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浮浪幼蟲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浮浪幼蟲(學名:Planulozoa)亦稱浮浪幼體或實囊幼蟲,為海產腔腸動物的幼蟲;一型可自由游泳或爬行的幼蟲,常見於腔腸動物門(水母珊瑚、海葵等屬之)中的許多種。體或多或少呈圓柱形或卵形,並長有眾多用來移行的纖毛(微小的毛狀突出物)。

是副同源異形基因動物的一個演化支,不同學者對其定義有所差異,現在多被用以指稱包含刺胞動物門與兩側對稱動物的演化支,為扁盤動物門的姊妹群,但其原始定義將扁盤動物門也包含其中,即將浮浪幼蟲樣動物視為副同源異形基因動物的異名(senior synonym)。

副同源異形基因動物(扁盤動物、刺胞動物與兩側對稱動物)皆具有Zic基因,但浮浪幼蟲樣動物(刺胞動物與兩側對稱動物)的Zic基因編碼的蛋白質具有Zoc與ZF-NC這兩個結構域,扁盤動物的Zic基因則闕如。

生物形態

刺胞動物體的兩種基本形態。

水螅體(polyp;柄狀附著型成體)與水母體(medusa鍾狀或傘狀自由游泳型成體)皆可產生之[1]

外形特徵

有腔腸動物所共有的幼蟲形態,體呈長橢圓形,外胚層細胞排成一層,形成囊胚壁,內腔(囊胚腔)的全部或一部分充有內胚層細胞。外胚層細胞具有纖毛,用以在中游泳。

生活環境

十字水母類的浮浪幼蟲因缺少纖毛,不能進行游泳,而藉細胞的變形運動作匍匐活動。從囊胚到浮浪幼蟲的形成是通過內陷、移入、層裂等方式進行的。浮浪幼蟲游泳以後,固着於其他物體上,生出口和觸手等而發育成小型螅形體,即水螅幼蟲,繼而向水螅體發展。

生長繁殖

外浮浪幼蟲雖然一般都是由受精卵卵裂經過囊胚而形成的,但是在鈎手水母(Gonionema)等,則是由水螅體的體壁直接出芽生出浮浪幼蟲。櫛水母類一般均無浮浪幼蟲[2],但寄生櫛水母(Gastrodes)則有浮浪幼蟲。

視頻

如何餵食珊瑚、海葵和貝類

肉食水母被幾百隻海葵瞬間吞食

參考文獻

  1. 刺胞動物門,道客巴巴,2015-1-21
  2. 櫛水母動物門,個人圖書館,2012-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