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海內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海內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海內 是指國境之內,也就是指九州全境。古代傳說,頭上是天,腳下是地,天是半圓形罩在四方形的大地上,大地的四周四海:東西南北海,故,古人稱國境為海內。[1]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海內

拼音 hǎi nèi

含義 指的是大陸內的地區

出處 《孟子·梁惠王上》

詞語解釋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海內,指的是大陸內的地區,對應的詞彙是海外,海外指的則是大陸外的地區,不包括港澳台。

[within the four seas;throughout the country] 古人認為中國疆土四面為海所環抱,因而稱國境為海內

海內之地。--《孟子·梁惠王上》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唐·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海內大亂。--《資治通鑑》

詳細解釋

國境之內,全國。古謂中國疆土四面臨海,故稱。

《孟子·梁惠王下》:"海內之地,方千里者九。" 焦循 正義:"古者內有九州,外有四海……此海內,即指四海之內。"

《史記·貨殖列傳》:"漢興,海內為一。"

宋 曾鞏 《熙寧轉對疏》:"海內智謀之士,常恐天下之勢,不得以久安也。"

明 董其昌《節寰袁公行狀》:"蘇故海內大郡,機巧成俗,府吏胥徒之屬善陰陽,上官百相欺騙也,即座師陸公為公慮之。"

《東周列國志》第一百零八回:"李斯議曰:'周封國數百,同姓為多,其後子孫,自相爭殺無已。今陛下混一海內,皆為郡縣,雖有功臣,厚其祿俸,無尺土一民之擅,絕兵革之原,豈非久安長治之術哉?'"

清 袁一相《睢陽袁氏家譜序》:"八世節寰(袁可立)伯以異才成進士,歷官大司馬,功業爛照,著書青史。海內共仰,為景星卿雲。"

魯迅 《<朝花夕拾>後記》:"不知海內博雅君子,以為何如?"

相關詞語

1、海內鼎沸

【解釋】:鼎沸:比喻局勢不安定,如同鼎水沸騰。形容天下大亂。

【出處】:《後漢書·袁術傳》:"今海內鼎沸,劉氏微弱,吾家四世公輔,百姓所歸,欲應天順民,於諸何如?"

2、海內無雙

【解釋】海內:四海之內,舊指漢地九州,現亦指世界各地。四海之內獨一無二。

【出處】漢·東方朔《答客難一首》:"好學樂道之效明白甚矣,自以為智能海內無雙,則可謂博聞。"

【示例】論富貴京都為上,數繁華~,風流人物貌堂堂。◎元·胡用和《粉蝶兒·題金陵景》

3、海內十洲記

【出處】 《海內十洲記》,志怪小說集。一卷。又稱《十洲記》。舊本題漢東方朔撰。《海內十洲記》記載漢武帝聽西王母說大海中有祖洲﹑瀛洲﹑玄洲﹑炎洲﹑長洲﹑元洲﹑流洲﹑生洲﹑鳳麟洲﹑聚窟洲等十洲﹐便召見東方朔問十洲所有的異物﹐後附滄海島﹑方丈洲﹑扶桑﹑蓬丘﹑崑崙五條﹐明顯地模仿《山海經》。此書保存了不少神話及仙話材料﹐其中對於絕域異物﹐也不無生動有趣的描寫。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