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海岸桐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海岸桐

中文名:海岸桐

學 名:Guettarda speciosa L.

別 稱:欖仁舅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

綱:雙子葉植物綱

亞 綱:合瓣花亞綱

目:茜草目

科:茜草科

亞 科:茜草亞科

族:海岸桐族

組:海岸桐屬

種:海岸桐

命名者及年代:L.,1753

海岸桐(學名:Guettarda speciosa L.)是茜草科、海岸桐屬常綠小喬木,高3-5米,罕有高達8米;花冠白色,盛開時長3.5-4厘米,管狹長,頂端7-8裂,裂片倒卵形,長約1厘米,頂端急尖;花絲極短;子房室狹小,花柱纖細,柱頭頭狀。核果幼時被毛,扁球形,直徑2-3厘米,有纖維質的中果皮;種子小,彎曲。花期4-7月。 海岸桐普遍分布於熱帶的海岸地區,尤以馬來半島東部和西部生長茂密。在中國主要分布於台灣、海南和南海諸島等熱帶地區。 海岸桐是濱海潮汐的樹種之一,是典型海岸植物。海岸桐常見于海岸沙地灌叢、礁石縫隙和礫石灘上。 海岸桐在非洲和印度是普遍的藥用植物。藥材基原為海岸桐的樹皮和枝葉,主治潰瘍、創傷和膿腫。海岸桐的木材為優良的家具用材,木材具深色斑紋。

[1]

海岸桐植物學史

海岸桐種加詞speciosa指樹形十分優美。

海岸桐形態特徵

海岸桐是常綠小喬木,高3-8米;樹皮黑色,光滑;小枝粗壯,交互對生,有明顯的皮孔,被脫落的茸毛。葉對生,薄紙質,闊倒卵形或廣橢圓形,長11-15(-20)厘米,寬8-11(-18)厘米,頂端急尖,鈍或圓形,基部漸狹,上面無毛或近無毛,下面薄被疏柔毛;側脈每邊7-11條,疏離,近邊緣處與橫生小脈連結或彼此相連;葉柄粗厚,長2-5厘米,被毛;托葉生在葉柄間,早落,卵形或披針形,長約8毫米,略被毛。

海岸桐的聚傘花序常生於已落葉的葉腋內,有短而廣展、二叉狀的分枝,分枝密被茸毛;總花梗長5-7厘米,近無毛;花無梗或具極短的梗,芳香,密集於分枝的一側,密被干後變黃色的茸毛;萼管杯形,長2-2.5毫米,萼檐管形,截平;花冠白色,盛開時長3.5-4厘米,管狹長,頂端7-8裂,裂片倒卵形,長約1厘米,頂端急尖;花絲極短;子房室狹小,花柱纖細,柱頭頭狀。核果幼時被毛,扁球形,直徑2-3厘米,有纖維質的中果皮;種子小,彎曲。花期4-7月。

海岸桐生長環境

海岸桐是濱海潮汐的樹種之一,是典型海岸植物。海岸桐常見于海岸沙地灌叢、礁石縫隙和礫石灘上。具有土壤粗砂粒多、乾旱、強光高溫、高鹽鹼、貧瘠、強風、沙埋等惡劣條件。海岸桐性強健,耐鹽、鹽霧性好、耐高溫、耐旱、喜鈣、嗜肥,喜光不耐陰,耐貧瘠。在中國台灣南部的墾丁,海岸桐常生長於珊瑚礁岩石縫隙中,最接近海水的灌木之一。在中國西沙群島,海岸桐生長在固定沙丘或珊瑚石灰岩碎屑上,常與草海桐(Scaevola taccada (Gaertn.) Roxb.)、水芫花(Pemphis acidula J. R. et Forst.)、海濱木巴戟(Morinda citrifolia Linn.)等生長在一起,成為常綠的矮林。 在中國南海島嶼一般有這兩種海岸桐群落: 海岸桐群落:海岸桐為該群落的單優種,約300叢/公頃,喬木層高4-7米,鬱閉度70%左右,林下有零星的草海桐和錐穗鈍葉草等植物生長。 海岸桐和海濱木巴戟群落:該群落的喬木層優勢種為海岸桐,灌木層優勢種為海濱木巴戟,群落高8米左右,群落中混生有欖仁樹(Terminalia catappa L.)、紅厚殼(Calophyllum inophyllum L.)和露兜樹(Pandanus tectorius Sol.)等。 海岸桐

海岸桐分布範圍

海岸桐普遍分布於熱帶的海岸地區,尤以馬來半島東部和西部生長茂密。在中國主要分布於台灣海南南海諸島(主要分布於永興島東島金銀島甘泉島太平島)等熱帶地區。 海岸桐

海岸桐栽培技術

在土壤微生物群落進行發育、恢復的過程中,如何對土壤理化性質進行進一步的改良以增加其蓄水保肥功能,是保障海岸桐群落幼苗更新、群落自我發育的關鍵。措施一般有:①可把現有海岸桐群落中的凋落物收集形成堆肥腐化後再施回,從而增加土壤肥力;②也可在現有海岸桐群落枯落物表面嗊施一些無機氮、磷、鉀複合肥,以促進枯落物早期階段的分解;③後期分解階段可增施一些錳、鎂含量比較高的無機肥,以促進枯落物後期階段的分解。

海岸桐主要價值

藥用:海岸桐在非洲和印度是普遍的藥用植物。藥材基原為海岸桐的樹皮和枝葉,主治潰瘍、創傷和膿腫。 生態:海岸桐樹形優美,適合做行道樹、園景樹,尤其適合濱海地區綠化,是重要的防風固沙植物。 木材:海岸桐的木材為優良的家具用材,木材具深色斑紋。






參考來源

  1. 海岸桐, 植物智, 2020-01-18