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浣溪沙21-25首(晏幾道)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浣溪沙21-25首(晏幾道)

來自國學薈網 的圖片

作品名稱:浣溪沙21-25首(晏幾道)

創作年代:宋朝

文學體裁:詩 詞

作者:晏幾道

浣溪沙21-25首(晏幾道)是北宋著名詞人晏幾道作品之一。

晏幾道(1030年-1106年),北宋著名詞人。字叔原,號小山,撫州臨川文港沙河(今屬江西省南昌市進賢縣)人。晏殊第七子。歷任潁昌府許田鎮監、乾寧軍通判、開封府判官等。性孤傲,中年家境中落。一般講到北宋詞人時,稱晏殊為大晏,晏幾道為小晏,時稱「二晏」。詞風似父而造詣過之。工於言情,其小令語言清麗,感情深摯,尤負盛名。如《鷓鴣天》中的「舞低楊柳樓心月,歌盡桃花扇底風」等等詞句,備受人們的讚賞。有《小山詞》傳世。[1]

正文

其二十一

樓上燈深欲閉門。夢雲歸去不留痕。幾年芳草憶王孫。向日闌干依舊綠,試將前事倚黃昏。記曾來處易消魂。

其二十二

白紵春衫楊柳鞭。碧蹄驕馬杏花韉。落英飛絮冶遊天。 南陌暖風吹舞榭,東城涼月照歌筵。賞心多是酒中仙。

其二十三

床上銀屏幾點山, 鴨爐香過瑣窗寒。 小雲雙枕恨春閒。

惜別漫成良夜醉, 解愁時有翠箋還。 那回分袂月初殘。

其二十四

翠閣朱欄倚處危, 夜涼閒捻彩簫吹。 曲中雙鳳已分飛。

綠酒細傾消別恨, 紅箋小寫問歸期。 月華風意似當時。

其二十五

唱得紅梅字字香, 柳枝桃葉盡深藏。 遏雲聲里送雕觴。

才聽便拚衣袖濕, 欲歌先倚黛眉長。 曲終敲損燕釵梁。

注釋】:

此為送別詞。作者在詞中運用新巧的藝術構思和奇特的藝術手法,着力描寫歌女唱曲的優美動人,從側面烘托出悲離傷別的命意,虛實相生、情文並茂地表情達意。 上片寫女方為送別而唱梅花曲詞。起首一句,着一「香」字,極言其唱得既甜美又飽含感情。由樂曲之名聯想到真正的梅花,又以紅梅之香比喻樂聲,聽覺與視覺、嗅覺交織起來,這就是詩論家所說的「通感 」。字字皆香,聲聲俱美,可想見歌女此時情愫。

次句「柳枝桃葉盡深藏 」,反襯補足首句。「柳枝」,指《楊柳枝》曲 。古橫吹曲有《折楊柳》。後世翻此曲者,亦多寫離別行旅之情。「柳枝」,亦歌女名,見李商隱《柳枝》詩序 。「桃葉」,《古今樂尋》載,晉王獻之愛妾名桃葉,緣於篤愛,獻之臨江相別時作歌曰 :「桃葉復桃葉,渡江不用楫。但渡無所苦,我自迎接汝 。」後收入樂府,名《桃葉歌》。柳枝、桃葉,語意雙關。亦人名,亦歌名,又與首句「紅梅」字面相應。「盡深藏」,是說其他歌女及所唱的曲子都遠不及這位姑娘和她的「紅梅」曲 。「遏雲聲里送離觴」,於上片歇拍處小結 。「遏雲」,謂歌者聲調高亢激越,使天上的行云為之而停止 。《列子·湯問》載,歌者秦青相送薛譚 ,「餞於郊衢,撫節悲歌,聲振林木,響遏行雲」。「送離觴」三字,點出歌筵送別。

過片二句,承「送離觴」從男女雙方來寫:男方才聽便拚衣袖濕,感情簡直無法控制;女方欲歌先倚眉黛長,儘量控制自己的感情。「拚」,有甘願、不顧惜之意。行人知道無法控制自己的感情,那就索性讓淚水流下來吧。「倚」,有依靠、憑仗之意。女子巧畫長眉,宜顰宜笑,若是畫作「遠山眉」時,就更勾起人的離愁別恨了 。「才聽」二句,寫出行人與歌者早已心意相通,故就更容易被歌聲感染。結句敲損燕釵梁,暗用《世說新語·豪爽》所載王仲處詠歌時以鐵如意打唾壺,壺口盡缺之典故,一方面說明男方對女方所唱激賞,兩人感情達到了共鳴,另一方面釵梁斷則暗示訣別,通過這一典型動作表達淒絕的感情。[2]

個人成就

晏幾道自幼潛心六藝,旁及百家,尤喜樂府,文才出眾,深得其父同僚之喜愛。他不受世俗約束,生性高傲,不慕勢利,從不利用父勢或藉助其父門生故吏滿天下的有利條件,謀取功名,因而仕途很不得意,一生只做過穎昌府許田鎮監等小吏。

著有《小山詞》一卷,存詞260首,其中長調3首,其餘均為小令。他的小令詞在宋初發展到一個高峰,用清壯頓挫的藝術性,揉合了晏殊詞典雅富貴與柳永詞旖旎流俗特性,既雅又俗的歌詞合樂的典型音樂形象,使詞這種藝術形式堂而皇之地登上大雅之堂,並取得扭轉雅歌盡廢的歷史性作用。

黃庭堅曾在《<小山詞>序》中列舉出晏幾道的「生平四大痴絕處」——「仕宦連蹇,而不能一傍貴人之門,是一痴也;論文自有體,不肯作一新進士語,此又一痴也;費資千百萬,家人寒飢,而面有孺子之色,此又一痴也;人百負之而不恨,己信人,終不疑其欺己,此又一痴也」。好像是貶,其實是讚許,更主要的是突出了晏幾道性格的特點——痴,即痴情[3]。 一部《小山詞》,把詞人的純情痴意演繹得淋漓盡致。其真摯、深婉、執着的情感表達,成為了《小山詞》最突出的特點。

代表作有《臨江仙》《鷓鴣天》《阮郎歸》等。《雪浪齋日記》云:「晏叔原工小詞,不愧六朝宮掖體。」《鷓鴣天》中「舞低楊柳樓心月,歌盡桃花扇底風。」兩句受人讚賞。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