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浪淘沙·往事只堪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浪淘沙·往事只堪哀》

作品名稱: 《浪淘沙·往事只堪哀》

創作年代: 南唐

文學體裁:詞

作者:李煜

《浪淘沙·往事只堪哀》[2]南唐李煜的作品。李煜,南唐元宗(即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初名從嘉,字重光,號鍾隱、蓮峰居士,南唐最後一位國君。李煜精書法、工繪畫、通音律,詩文均有一定造詣,尤以詞的成就最高。李煜的詞,繼承了晚唐以來溫庭筠、韋莊等花間派詞人的傳統,又受李璟、馮延巳等的影響,語言明快、形象生動、用情真摯,風格鮮明,其亡國後詞作更是題材廣闊,含意深沉,在晚唐五代詞中別樹一幟,對後世詞壇影響深遠。李煜在政治上是一個昏君,在文學上卻是一個文學家,詩人。其主要成就在詩詞上,前期作品主要反映宮廷生活,如《長相思》,《浣溪沙》等。被俘後,比前期有很大突破,代表作有《虞美人》,《破陣子》,《浪淘沙》等。 [3]

這首詞是詞人從一個亡國之君的立場和思想感情來寫他追懷昔日帝王生活的悲哀和寂寞,詞中以直抒悲懷領起,繼之以一系列鮮明的圖景。詞中有眼前景,有象徵景,有想象景,把他的淒涼之感,亡國之痛,故國之思,寄寓其中,突出地表現了詞人善於捕捉形象的藝術才能。

「往事只堪哀,對景難排。」這首詞的開頭兩句是說,往事回想起來,只令人徒增哀嘆;即使面對如此美好的景色,也終究難以排遣心中的愁苦。

詞的主旨一上來就開門見山的道破,即「往事堪哀」、「對景難排」這八個字。「景」指眼前景物,正對「往事」而言,而「往事」又與今日之處境兩相映照,昔日貴為天子,今日賤為俘虜,這簡直有九天九地之差。而今生今世,再無捲土重來的機會。所以第一句下了個「只」字,「只」,獨一無二的意思,除此再無別計。古人說「哀莫大於心死」,偏偏這個已經「歸為臣虜」的降皇帝心還沒有死透,相反,他對外界事物還很敏感。這樣一來,內心的矛盾糾葛當然無法解除,只能以四字隱括之——「對景難排」。

「秋風庭院蘚侵階。一任珠簾閒不捲,終日誰來!」這三句是說,秋風蕭瑟,冷落的庭院中,爬滿苔蘚的台階,觸目可見。門前的珠簾,任憑它慵懶的垂着,從不捲起,反正整天也不會有人來探望。

「蘚侵階」即《陋室銘》中的「苔痕上階綠」,表示久無人跡來往,連階上都長滿了苔蘚,真是死一般的岑寂。作者對此白天的景色既然感到難排,便有心加以抵制,抵制的方式是消極的,檐前那一長列珠簾連卷也不捲,乾脆遮住了視線,與外界隔絕。用這樣的手法逼出了四個字:「終日誰來」!既然連個人影都見不到,我還捲簾幹什麼呢?也許有人會問:既已寫出久無人跡,又說「終日誰來」,豈不疊床架屋?其實,有重複也不重複,重複的是一層意思反覆的說下去,不重複的是字面上說終日誰也不來,骨子裡卻含有萬一有人來也說不定的希冀的心理在內。這就與「蘚侵階」好似重複而實際不重複了,那是因為一寫實際景物,一寫心理活動。

在悲觀絕望之餘,下片轉入對故國的沉思。這也是李煜這個特定人物在特定環境下的邏輯必然。而沉思的結果,依然是荒涼蕭索,寂寞消沉。但這是想象的產物,比眼前的實際更虛幻,因而感情也就更淒涼哀怨。

下片轉折而起,以「金鎖已沉埋,壯氣蒿萊」悲悼國家破滅、身陷為虜的遭遇。想當年,身為君主,群臣俯首,宮娥簇擁,有過頤指氣使的威嚴,有過春花雪月的風流,而所有的繁華與富貴都一起隨着金陵的陷落而煙消雲散,化為了烏有。此時徘徊庭院,往事無限,看秋夜天高,秋月澄明,那金陵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卻不再是往日的氣象。南唐已破滅,君主成囚虜,秋月還是那輪秋月,只是「空照秦淮」而已。這裡的「玉樓瑤殿影」,可以分作兩層理解。第一層是指秦淮河邊的舊時宮苑,映照在月光下,投影在河水中,卻是有樓影而無人影,重在一個「照」字。第二層是指神話傳說中的月宮,華麗壯觀卻虛無縹緲,就像此刻記憶中的故國宮苑,重在一個「空」。就第一層講,作者是憑着想象回到舊地,就第二層講,則作者是在當地望月而遙寄哀思。這兩層意思就將一人而兩地的情思通過一輪秋月糅合到一起,「空照」不僅在秦淮的樓閣,也在汴京的人一心。「空照」的感受中有無盡的心酸與哀苦。

