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海上花開(梅雨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海上花開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海上花開》中國當代作家梅雨墨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海上花開

人這一生,總是有這樣或者那樣的遇見。遇見很美妙,也很偶然,也許是你從來不曾去過的地方,也許是你從來不曾打過交道的人,就在那一刻遇見了。

今年的10月,受安諒老師的邀約,來到上海崇明島,參加了「鄉村振興,共同富裕,譜寫新時代」走進海上花島百位著名作家金秋筆會。因為孩子在上海工作,所以去上海自然是很開心,不過,這次來上海筆會才是我的主題。

不過,沒有料到的是,崇明島離上海市區還是蠻遠的,車子走了大約3個多小時。好在有上海市作協和《新民晚報》的幾位朋友一路聊着天,其樂融融,倒不覺得路途有多遠了。我打趣道,我從淮南高鐵站到上海虹橋站也不過是2個多小時,但是從上海華珍閣酒店到崇明的海上花島居然跑了3個多小時,看起來,上海是真的大呀。一句話,引得一車廂的人哈哈大笑。

等車子停穩當了,走下車來,還真是覺得很震撼。這海上花島是真的壯闊,後來知道居然有6800畝,當我看見「海上花島」的那一刻,我的臉上也不由自主地漾起了笑容,原來,乍一看,我把「海上花島」錯看成「海上花開」了。

我不知道當時「海上花島」的高層將這個景區命名時有沒有受到「海上花開」的啟示。但是我知道,「海上花開」與上海有着極深的淵源。這主要是來自於清代韓邦慶的小說《海上花列傳》,曾被胡適稱為「吳語文學的第一部傑作」,魯迅則稱讚它有「平靜而近自然」的風韻。韓邦慶曾用名寄,字子云,松江婁縣(一說華亭,均今屬上海)人,清光緒年間考中秀才,被地方推選入國子監讀書。有文才,卻屢試不第,擔任過《申報》撰述,偶爾也為報紙撰寫論說,與《申報》主筆錢昕伯、何桂笙等時相唱和。著名滬上名家張愛玲將《海上花列傳》視作《紅樓夢》之後傳統小說的又一座高峰,推崇備至,她為了去除書中的吳語對白對讀者造成的障礙,將之盡數譯為國語,希望能使更多的人讀到並重視這部小說,並把注釋過的《海上花列傳》分為《海上花開》《海上花落》兩本。

10餘年前,我那從事兒科醫生的夫人到上海兒童醫院進修,返回淮上後醫術頗為精進,平素她也非常喜愛文學,並且對張愛玲的作品尤為喜歡。七年前,她帶着女兒重返上海灘,報考上海戲劇學院的戲文系,上戲的專業課必須在上戲本部考,共有三試。兒女不負期望,以敘述張愛玲傳奇愛情故事的一文《迷失》獲得上戲青睞,在7800名考生中脫穎而出,獲得一試勝利。後來,又似開掛了一般,一直殺進三試,獲得了寥寥無幾、極為寶貴的上戲藝考合格證書。最終,憑藉着出色的全國高考成績加上上戲藝考合格證書,實現了自己求學上戲的理想。女兒那年也是安徽省唯一考上上戲戲文系的考生。為了紀念這兩段難忘的經歷,夫人專門將自己的微信暱稱改成了「海上花開」,並沿用至今。

但是我知道,「海上花島」也的確是主營「玫瑰花海」項目的,他們的「玫瑰花海」就有上千畝之多,還擁有一座歐式風格的「玫瑰莊園」主題酒店,而開發的玫瑰系列產品更是目不暇接,美不勝收,有玫瑰花餅、玫瑰飲品、玫瑰精油、玫瑰沐浴露、玫瑰香皂等,無一不透露出玫瑰浪漫迷人的氣息和海派文化的精緻高雅。

據介紹,海上花島景區坐落於上海崇明前衛生態村,是集現代旅遊、現代農業生產觀光與現代生態民宿區為綜合一體的生態旅遊景區,是國家生態旅遊示範區、國家AAAA 級旅遊景區、上海市農業旅遊推薦單位和全國科普教育基地。同時,海上花島也是接待2021年第十屆中國花卉博覽會的指定接待單位,位置就在花博會正北3公里的地方。

