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海豐縣城東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海豐縣城東鎮廣東省汕尾市海豐縣下轄鎮。[1]

中文名稱: 城東鎮

外文名稱: Chengdong Town

行政區類別: 鎮

所屬地區: 廣東省汕尾市海豐縣

下轄地區: 1個社區,16個村委會

政府駐地: 橋東社區

電話區號: 0660

郵政區碼: 516411

地理位置: 海豐縣城東部

面 積: 78.56平方千米(2017年)

人 口: 84520人(2017年)

氣候條件: 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

車牌代碼: 粵N

行政區碼: 441521

地理位置

城東是革命先驅彭湃烈士的故鄉.是著名的海豐農民運動發祥地汕尾市海豐縣。位於縣城東郊,地處黃江中游,西南有龍津河、麗江環繞,東有黃江與麗江、龍津河貫通。北屬丘林,廣汕公路以南屬開闊平原,內外交通發達,現有主要道路17條,總長13.9公里。廣(州)汕(頭)公路穿境而過,可直通廣州、深圳、惠州、汕頭等城市,北有海(豐)紫(金)公路達紫金、五華、梅州等地。水路有黃江、麗江、龍津河交錯,上航直達公平鎮,下航直下 城區,入南海。

地區簡介

城東鎮位于海豐縣城東部,北倚將軍山和騎嶺山與公平鎮接壤,東峙大嶂山與可塘鎮交界,東南面和南面分別與可塘鎮、陶河鎮相望,西南面和西面分別與附城鎮、海城鎮相鄰。西南距汕尾市區約25千米,西距縣城約1千米,總面積76平方千米。區域內總人口13.2萬,常住人口9.2萬,外來人口近4萬人,有港澳同胞、台灣同胞及華僑1.5萬多人。1993年1月,改鄉為鎮,城東鎮人民政府設於上埔。1999年3月,劃出該鎮關東、安東2個行政村歸屬海豐老區經濟開發試驗區,2003年6月,關東、安東2個行政村仍歸城東鎮。轄名園、龍山、赤山、新江、北平、河中、圓墩、後林、大嶂、梓里、後塘、汀洲、安東、關東、台東、東園16個行政村委會和橋東1個社區居委會,119個自然村,157個村民小組。

經濟概況

1989年前該鎮的經濟結構偏重於農業。自1990年後開始調整產業結構,創造和改善投資環境,經濟結構已向工業和商品農業方面傾斜。2009年,全鎮工農業總產值達到34.08億元,比增8.9%;工業總產值31.58億元,比增11.20%;農業總產值2.5億元,比增6%;第三產業創值12.61億元,比增19%;社會固定資產投資7.58億元,比增50.4%;農民年均收入5120元,比增8%;社會商品零售貿易總額9.5億元,比增26%;完成稅收9327萬元,比增67.92%,其中:國稅完成8127萬元,地稅完成1200萬元。

2017年,城東鎮工農業總產值73.1億元,比增25.3%;完成工業總產值63.6億元,比增25.1%;其中完成規模工業產值50.8億元,比增31.9%;完成農業總產值2.68億元,比增9.2%;完成社會固定資產19.36億元,比增7.8%;完成社會商品零售貿易總額14.39億元,比增5.6%。

城東未來總的發展目標是,以工業帶動農業,大力城鎮化,建設成為海豐縣城的副中心,經過若干年的努力,打造成為一個以工業為主體,商貿發達、設施完善、社會文明的新型現代城鎮。具體思路是實施「二個轉變」:一是發展定位上要轉變。城東未來的發展定位,是承接縣城擴張,將二環路以東至黃江河兩岸地區作為新城區進行規劃建設;以北接公平形成新的工業長廊。重點是要抓好「一江二道四區」的規劃與建設。「一江」就是要以黃江河兩岸為中心,作為縣城的新建區,把該區規劃建設成一個集工業、商貿、居住、娛樂於一體的新型城區,使之成為縣城建設的新亮點;「二道」就是以國道324、省道242為軸線,加強兩邊土地的控制與規劃,要通過招商引資,建設成為二條新的工業走廊;「四區」就是爭取用3-5年的時間,把金岸、民營科技工業園2個主要工業區與老區開發區和縣在我鎮設立的金園工業區連接起來,形成一個東西走向長約10公里的大規模的工業集群。二是思想觀念上要轉變。要改變過去城東只是縣城的附城鎮、城郊鎮的傳統觀念,樹立作為縣城的新區「大建設、大投入、大發展」的新思想,以更高的標準和更大的氣魄加快城東各項事業的發展。繼續加快推進金莊電器、中陽節能路燈廠、海發食品加工以及城平公路、省道242線城東第二標段擴建工程、三環路名園段、東城大道至新324國道延伸工程、汽車東站、金岸自來水廠等重點項目建設。

工業

城東已建立了金岸、東山、宮地山、石塘和北部工業園五個工業區,現擁有各類工企業413家,全鎮規模上工業企業個數達到27家,規模以上工業產值達到19.34億元,約占全縣的四分之一。城東屬丘陵地帶,水源充足,土質優良,適宜成片種植水果、蔬菜和畜禽飼養,為投資者發展「三高」農業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在工業方面有毛紡織、五金機械、寶石製品、電腦刺繡、食品加工、塑料、海棉、建材等行業,還有與廣州珠江啤酒廠聯營的珠江啤酒分裝廠。

農業

在農業方面已形成水果、蔬菜、甘蔗、「三鳥」、水產等商品生產基地。農村經濟平穩發展。2009年全年實現農業總產值2.5億元,比增6%。糧食生產喜獲豐收,糧食作物面積47638.2畝,總產22822噸,其中水稻面積19929畝,總產12679噸,先後推廣了綠絲占、黃絲占2個水稻新特優品種。畜牧、蔬菜、水果、淡水養殖等現代農業基地化建設初具規模,尤其是畜牧飼養占全縣較大的份量,年養鴨量達到300多萬隻,養鵝近40萬隻,肉豬出欄量近16萬頭。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