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海南石梓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海南石梓

海南石梓落葉喬木,樹高達20餘米,胸徑40-50厘米;樹皮灰竭色,粗糙,片狀剝落,同皮淡黃褐;枝具明顯的皮孔。主產於海南,僅偶見於尖峰嶺,壩王嶺等林區。

基本內容

中文學名:海南石梓

二名法:Gmelina hainanensis Oliv.

門:被子植物門

綱:雙子葉植物綱

亞 科:牡荊亞科

屬:石梓屬

形態特徵

喬木,高約15米,胸徑可達50厘米,樹幹直,樹皮灰褐色,呈片狀脫落;幼枝被黃色絨毛,老枝無毛,枝條有明顯的葉痕和皮孔;芽被淡棕色絨毛。葉對生,厚紙質,卵形或寬卵形,長5-16厘米,寬4-8厘米,全緣,稀具1-2粗齒,頂端漸尖或短急尖,基部寬楔形至截形,表面亮綠色,無毛,背麵粉綠色,被微絨毛,基生脈三出,側脈3-4對,在背面隆起;葉柄長2-4-(5.5)厘米,有毛。

聚傘花序排成頂生圓錐花序,總花梗長6-8厘米,被黃色絨毛;苞片葉狀,卵形或卵狀披針形,近無柄,兩面被灰色絨毛和盤狀腺點,花萼鍾狀,長1.5-1.8厘米,呈二唇形,外面被毛及腺點,頂端5裂,裂片卵狀三角形,頂端鈍圓或漸尖;花冠漏斗狀,黃色或淡紫紅色,長3.5-4.5厘米,兩面均有灰白色腺點,呈二唇形,下唇3裂,中裂片較長,上唇2裂;二強雄蕊,長雄蕊和花柱稍伸出花冠管外,花絲扁,疏生腺點,花葯背面疏生腺點;子房上部具毛,下部無毛。核果倒卵形,頂端截平,肉質,長2-2.2厘米,着生於宿存花萼內。花期5-6月,果期6-9月。

植物形態

中國植物圖像庫(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提供並參與編輯

海南石梓全株 (1張) 海南石梓根莖 (1張) 海南石梓枝葉 (1張) 海南石梓花果

產地生境

江西南部、廣東、廣西等地。生於海拔250-500米的山坡疏林中。模式標本采自廣東海南島。

本種提示

本種葉下麵粉綠色,密被微柔毛;花萼二唇形,萼齒卵狀三角形;子房上部密被毛,下部無毛,易與本屬其它種類區別。除上述特徵外,本種的苞片及花萼上有疏或密的腺點;看到廣西十萬大山樑向日69633號被陳煥鏞在標本室定名為Gmelina nubniflora Chun的一張標本除其它性狀似本種外,苞片上有腺點,花萼上也有不明顯的腺點。從廣東及江西標本上看到腺點存在有過渡類型,花的顏色有紅、有黃,在本種內變化均較大。

生長特性

分布區位於中國南部熱帶,和產於雲南南部的 雲南石梓呈替代關係。原產地氣候炎熱,年平均溫20-25℃以上,極端最低溫4一5℃,但在年平均溫19.7℃的地方引種,生長正常。降水量900-2300毫米,土壤主要為磚紅壤,pH值5.5-6.0。陽性樹種,對水熱條件的適應幅度較廣,常散生於丘陵季雨林中,主要伴生樹種有異葉翅子樹Pterospermum heterophyllum Hance、海南黃檀Dalberergia hainanensis Merr.et Chun和木棉Bombax malabaricum DC.等。苦梓的花、果期長,4-5月為盛花期,7—8月果實大量成熟,同時在果枝上繼續開花、結實,少量果實至翌年1-2月成熟。採收和儲藏:秋季可採收,洗淨,鮮用或曬乾。

保護價值

木材紋理通直,結構細緻,材質韌而稍硬,干後少開裂、不變形,很耐腐,適於造船、建築、家具等用。它的木材性能與世界名材柚木Tectona grandis Linn. f. 相似(《海南植物志》)。

保護措施

分布區內已建立的自然保護區(為尖峰嶺、 壩王嶺等地),應列為保護對象,選為造林樹種,在適宜地區大力發展。廣東、廣西、江西、福建、浙江已引種栽培。

栽培要點

用種子 繁殖。播種前用60--70℃溫水浸種一晝夜,沙藏催芽。造林時宜採用半年生以上的大苗,低截主幹後定植。在幼林鬱閉後及時疏伐整枝,使干形通直。

病害防治

根據種植的結果來看,未發現有較為嚴重的病蟲害發生,只是田間長時間的大量積水有根腐病發生;因此,只要及時排水、鬆土就可以避免。藥物防治以50%的 多菌靈500~600倍液根部澆灌即可,嚴重時隔7-10天再進行1次。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