匡南門、萬歲橋、蓬萊寺塔、廣州會館、寶晶宮、石門台

車牌代碼:粵R

歷史沿革

浛洸地區建制始建於西漢初。公元前206年至公元前195年間,漢高祖在英德之地置含洭(今英德市英西地區)、湞陽(今英德市英中、英東地區和翁源縣,以及新豐縣、佛岡縣部分地方)2縣,含洭縣縣治在今浛洸鎮區。東漢建安二十五年(220年),省陽山縣入含洭縣。

三國吳甘露元年(265年),析含洭縣桃鄉復置陽山縣。

南朝梁天監六年(507年),分湘州、廣州2州置衡州,並同時置陽山郡,衡州、陽山郡治所均在今浛洸鎮區。

陳天嘉年間,改衡州為西衡州,州治所在今浛洸鎮區。

唐武德五年(622年),復置洭州,貞陽、含洭2縣屬之,治所在今浛洸鎮區。唐貞觀元年(627年),含洭縣改為浛洭縣。

北宋開寶五年(972年),因浛洭縣名之「洭」字與宋太祖趙匡胤的「匡」字同音,改浛洭縣為浛洸縣。

元延祐元年(1314年),廢浛洸縣併入英德州(明初洪武二年,即1369年,改英德州為英德縣)。至此結束浛洸1500多年的縣級以上建制史。元代浛洸置廂都。

明初置浛洸巡檢司。清初順治年間置浛洸市,乾隆年間置浛洸總埠,後先後置洸口司、浛洸巡檢署、司前署。

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今浛洸之地設浛洸屬浛洸都司前圖、觀塘圖,甘下都鶴子山圖。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設司前鄉、觀塘鄉、鶴子鄉。

民國25年(1936年)設浛洸鎮、司前鄉、觀塘鄉、鶴子鄉。民國34年(1945年)設浛洸鄉、觀塘鄉、鶴子鄉。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49年10月,鶴子鄉改稱三江鄉,與浛洸鄉、觀塘鄉屬英西區管轄。1952年4月為第六區,1956年8月改稱浛洸區。1957年11月設浛洸鄉、三江鄉。1958年4月設浛洸鎮、浛洸鄉;同年9月全縣設6個人民公社,與石牯塘、西牛、美村等地同屬稱紅旗人民公社。1959年4月全縣劃分為14個人民公社,其名稱以地方名稱命名,成立浛洸人民公社。1977年7月析出張陂、三江等9個大隊成立張陂人民公社(1983年撤社設張陂區,1987年4月撤區設張陂鎮)。1983年撤社設浛洸區,1987年4月撤區設浛洸鎮。2002年1月,張陂鎮併入浛洸鎮。

地理環境

地理位置

浛洸鎮位於英德市西部、連江下游,距市區35公里。東與石灰鋪鎮相接,南與西牛鎮相鄰,西與大灣鎮、黃花鎮毗鄰,北與石牯塘鎮接壤。地理條件優越,水陸交通便利。省道347線與清連一級公路(國道107線)連接,水路沿連江上達陽山、連州,下通廣州

水文

浛洸鎮地處連江下游平原,連江流經境內23公里。

地形地貌

浛洸鎮主要是河谷平原、階地和台地地貌,東北部、東南沿線是高丘陵,西南部為半丘陵半石灰岩山區。四面環山,恰似丘陵山腹中的一塊盆地。地勢自西向東傾斜。

土質

浛洸鎮因地處連江下游,土質多為酸性黃紅壤地,土地肥沃。

氣候

浛洸鎮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均氣溫20.7℃,年均降水量1870毫米。

自然資源

植物資源

浛洸鎮素有「魚米之鄉」之稱,盛產水稻、花生、果蔗、玉米、蔬菜、柑果蠶桑等,是英德市糧、油、菜、果大型農業產品基地。

礦產資源

浛洸鎮礦產資源有鐵、煤、硫鐵,還有鉛、鋅、鉀、長石、方解石鋁礬土、金、石英、硅、硫、大理石、石灰石。

視頻

英德市浛洸鎮被評為重點鎮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