金秋時節,正是一年中最好的季節,來到了這麼一個好地方,心裡放鬆了不少,尤其是老朋友重逢更是別提有多開心。李曉東、楊海蒂和安諒老師都是多年的老友,只是有兩年多沒有見了,這次重逢,自然是有說不完的話。葉梅會長今年4月在北京中國散文學會換屆的時候匆匆見過一面,也沒有來得及多交流。這次,葉梅大姐一看見我就笑着說,「這裡還有我的一個兵呢。」作為中國散文學會理事的我在會長面前,可不就是一個兵嘛。

如今,我就身處這千畝花海之中。放眼望去,海上花島到處綠樹成蔭,鮮花漫野,空氣中還瀰漫着一種各類鮮花盛開混合在一起的獨特芳香,令人神清氣爽。長期生活在鋼筋水泥包裹的我,陡然來到這樣的環境裡,真是感覺舒服極了。還有就是,也是最關鍵的是我來自安徽淮南,這座城市與上海有着2千多年的不解情緣。淮南市下轄的一個縣叫「壽縣」,2千多年前叫「壽春」,正是那座曾經被楚王作為賀壽的禮物送給春申君的城池,後來又被春申君獻出來作為楚國的王都。從楚考烈王二十二年(公元前241年),楚都東徙壽春,也稱為郢,到楚王負芻五年(公元前223年),秦軍破楚,俘楚王,滅楚而置為郡,前後十八年,歷經了楚考烈王、楚幽王、楚哀王和楚王負芻等四個楚王。雖然強大的楚國在壽春走向了衰敗與滅亡,但是與魏國信陵君魏無忌、趙國平原君趙勝、齊國孟嘗君田文並稱為「戰國四公子」的春申君黃歇無疑是當時最耀眼的政治明星。

在採風活動的啟動儀式上,上海市作家協會副主席、崇明區作家協會名譽主席趙麗宏真情流露,講述了自己在崇明的經歷,以及對崇明這片土地的熱愛。他說到:「文化是一種無形的力量,當我們走在路上,不會有什麼特殊感受。但如果我們腳下這片土地,是李白和杜甫走過的土地,那麼,這片土地就有了分量。」趙麗宏主席說的這番話,講出了舉辦這次採風活動的目的,那就是要給予這片土地以更多的文學力量,通過文學的力量,賦予上海市和崇明鄉村更豐富、更深入的文化內涵。

是的,上海開埠較晚,1843年11月17日,根據《南京條約》和《五口通商章程》的規定,上海才正式開埠通商。外國商人在當時的上海縣城北郊劃定租界,在黃浦江邊築起大批港口設施,開始了「依港興市」的歷史進程。從此,中外貿易中心逐漸從廣州移到上海。外國商品和外資紛紛通進長江門戶,開設行棧、設立碼頭、劃定租界、開辦銀行,上海進入歷史發展的轉折點,從一個不起眼的海邊縣城開始朝着遠東第一大都市前進。從十九世紀六、七十年代開始,上海成立洋務重鎮和民族資本主義發展的樂土。到20世紀20年代,上海在棉紡織、毛紡織、捲菸、麵粉、火柴、造紙、船舶製造和電業均處於全國領先,並誕生了一大批知名企業和名牌產品,在兩次世界大戰期間,上海是亞洲最繁華和國際化的大都會。20世紀50年代,上海作為一個老工業基地,除了搞好自身的建設之外,還承擔着國家總計劃下的156項重點建設項目生產配套設備的光榮任務。1992年黨的十四大確定,「以浦東開發開放為龍頭,進一步開放長江沿岸城市,儘快把上海建設成國際經濟、金融、貿易中心城市之一,帶動長江三角洲和整個長江流域地區經濟的新飛躍」的重大戰略定位,一直到現在,上海一直行駛在發展的快車道上,從未被超越。但是,這不到200年的輝煌歷史卻讓上海人如坐針氈,這麼大的都市沒有一段悠遠的歷史怎麼可以。

2002年十月,上海申博成功,舉辦了盛大的歡慶晚會,晚會定的首場第一首歌,就是——告慰春申君。演員們載歌載舞,縱情演唱,充分表達了上海人民對春申君黃歇無限愛戴和感恩之情。告慰春申君的歌詞這樣唱到:「乘長風兮開宇天,古往今來兮二千年。小潢河兮今猶在,黃浦江兮續根源。豪情涌兮楚豫風,詩意抒兮吳越篇。淮水起舞兮碧波漣漣,弋山潑翠兮嘉木浩瀚,大別山兮開天闢地,古黃英傑兮中華美談。太湖年豐兮漁歌唱晚,東海潮起兮浪花翩躚,長江三角兮辦盛會,環球翹首兮更無前。啊,長歌告慰春申君,你恩澤四方萬民禮讚,你封地江東畢路藍縷,你疏通河道拓墾荒蠻。啊,長歌告慰春申君,古瑟編鐘迴響江畔,息兵上書守望家鄉地,黃國故地碑文耀中原,黃浦江兮高朋比肩。新潢川兮明珠鑲嵌,江南煙雨兮情意綿,古詩唱響兮豫東南,今朝長歌兮告先祖,新世紀文明兮照亮雲天」。