這首詞寫當前的孤寂,與往日的繁華相對,不過不是直接道出,而是借景抒情。上片景色「秋風庭院蘚侵階」,寫得寒瑟悽慘;下片景色「晚涼天淨月華開」,雖然清冷,卻是一片澄明。這兩處景色,一明一暗,又一在白日,一在夜晚,就構成了雙重的聯繫。在格調上是現在與過去的對比,在時間上則是日以繼夜的相承。因此,「對景難排」不僅是說眼前景,而且是指所有的景物,無論四季,無論日夜,都不能為孤苦的作者排遣悲哀,不說「往事只堪哀」,用其他的話也是無法表達出悲哀的。

詩詞正文

譯文

往事只令人徒增哀嘆,無論面對多麼美好的景色,都難以排遣心中的愁苦。秋風蕭瑟,冷落的庭院中,爬滿苔蘚的台階,觸目可見。門前的珠簾,任憑它垂着,從不捲起,反正整天也不會有人來探望。

橫江的鐵鎖鏈,已經深深地埋於江底;豪壯的氣概,也早已淹沒在野草之中。傍晚的天氣漸漸轉涼,秋月澄明。回想那精美輝煌的樓宇宮殿,如今是人去樓空,只有那樓影,空映在秦淮河的河水中。

作者簡介

李煜(937年8月15日―978年8月13日),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初名從嘉,字重光,號鍾隱、蓮峰居士,漢族,生於金陵(今南京),祖籍彭城(今江蘇徐州銅山區),南唐最後一位國君。北宋建隆二年(961年),李煜繼位,尊宋為正統,歲貢以保平安。開寶四年(971年)十月,宋太祖滅南漢,李煜去除唐號,改稱「江南國主」。次年,貶損儀制,撤去金陵台殿鴟吻以示尊奉宋廷。開寶八年(975年),李煜兵敗降宋,被俘至汴京(今河南開封),授右千牛衛上將軍,封違命侯。太平興國三年(978年)七月七日,李煜死於汴京,追贈太師,追封吳王。世稱南唐後主、李後主。李煜精書法、工繪畫、通音律,詩文均有一定造詣,尤以詞的成就最高。李煜的詞,繼承了晚唐以來溫庭筠韋莊等花間派詞人的傳統,又受李璟馮延巳等的影響,語言明快、形象生動、用情真摯,風格鮮明,其亡國後詞作更是題材廣闊,含意深沉,在晚唐五代詞中別樹一幟,對後世詞壇影響深遠。[5]

李煜,南唐第三任國君,史稱李後主。精書法,善繪畫,通音律,詩文及音律均有一定造詣,其中詞的成就最高。內容主要可分作兩類:第一類為降宋之前所寫,主要反映宮廷生活和男女情愛,題材較窄;第二類為降宋後,李煜以亡國的悲痛,富以自身感情而作,此時期的作品成就在很大程度上超過前期」。代表作包括《虞美人》《浪淘沙》《相見歡》《烏夜啼》《望江南》《子夜歌》《破陣子》等,皆成於此時。此時期的詞作大多哀婉淒涼,充滿憂傷氣質,主要抒發了自己憑欄遠望、夢裡重歸的情感,表達了對往事的無限眷戀。故有詞云:後主雖拙於治國,然在詞中猶不失為南面王!

李煜在中國詞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對後世影響甚大。他繼承了晚唐以來花間派詞人的傳統,但又通過具體可感的個性形象,反映現實生活中具有一般意義的某種意境,將詞的創作向前推進了一大步,擴大了詞的表現領域。李煜文、詞、書、畫創作均豐。其詞主要收集在《南唐二主詞》中。他還極力推廣了澄心堂紙,與與大周后一同修補了《霓裳羽衣曲》。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這首詞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唐宋詞中的名篇。李煜以帝王之尊度過三年「日夕以淚洗面」的囚禁生活,受盡屈辱,嘗盡辛酸,最後被宋太宗用藥毒害而死。這首詞可以看作是他臨終前絕命詞,據說這首詞中抒寫自己的悲恨和懷念故國,因而成為他被害的直接原因之一。詞中吟詠感嘆自己的身世和遭遇,訴說自己的悲劇命運和人生的愁恨,追懷往事,懷念故國,表達了亡國之痛。

公元978年8月13日(農曆七夕),當李煜在其42歲生日那天與后妃們聚會,寫出膾炙人口的《虞美人》時,宋太宗再也不能容忍,賜毒酒毒死李煜,又虛情假意封李煜為吳王,以王禮厚葬於洛陽邙山。並請原南唐舊臣為李煜寫了墓志銘,自己也特詔輟朝三日,以示哀悼。[7]

視頻

【百家講壇】南唐後主李煜(十集全)

詞中之帝——南唐後主李煜

參考來源

  1. 古典詩詞鑑賞:李煜《浪淘沙·往事只堪哀》賞析.新浪博客 [2016-06-23]
  2. [https://so.gushiwen.cn/shiwenv_719025806c30.aspx 《浪淘沙·往事只堪哀》鑑賞. 古詩文網
  3. 李煜. 古詩文網
  4. 《浪淘沙·往事只堪哀》詩詞正文. 古詩文網
  5. 李煜簡介.詩詞名句網
  6. 李煜 . 古詩文網
  7. 李煜簡介.古詩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