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浪淘沙·其七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浪淘沙·其七》

作品名稱: 《浪淘沙·其七》

創作年代: 唐代中晚期著名詩人

文學體裁:詩

作者:劉禹錫

《浪淘沙·其七》[1]唐代中晚期著名詩人劉禹錫的作品。劉禹錫是唐代中晚期著名詩人,有「詩豪」之稱。劉禹錫的詩,無論短章長篇,大都簡潔明快,風情俊爽,有一種哲人的睿智和詩人的摯情滲透其中,極富藝術張力和雄直氣勢。諸如「朔風悲老驥,秋霜動鷙禽。……不因感衰節,安能激壯心」(《學阮公體三首》其二)、「馬思邊草拳毛動,雕眄青雲睡眼開。天地肅清堪四望,為君扶病上高台」(《始聞秋風》)這類詩句,寫得昂揚高舉,格調激越,具有一種振衰起廢、催人向上的力量。

這是《浪淘沙》組詩的第七首,寫的是八月十八錢塘江湖。

錢塘江,又稱為浙江。江口呈喇叭狀,海潮倒灌,形成著名的錢塘潮。錢塘潮以每年的夏曆八月十八在海寧所見者為最壯觀。潮水湧來之時,潮頭壁立,波濤洶湧,有如萬馬奔騰,成為古往今來自然界的一大奇觀。

此詩的首句「八月濤聲吼地來」,寫潮來之勢,由遠而近,以一個動詞「吼」字,突出濤聲逼近的感覺。第二句寫潮勢達到頂點時的壯觀場面。悍湍的潮頭,昂揚着數丈高的身軀,撞擊著兩岸的山崖。一、二兩句,以「吼地來」和「觸山回」相對照,描寫出潮漲潮退的全過程,語氣上的急轉,更襯托出潮勢的奔騰急遽。據《海寧縣誌·浙江潮略說》,錢塘江口有兩座山,其南曰龕,其北曰赭,並峙於江海匯合之處,即所謂海門。第三句以「須臾」承接第二句,由開頭的動境描寫轉入對潮去之後的靜態描寫。當潮水退出海門之後,呈現在詩人面前的是什麼呢?洶湧的波濤以另一種形態展示出他的氣概——波濤捲起沙堆似雪堆座座。文字表面上看已不是寫潮水,實際上恰恰正緊扣起句「吼起來」,以潮去後留下的又一奇景,更襯托出八月潮吼地而來、觸山打游的壯觀場面。全詩不事雕琢,流走飛動,而又緊湊洗鍊,顯示出詩人高度的藝術才能。

詩詞正文

譯文

八月的濤聲如萬馬奔騰驚天吼地而來,數丈高的浪頭沖向岸邊的山石又被撞回。

片刻之間便退向江海匯合之處回歸大海,它所捲起的座座沙堆在陽光照耀下像潔白的雪堆。

作者簡介

劉禹錫(772-842),字夢得,漢族,中國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陽,唐朝文學家,哲學家,自稱是漢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監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團的一員。唐代中晚期著名詩人,有「詩豪」之稱。他的家庭是一個世代以儒學相傳的書香門第。政治上主張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動的中心人物之一。後來永貞革新失敗被貶為朗州司馬(今湖南常德)。據湖南常德歷史學家、收藏家周新國先生考證劉禹錫被貶為朗州司馬其間寫了著名的「漢壽城春望」。[4]

劉禹錫貞元九年(793年),進士及第,初在淮南節度使杜佑幕府中任記室,為杜佑所器重,後從杜佑入朝,為監察御史。貞元末,與柳宗元陳諫韓曄等結交於王叔文,形成了一個以王叔文為首的政治集團。後歷任朗州司馬、連州刺史、夔州刺史、和州刺史、主客郎中、禮部郎中、蘇州刺史等職。會昌時,加檢校禮部尚書。卒年七十,贈戶部尚書。

劉禹錫詩文俱佳,涉獵題材廣泛,與柳宗元並稱「劉柳」,與韋應物白居易合稱「三傑」,並與白居易合稱「劉白」,有《陋室銘》《竹枝詞》《楊柳枝詞》《烏衣巷》等名篇。哲學著作《天論》三篇,論述天的物質性,分析「天命論」產生的根源,具有唯物主義思想。有《劉夢得文集》,存世有《劉賓客集》。 [5]

視頻

中國歷史文化:《人文地理》正氣貫古今傲骨錚錚——劉禹錫
劉禹錫和他的詩的創作風格
春日宅家×天氣晴《浪淘沙·其七》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