那麼,春申君黃歇與上海是如何拉上了關係,甚至於連上海都簡稱為「申」。

春申君黃歇生於公元前314年,死於公元前238年,是戰國時期的楚國江夏人,原籍楚國屬國黃國(今河南省潢川縣),戰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黃歇少年時曾遊歷各地,學識淵博。他很崇拜當時的縱橫家蘇秦,常以蘇秦建立的功業激勵自己。楚頃襄王時,白起大敗韓魏,整合韓魏之兵共同討伐楚國。在這生死存亡時刻,頃襄王派出黃歇出使秦國,黃歇以其雄辯之才,說服秦昭王退兵,解救楚國於危難之際。頃襄王病危,又將秦國人質熊完解救回國,即為楚考烈王,楚考烈王元年(前262),楚考烈王以黃歇為令尹,封為春申君,賜淮北地12縣。戰國時期楚國所設的令尹,實即中原地區的相國,為最高官職,掌軍政大權。

黃歇做楚相兢兢業業、殫精竭慮,把淮南地區經營成楚國與秦國周旋的強力支撐,為楚國營造了最後的生存家園;他高瞻遠矚、深謀遠慮,成為戰國後期舉足輕重的政治風雲人物。春申君黃歇是楚國最後的政治強人,他以其聰明才智輔佐考烈王25年,經略淮南,開發吳地,卓有建樹。在他輔政期間,奮力捍衛楚國的尊嚴,為楚國的歷史天空留下了最後一抹亮色。

需要指出的是,「淮北12縣」,大約是現今河南省南陽、信陽一帶。此前,這裡曾有一個小國名為「申」。封「春申君」的含義,表示執掌「欣欣向榮的申」。現在,河南當地仍有信陽是「小申城」,上海是「大申城」的說法。公元前247年,67歲的黃歇向考烈王進言,淮北12縣離齊國太近,應該劃歸軍政一體的地方行政管轄,不便作為封地。考烈王採納了他的意見,並把江東封給了黃歇。這個「江東」,是指長江從現今江蘇南京至安徽蕪湖段以東的地區。史載,黃歇在江東重建了吳國故都,並以其為根據地,展開自己的活動。吳國故都,即現在的江蘇蘇州。隨後,黃歇及其族人在江東吳地一帶開展經營,以此為基地疏通河道,興修水利,改造糧田,使長江三角洲地區得到良好的開發治理,受到當地人民和後世的敬仰。

春申君在吳地治水建立了蓋世奇,被人們視為水神。太湖流域建了不少他的廟宇,並用他的名號命名了不少工程便是明證。而關於春申君的傳說,2000多年來從未停止,其中最著名的便是春申君巡察民情,路過今天的上海地區,看到百姓多年受水澇侵害,於是聚集眾人開鑿了一條河道,從此水患被根除,人民安居樂業,當地人為紀念他,將這條河道起名為:春申江。如今它還有個更有名的名字:黃浦江。黃浦江至今還有黃歇浦的別稱,就連上海的「申」字簡稱,也是來自春申君黃歇的封號。

我這個來自於楚國故都的人,以比當時不知道快了多少倍的速度來到了上海,來到了海上花島,享受着這盛世繁華。我想,在黃歇日夜辛勞,忙碌在這片土地上的時候,他一定也來到過海上花島的這片土地,一定也和我一樣,想象着或者是遙望着灘涂上的蘆花似雪。這片土地和中華大地的每一片土地一樣,遠離了刀光劍影和血雨腥風,正一天天地呈現出她的茂盛與欣欣向榮,我們都在默默努力,在中華民族又一次偉大復興的道路上奮勇前行!

(本文作於2021年11月,入選百花洲文藝出版社出版發行的中國作家協會定點深入生活作品《海上花島——「最美鄉村」文學作品優選集》,公眾號配發照片均來自於海上花島)[1]

作者簡介

梅雨墨,滿族,散文家,中國散文學會理事。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