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熙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浦熙修 | |
---|---|
|
浦熙修出生江蘇嘉定,是浦氏三姐妹中的二姐,彭德懷夫人浦安修的姐姐。[1]她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曾是一名老師,後擔任過《新民報》記者、《文匯報》副總編輯兼駐北京辦事處主任、全國政協委員、中央候補委員等職,是中國民主同盟的一員,著有《新疆紀行》等作品。浦熙修於1970年逝世。
人物簡介
浦熙修1936年起在南京《新民報》當記者。她之所以成為一名有名的女記者,是她認定"一個記者的條件,除了基本的知識外,需要有熱情、良心、正義感,並且要有吃苦耐勞為社會服務的精神",後來在戰後的政協會議期間她聲名鵲起,那時她寫了許多漂亮的人物訪談記,並被稱為是後方新聞界的"四大名旦"之一。所謂"四大名旦",就是四位"女記"--彭子岡、浦熙修、楊剛、戈揚(前三人還曾被稱為是"三劍客")。
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浦熙修重新投入新聞工作,那時《文匯報》又一次獲得復刊,她由中共黨員欽本立推薦,擔任《文匯報》駐北京辦事處的記者,後來則是"北辦"的主任。此外,她還曾是全國政協委員、民盟中央委員、全國婦聯委員等。這期間,她還曾三次赴朝鮮前線採訪。浦熙修死於1970年4月,她的追悼會在1981年8月補開。
新聞界"四大名旦"之一浦熙修
浦熙修原先在南京《新民報》當記者(1936年加入)。她之所以成為一名有名的女記者,是她認定"一個記者的條件,除了基本的知識外,需要有熱情、良心、正義感,並且要有吃苦耐勞為社會服務的精神",後來在戰後的政協會議期間她聲名鵲起,那時她寫了許多漂亮的人物訪談記,並被稱為是後方新聞界的"四大名旦"之一。所謂"四大名旦",就是四位"女記"--彭子岡、浦熙修、楊剛、戈揚(前三人還曾被稱為是"三劍客")。當年浦熙修一紙揭發國民黨高層腐敗的報道,如黨國要人的眷屬帶着洋狗從香港飛渝的報道,讓標榜"三民主義"的國民黨大跌顏面,丟臉後的國民黨索性用拳頭去對付那些所謂的"無冕之王",就在"下關事件"中,浦熙修被飽以老拳。雷潔瓊回憶說:當時"為了想保護我,她全身趴在我的身上",結果她"受到打擊更大,幾乎暈過去了"。繼之,《新民報》也被查封了。但浦熙修卻有了一番新的認識:"這次挨打,提高了我的政治認識,我認識了共產黨不能放下武器的道理,我也認識了武裝革命的意義"。此後,徐鑄成在香港創辦《文匯報》,浦熙修開始作為南京特約記者為之撰稿,不想又被國民黨當局所逮捕,鋃鐺入獄。浦熙修被捕前所寫的文章的標題是"南京政府的最後掙扎",她的光榮入獄正是"南京政府的最後掙扎"的一個節目。當"掙扎"告盡,浦熙修在周恩來關懷下和羅隆基全力營救下光榮出獄,坐了整整七十天班房。隨後,她出現在新中國的開國大典上,在周恩來介紹之後,毛澤東親切地對她說:"你是坐過班房的記者",那無疑是最高的稱讚了。與她相識的人們親切地稱她為"浦二姐"。
家庭成員
父親:浦友梧
母親:黃庵岫
姐姐:浦潔修
弟弟:浦通修
妹妹:浦安修
第一任丈夫:袁子英
女兒:袁冬林
參考資料
- ↑ 才女之殤 | 追憶母親浦熙修 , 搜狐網引用日期2019-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