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浦江博物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浦江博物館位於中國浙江省浦江縣新華東路68號,以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張氏宗祠」為主體,外圍新建現代化館舍,2002年10月對外開放。浦江博物館主要藏品有上山遺址[1]塘山背遺址出土文物、竹編及竹木根雕工藝品、生產工具及生活用品等。

張氏宗祠始建於南宋,現存建築系清光緒時所建,中軸線上依次為門廳、中廳、穿廳、拜廳、寢堂,與兩側耳房構成吉字形布局。2005年3月被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館舍介紹

浦江博物館最大的建築特色是內以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張氏宗祠」[2]為主體,外圍新建現代化館舍。據有關數據顯示,博物館在張氏宗祠的基礎上,投資800餘萬元,於1999年正式破土動工建設新館舍,總占地4300 平方米 ,2002年10月對外開放。新建建築採用傳統的東西對稱方式,以「口」形包圍於張氏宗祠四周,東西建築之間以高聳的跨梁連接,既保留了原古建築的精緻雕作,又新增了現代化建築的恢宏氣勢,外觀別致,構思新穎,設計別具一格,在博物館建築史上獨樹一幟。

基本陳列

《上山文化陳列館及民俗文物陳列》展覽由照片、圖片、 出土文物及雕塑、場景等組成,反映了上山文化的豐富內涵與魅力。

《民俗文物陳列》通過日常生活用品、古老農具、竹編精品的展示,述說浦江人民長期以來的生活習俗、浦江農業的發展歷程以及豐富而獨特的民間工藝和民間藝術。

珍貴藏品

大口盆

上山遺址出土的典型器物。上山遺址因大量出土該類器形而被俗稱為「大口盆文化」。該類器物器形獨特,有的在腹部安裝單側橫向橋形耳或舌形鋬。同時,部分陶胎中保留有長江下游地區發現的年代最早的栽培稻遺存。

石磨盤、石磨棒

上山遺址出土的典型石器。石磨盤表面被人為磨成寬大的凹弧面, 磨麵上特意琢打出麻點,與石磨棒組合成為稻穀脫殼的工具。該類石器在上山遺址大量出土,是上山文化時期水稻栽培與利用的又一珍貴實物資料。

清司馬鐘花鳥圖軸

司馬鍾字子英,號秀谷,又號繡谷,別號紫金山樵,江蘇南京人。善於寫意花卉鳥獸,落筆豪放,氣勢俊逸。此畫畫面動靜結合,張弛有力,具有極強的藝術感染力,為司馬鍾之精品。

銀缽

1979年出土。通高5.3厘米,直徑13厘米。內壁底部紋飾為鏨刻團形海浪魚化鳳圖案。圖案精緻典雅,給人以柔美祥和的感覺,為銀器精品。

視頻

浦江博物館 相關視頻

吳松君浦江博物館展覽(2015.11.28)

參考文獻

  1. 浙江省浦江上山遺址(新石器時代.國六),新浪博客,2017-03-11
  2. 張氏宗祠,浙江文明網,2008-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