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海國聞見錄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海國聞見錄》,中國18世紀的航海與人文地理著作。陳倫炯撰成於清雍正八年(1730)。其版本有清乾隆刻本、《昭代叢書》本、《藝海珠塵》本和《小方壺齋輿地叢鈔》本等。1985年,河南省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了以《昭代叢書》本為底本,與《藝海珠塵》等本互校並加注釋的《海國聞見錄》校注本,校注者李長傅,整理者陳代光。

本書收編於《世界百科名著大辭典》。

內容簡介

本書分上、下2卷。上卷有「記」8篇:1.天下沿海形勢錄,概要而系統地記述了中國東北起渤海灣,南至北部灣,包括台灣島與海南島在內的,長達32000餘公里海洋線的海岸地貌、沿海水文、航運與海防等態勢。2.東洋記,記述了朝鮮、日本與琉球及其與東南沿海各國間的海上航路、貿易物產與自然條件、風土人情等。3.東南洋記,記述了台灣、菲律賓群島、西里西伯島、摩鹿加群島及婆羅洲,其中對台灣航路以及鄭成功渡海收復台灣之役,記載尤為精詳。4.南洋記,記述了印支半島、馬來半島及巽他群島,以及中國東南沿海至東南亞之間的航行方向與航程等。對其時中西航海技術之發展,作了比較性概述:「中國洋艘,不比西洋呷板、用混天儀,量天尺較日所出,刻量時辰,離水分度,即知某處。中國用羅經,刻漏沙,以風大小順逆,較更數。每更約水程60里。風大而順,則倍累之;潮頂風逆,則減退之,亦知某處。心尚懷疑,又應見某處遠山,分別上下山形,用繩駝探水深淺若干,駝底帶蠟油以粘探沙泥,各各配合,方為準確。」5.小西洋記,記述了南亞、西亞與中亞。6.大西洋記,記述了非洲與歐洲。7.崑崙記,記述了南海中的崑崙島。8.南澳氣記,記述了千里石塘,萬里長沙,即中國南海諸島。下卷有「圖」6幅:1.回海總圖,即東半球圖;2.沿海全圖,即中國沿海圖;3.台灣圖,即台灣西海岸圖;4.後灣後山圖,即台灣東海岸圖; 5.澎湖圖;6.瓊州(即海南島)圖。

本書見聞真切,內涵豐富。《四庫全書總目》對之評價是:「凡山川之扼塞,道里之遠近,沙礁島嶼之夷險,風雲氣候之測驗,以及外番民風物產,一一備書。雖卷帙無多,然積父子兩世之閱歷,參稽考驗,言必有徵。視剿傳聞而述新奇,據故籍而談形勢者,其事固區以別矣。」本書影響十分深廣,鴉片戰爭後,中國關於世界航海地理方面的論著。如魏源《海國圖志》中之《籌海篇》,蔡方炳《廣治平略》中之《海防篇》等,大都是在本書基礎上撰寫成的。當然,由於時代的限制以及作者的原因,本書尚有不足之處。如小西洋記、大西洋記所載,多系據傳聞而纂,不免有簡單與失實之處;又如崑崙記、南澳氣記,記載失之粗陋;在某些篇章中還摻雜迷信筆觸,缺乏科學價值。此外本書的附圖,除沿海圖部分較之前人所著確有相當進步外,其餘關於外國地圖部分,則比利瑪竇、艾儒略、湯若望等西方傳教士所繪的地圖,要遜色得多。

作者簡介

陳倫炯,字資齋,福建省泉州府同安縣(今夏門同安)人。近代學者梁啓超將他與徐霞客、梁質人並論,稱其為航海探險家。生于海商家庭,自幼隨父出入東西洋,「博覽群書,尤留心外國夷情土俗、及洋面針更港道」(民國《同安縣誌》卷30,《人物錄》)。後襲父蔭,起充侍衛,後累官至台灣總兵,浙江省水師提督。康熙四十九年(1710)夏,陳倫炯「聞日本風景佳勝,且欲周咨明季擾亂閩、浙、江南情實」,乃「親游其地」。「及移鎮高、雷、廉,壤接交址」,又「日見西洋諸部估客,詢其國俗,考其圖籍」(本書原序)。《海國聞見錄》即其航海親歷及見聞之實錄。

相關信息

《世界百科名著大辭典》為書籍文獻的綜合性、科學性和知識性的工具書。選收自然科學、技術科學、綜合性科學、社會和人文科學、文學藝術的各個學科,以及宗教的名著和重要典籍。以一部著作,或一篇論文、作品為一條詞目;古籍[1]中個別篇章,習慣上認為有特殊意義的,也獨立設目。一部著作[2]一般只在一卷出現。少數著作是幾個學科不可缺少的,在有關各卷互見。互見條目用(參見第 頁)註明。

視頻

海國聞見錄 相關視頻

上新了故宮:最早的《四庫全書》,曾經完整的七套
編寫《海國圖志》

參考文獻

  1. 中國古籍和中國少數民族古籍的定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 2016-07-26
  2. 專著和論文哪個含金量高,搜狐,2020-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