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海南散記:雨中游東山嶺(李殿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海南散記:雨中游東山嶺》中國當代作家李殿平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海南散記:雨中游東山嶺

東山嶺這個名字對我來說很陌生,我沒有在任何書籍文件中見過,也從沒聽任何人提起過。當然,這只能說明我的孤陋寡聞。

導遊在車上說,下一站去XX山。在我的意念中,海南島除了五指山石山火山群,再沒有什麼值得觀賞的山了,所以根本沒在意。就當是這次旅遊的一個安排,走走過場吧,連山的名字也沒記住。

到了景區門前,導遊去買了門票,送我們進入景區,景區的導遊就接管了我們。沒有耽擱,我們上了電瓶車就往山上走。

這時天已經陰得很重,氣溫也有些低,加上電瓶車沒有車廂,跑起來帶着風。我穿着短袖絲綢衫,感到有些涼,甚至冷。這時我後悔把外套落在了大巴車上。在五指山時,因為考慮到海拔高度,我特意做了準備,手裡拿着外套。結果並沒有穿,反覺得是個累贅。東嶺山肯定沒有五指山高,又在五指山的南面,氣溫應該不會太低,自然更用不着外套了。沒想到在這裡還真需要穿件外套,卻又沒在手上。這算不算命運弄人?好在時間不長,也就三四分鐘吧,咬咬牙就到了山頂,也許是山腰。下了車,再加上一活動,就不冷了。

電瓶車卸完了人,立刻就往回返。我生出了一點擔憂:沒有車,怎麼下山?坐車雖然只有幾分鐘,但要走,還是得走一會兒。導遊說下山不坐車。我們就只好跟着導遊,沿着另一條路下山。我猜想這裡的規矩,是上山坐車,下山遊覽。

然而天不作美,又下起雨來。大家本來就沒有遊覽的興趣,現在更沒有興致了,都急着快一點下山,導遊反倒落在了遊客的後面。導遊也理解我們,走得很快。但他還是沒忘自己的職責,儘量簡短地向我們介紹沿途的景觀。我帶着雨傘,不太着急,還能跟着導遊。

我們匆匆地往山下走。但走着看着,一路的景象還是漸漸地吸引了我。山上沒有別的,主要是石頭和樹。這些石頭雖然沒有千丈崖壁那樣雄偉壯觀,也沒有溶岩水岸那樣奇巧靈秀,卻也有自己的特點。或者平鋪地上,或者斜懸空中,或者兀自獨立,或者相互交疊,或者稜角分明,或者外形渾圓。有的相接成橋,有的幽深為洞。我們下山,不是小心翼翼在石上,就是弓背屈膝在石下。借用一個詞,也算是「移步換景」吧。一些石頭上還雕刻了文字,旁邊也修建了棧道和看台,讓這些原始天然的石頭都像在向遊客解說着什麼。如果不是下雨,走得匆忙,慢慢地觀賞,一定會有不少的收穫。

有兩處景觀給我的印象最深。一處是「東山奇觀」。一棵大樹,分不清樹幹樹枝樹根,通體枝條交錯,舒展遒勁。更奇特的是,這些枝條緊貼在石壁上,仿佛和石壁成為一體。樹身有十幾米高,貼着石壁的枝條,沒有一片葉子,而上面高出石頭的樹枝,卻是枝葉繁茂,綠意婆娑。讓人覺得,貼着石壁的枝條,原來都是扎進石頭的樹根,是石頭被剖開了,才暴露出來。我見過樹根扎進石縫中生長的大樹,見過在懸崖上生長的大樹,卻沒有見過樹幹緊貼着石壁生長的大樹。如果沒有上面的枝葉,我會以為這是樹的化石,或是在石壁上雕刻出來的大樹。

一處是「飛來石」。因為打着傘,我顧不上看遠處的風景,只能看到眼前的景觀,是導遊提醒了我。他指着遠處說:那就是飛來石。聽到飛來石這個名字,我立刻提起精神,順着導遊指的方向望過去,看到很遠的一個山頂上放着一塊巨石。這塊巨石搖搖欲墜,看着似乎很熟悉,是在什麼電視劇里見過。根據形狀,我無法想象,如果這塊巨石和大山原是一體的,如何才能經過風化剝蝕形成這個樣子。所以我只能相信這是一塊天外飛來的石頭,落在了山頂上。可惜我是用手機拍照,又下着雨,又離得太遠,無法拍出清晰的照片。

在下山的路上,我看到一塊石頭上刻着「海南第一山」字樣。心想,好大的名氣!以前怎麼沒聽說過呢?不會是景區為了招攬遊客自我抬舉的吧?這時我竟想不起這座山的名字,也不好意思問別人。出了景區,趕緊看大門,才知道是「東山嶺」,並記住了。

回來後,我寫了篇小文記敘這次瀏覽,發到網上,有朋友向我介紹這個景區的景觀,說得很詳細,原來這裡還有「筆架山」,「一線天」等景觀,讓我一時產生了拍掌頓足的感慨。沒能好好看看,真是很遺憾。

旅遊就是這樣,如果事先有較高的期望值,結果可能會有不滿足的感覺;而如果開始沒有什麼認識,後來則可能有意外的驚喜。東山嶺就是這樣,既然導遊安排了旅遊點,就一定有道理。只可惜時間太短,在匆忙中下山,又下着雨,所以走的地方少,看得不細。不過,我覺得像東山嶺這樣的地方,就算開始是乘興而來,也一定能盡興而歸。

東山嶺是一個很又特點的景區,有多處可以觀賞的景點。我暗下決心,以後有機會,一定再到東山嶺,仔細遊覽一番。 [1]

作者簡介

李殿平,原籍黑龍江,75年開始在省市報刊發表文章,作品不多,現有《指間心語》,《心海之波》,《教者自語》幾種散文隨筆集出版。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